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13542400000045

第45章 慢性结肠炎(1)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肠道疾患。本病指结肠、直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多于20~40岁开始发病,临床以腹泻、腹痛、便血、里急后重、低热、贫血、消瘦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在常规治疗用药后病情可得到缓解,症状减轻,停药后容易复发。有少部分患者在慢性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为严重腹泻,每天10~30次,排出含血、脓、黏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慢性结肠炎通常根据致病原因分为特异性(有明显原因)结肠炎和非特异性(致病原因不明)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分为非溃疡性、溃疡性和糜烂性结肠炎三种。非溃疡性慢性结肠炎在纤维结肠镜下观察,常不易察觉炎症发生或组织变化,但可存在细胞大,组织间质充血,轻度水肿。长期炎症浸润作用下,局部组织反复脱落、增生、渗液,极易引起肉芽增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为溃疡形成,在纤维结肠镜下可见溃疡面、水肿、充血,黏膜脱落,局部静脉模糊等表现,严重者可呈粟粒样或肉芽增生;糜烂性结肠炎是由溃疡性结肠炎转变而成,是慢性结肠炎中最严重的一种,且容易引起癌变。

本病属于中医学“下利”、“肠澼”、“泄泻”、“痢疾”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感受外邪,损伤脾胃,酿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血凝滞,壅而生脓。腑气传导逆乱,故见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等症。如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导致肝脾不和,也可腹痛、腹泻。若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脾胃虚弱,或脾病及肾,脾肾阳虚,则经常腹痛、溏泄或五更泄泻。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脾俞、肾俞、天枢、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脾俞、肾俞、天枢、足三里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健脾补肾、固肠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穴位贴敷法2取心俞、脾俞、大肠俞、天枢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心俞、脾俞、大肠俞、天枢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健脾祛湿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穴位贴敷法3

取大椎、脾俞、胃俞、天枢、足三里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脾俞、胃俞、天枢、足三里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在“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健脾和胃、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穴位贴敷法4取心俞、脾俞、大肠俞、天枢、阴陵泉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心俞、脾俞、大肠俞、天枢、阴陵泉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于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敷(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健脾利湿、理气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穴位贴敷法5取脾俞、肾俞、天枢、关元、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脾俞、肾俞、天枢、关元、足三里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肾健脾、固肠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穴位贴敷法6取脾俞、大肠俞、关元、天枢、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脾俞、大肠俞、关元、天枢、足三里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健脾调气、固肠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穴位贴敷法7

取大椎、脾俞、天枢、阴陵泉、丰隆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脾俞、天枢、阴陵泉、丰隆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健脾祛湿、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穴位贴敷法8

取脾俞、肾俞、命门、关元、天枢、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脾俞、肾俞、命门、关元、天枢、足三里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健脾补肾、温阳固肠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穴位贴敷法9取脾俞、胃俞、关元、天枢、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脾俞、胃俞、关元、天枢、足三里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此方法具有调理肠胃、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穴位贴敷法10取脾俞、肝俞、关元、天枢、足三里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脾俞、肝俞、关元、天枢、足三里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二、热敷熏洗法

热敷法1

用“热敷膏”。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大椎、脾俞、三焦俞、天枢、足三里穴上。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健脾温中、调气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热敷法2

用“热敷散”治疗。取麦麸皮1500克,食醋250克。将麦麸皮1500克在铁锅内炒糊后,再加食醋250克,速搅拌均匀后,装入自制布袋内,然后放置在腹部,布袋上加热水袋热敷,用被子盖好保暖。

此方法具有祛风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热敷法3用“姜葱软膏”治疗。取生姜120克,葱子120克,川乌18克,麻黄18克,北细辛18克,白芷18克,羌活24克,肉桂20克。后6味药共为细末,生姜、葱子共捣成绒,用酒水各半调匀,炒热分装2个布袋,轮番熨敷腹部,每次热敷1小时,以局部微微出汗为度,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