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治病养病宝典
13390700000044

第44章 血液系统疾病(3)

劳逸结合:对溶血性贫血,慢性轻、中度者可适当活动,重度者应卧床休息1~2星期,待症状缓解后可起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对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可根据病情减轻工作,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练功十八法、鹤翔桩气功等,严重时可考虑卧床休息。对造血障碍性贫血根据病情如血红蛋白低于5克时,应卧床休息,并保持居室清洁,避免探视,严禁接触感冒者,防止交叉感染而加重病情。恢复期应注意适当休息与活动。运动量以活动后不感觉心慌、气短、疲劳加重为度。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

饮食调摄: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

七、预防与保健

(一)怎样预防贫血的发生

首先应强调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因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应纠正出血的原因。

积极防治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对月经过多或经产妇以及妊娠期妇女应当使用铁强化食品或补充铁剂。

对婴儿和早产儿应及时添加强化食品,合理喂养。

在接触有害物质的生产工人中,应加强劳动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不滥用药物,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主要应注意食品配伍,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如黑木耳、海带、发菜、紫菜、香菇、猪肝等,其次为豆类、肉类、血、蛋等,动物性食物不但含铁量高,吸收率也高;黄豆及豆制品中含铁及吸收率也较高,食物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动物蛋白,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摄入,铁锅烹调,可增加铁的来源。在农村钩虫病流行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寄生虫防治工作;对胃切除或做胃肠吻合的患者要及时补充铁剂。献血员献血后应补充铁剂一个月,以加速铁的恢复。对长期献血人员更应坚持补铁。

第三节血栓性疾病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一、简介

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或心脏内膜局部形成栓子的过程。血栓栓塞是血栓形成部位脱落,在随血液移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堵塞某些血管,引起相应器官或系统缺血缺氧坏死及淤血水肿的病理现象。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这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统称为血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居各种疾病之首,且近年来有渐增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二、临床表现

1.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主要表现:血栓局部肿胀疼痛;血栓远端血液回流障碍所致的表现,如下肢水肿、胀痛、皮肤颜色改变、腹腔积液等;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

2.动脉血栓形成发病较急,可有局部剧烈疼痛,如心绞痛腹痛肢体剧烈疼痛等;供血部位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功能异常,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血栓脱落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及肾栓塞所致的相关症状及体征;供血组织缺血性坏死所引起的表现,如发热。

3.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栓塞性坏死及器官功能障碍。

三、诊断依据

1.存在高凝或血栓前状态的基础疾病。

2.各类血栓形成及栓塞的症状及体征。

3.影像学检查。

4.血液学检查。

四、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静脉血栓患者要抬高患肢。

3.对症治疗包括止痛、纠正器官功能衰竭。

4.抗血栓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溶栓治疗。

5.介入疗法及手术治疗。

(二)中医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中医的“血痹”范畴。

阴寒型多属于早期或恢复阶段。

【治法】温经散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阳和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多为第二期。

【治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活血汤加减。

湿热型为三期轻度肢端坏疽、溃疡继发感染。

【治法】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或茵陈赤小豆汤加减。

热毒型为第三期继发感染及毒血症。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凉血化瘀。

【方药】四妙活血汤加减。

气血两虚型多见于恢复阶段或病久体质虚弱者。

【治法】补养气血为主。

【方药】顾步汤加减。

第四节淋巴瘤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

一、简介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在肿瘤组织中大量增生。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临床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贫血及脾大。症状变化多样。淋巴结活检为确诊疾病的主要依据。病期划分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放疗和化疗。淋巴瘤在我国并不少见。根据1973-1975年,全国人口死因调查结果,淋巴瘤的年死亡率为1.16/10万人口,居肿瘤死亡率的第11位,但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淋巴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49%。男女均可发病,男:女=1.4~3.7: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为最多,占一半。在我国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多数,欧美以霍奇金病居多。

二、表现

1.表浅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常为无痛性,呈进行性肿大,不对称,质地坚韧。

2.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盗汗,有部分患者有发热、皮肤瘙痒。

3.淋巴瘤侵犯鼻咽、扁桃体引起吞咽困难、鼻塞、扁桃体肿大。

4.如侵犯胃肠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患者常有腹痛、便秘,腹泻及腹部肿块,甚至有肠梗阻或肠出血症状等。

5.肝脾大,常有黄疸。

6.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肢、头面部水肿。

7.皮肤浸润:可见皮肤肿块、皮下结节、斑块、溃疡等。

8.其他:可引起骨骼疼痛、压痛、骨瘤、骨折,也可有神经损害,颅内高压,脊髓压迫症等。

疾病分期:Ⅰ期:病变仅限于1个淋巴结区或单一的淋巴结之外器官或部位。Ⅱ期:病变波及横膈同一侧2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或局限性累及1个淋巴结之外器官或部位并同时伴有1个或更多淋巴结区病变,但都在横膈同一侧。Ⅲ期:横膈上下都已有淋巴结病变,可以同时伴有脾累及,或同时伴有局限性淋巴结以外器官或部位累及,或两者均存在。Ⅳ期:弥漫性或播散性累及1个或更多淋巴结以外器官或组织(骨髓、肝、骨骼、肺、胸膜、骨肠道、皮肤、肾脏等)。淋巴结累及可有可无。

三、诊断依据

1.发病慢,临床以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

2.有局部压迫症状、浸润邻近器官所产生的各种症状。

3.有全身症状。

4.血象可有轻、中度贫血,白细胞可有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5.可伴有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6.骨髓:可有淋巴瘤细胞,晚期可合并急性白血病的骨髓改变。

7.免疫学检查可提示免疫功能低下。

8.淋巴结穿刺印片或活检有大量淋巴瘤细胞。

四、治疗

(一)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化疗+放疗是本病最佳治疗措施。先放疗后化疗或先化疗后放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减少复发。

3.化疗时可酌情以下方案:MOPP方案: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胼+泼尼松(若把氮芥改为环磷酰胺成COPP方案)。COP方案为COPP中去除甲基苄胼。

ABVD方案:阿酶素+博来酶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CAVec方案:环己亚硝脲+阿酶素+长春新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