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13542400000044

第44章 慢性腹泻(3)

脾俞、大肠俞穴患者取俯卧位;足三里、公孙、关元、中脘穴患者取仰卧位。将鲜姜切成0.3~0.4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扎几个小孔,再将姜片放在选好的穴位上,上面放置1.5厘米×2厘米大小艾炷,用线香点燃,当患者感到灼热时,可将姜片连同艾炷向上稍稍提起,或将艾炷立即去掉,再更换新艾炷继续灸之。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穴灸3~9壮,换艾炷不换姜片。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健脾温中、和胃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艾灸法8取神阙穴。用“艾炷隔盐灸”法。患者采取仰卧位,用纯净干燥的细沙食盐适量(有的要将细沙食盐炒热),放入神阙穴(脐中),使之与脐平,上置大号艾炷,再用线香点燃,待患者感到灼热时,即更换艾柱。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穴灸3~9壮,换艾炷不换姜片。每天1~2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健脾和胃、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艾灸法9取神阙、足三里、大肠俞穴。用“艾炷隔行军散灸”法。取犀牛黄3克,珍珠3克,冰片3克,硼砂3克,雄黄24克,火硝0.9克,金箔20片,共为细末,再将药末用凉水和好,做成直径2.5~3.0厘米、厚0.3~0.4厘米的药饼,将药饼放在选好的穴位上,将艾炷放在药饼上点燃施灸。灸神阙5~7壮,灸足三里穴用3~9壮,灸大肠俞穴用3~7壮。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散寒、除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艾灸法10取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肾俞、关元、天枢、脾俞、水分穴。用“艾炷隔丁桂散灸”法。取丁香50克,肉桂50克,共为细末,再将药末用凉水和好,做成直径2.5~3.0厘米、厚0.3~0.4厘米的药饼,将药饼放在选好的穴位上,将艾炷放在药饼上点燃施灸。灸三阴交穴用3~9壮,太溪穴用3~9壮,足三里穴用3~9壮,肾俞穴用3~7壮,关元穴用3~7壮,天枢穴用3~7壮,脾俞穴用3~7壮,水分穴用3~7壮。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益肾、健脾、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四)刺血法

取曲泽、委中、金津、玉液穴。湿热盛者加十二井穴或十宣穴。寒凝血瘀腹痛较盛者亦可选曲泽、委中穴青筋隆起处刺血。曲泽、委中穴用三棱针刺血5~10毫升,金津、玉液、十二井穴或十宣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量以血色变为鲜红为度。

此方法具有清泄湿热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型腹泻。

(五)耳穴法

耳穴法1

取耳穴大肠、小肠、脾、交感、神门、直肠下段。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刺,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取“图钉型”皮内针(即揿针),耳穴局部常规消毒,用镊子持针柄,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令环状针柄平整地留于皮肤上,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取王不留行子,耳穴局部常规消毒,把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为止,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调理胃肠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耳穴法2

取耳穴大肠、小肠、胃、肺、神门、皮质下。耳穴局部常规消毒,左手固定耳部,右手持0.5寸短柄毫针针刺,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在耳穴局部常规消毒,用镊子持皮内针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针柄留于皮肤上,胶布固定留针2~3天,每天按压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将中药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以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为止,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调理肠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六)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1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6毫升,取内关、中脘、天枢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微提插,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5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穴位注射法2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黄连素注射液”8毫升,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大肠俞、三焦俞穴,每次选3~4穴,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穴位注射法3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射液”6毫升,取足三里、天枢、脾俞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微提插,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久泻断下汤”。取炙椿根皮9克,土茯苓9克,川黄连6克,炒干姜6克,防风4克,石榴皮4~6克,广木香4克,炙粟壳9克,元胡9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燥湿开结、理气理肠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腹泻。中药内服法2用“扶脾助运汤”。取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调肝理气、扶脾助运的功效,用于治疗肝气犯脾型慢性腹泻。

中药内服法3

用“温肾固肠汤”。取制附子15克(先煎),补骨脂20克,干姜5克,炒白术20克,肉豆蔻10克(煨),五味子10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党参15克,山萸肉5克,丹参10克,炙甘草5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温肾健脾、益气固肠的功效,用于治疗肾阳虚型慢性腹泻。中药内服法4用“施氏经验方”。取炙黄芪12克,米党参10克,陈皮炭5克,当归身5克,炙升麻3克,焦薏苡仁20克,醋柴胡5克,苍术炭6克,杭白芍10克,晚蚕沙(布包)6克,血余炭10克,白术炭6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补中益气、固肠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腹泻。中药内服法5用“祝氏止泻汤”。取苍术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3克,五味子10克,藿叶梗各10克,白芷10克,生砂仁30克,炒山药10克,芡实10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健脾渗湿、调气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