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词意象群体
1、宋初词人的意象群
宋初词人以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柳永为代表,他们所选意象各有特色。选择意象以自然之象,主观之象为主。主观之象还是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离情别绪为主要内容,男女情爱为基本题材,基调仍是以柔情为主,审美范式仍不离婉丽柔弱之风,但是这些人已有变革之势。晏殊词已脱去俗气而呈气象,他自己说他写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对女性所用器物从不直道,而是含蓄地点其情愫,“此情拼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诉衷情》)也就是说,晏殊词的意象选择另有新象。如他的《浣溪沙》中的酒、旧亭台、夕阳、花落、燕、小园、香径这些意象就是闲情意绪的具体表现。正因生活的优裕,地位的富贵才会生出这些许闲愁,才有这些闲情逸致,只有闲暇才有时间去思索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以及对人生时光的省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菊、兰的愁、泣正是由景写情,用拟人手法,从而衬托女主人的哀伤。燕子本来是传信的使者,但这里燕子双飞,成双成对,自由驰骋,又反衬思妇的孤独,明月相伴是彻底难眠的佐证。下片写思妇的念远之情,她天天望断天涯路,期盼丈夫的早日回归,秋风、碧树的凋枯是告诉读者又是一年将近时,欲寄书信又不知寄向何处,那只有独登高楼望远,其盼望之切可见一斑。这种盼望之苦,被王国维《人间词话》比喻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种境界。他的《采桑子》也是一首爱国词,词人不直接写思念,而是用西风吹梧桐,淡月照离人,秋雁惊美梦等意象来渲染、烘托,由此看来,晏殊词写男女情爱离别,基本摆脱了女子色相、服饰器物庸俗的描写,重点放在了情感的表达上,这样就显得含蓄蕴藉、意蕴深远的多,艺术技巧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具有了高雅的情调。
欧阳修的词也是与五代词人冯延巳一路,词以柔弱为主,早年也写了不少艳词,但到后期词就有“雅”化的特征了。有人说那些艳词都是伪作,其真实性难以确考。我们认为,根据古人的风流生活特点有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正常的。他的自然景物词和日常生活词都有独到之处,显婉丽情调。如他的《渔家傲》就表现了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其中用溪水涨、郎船、红斗帐、红荷花、秋江、花底浪等意象来写男女爱情,男女采莲中相访而不能相会。下片抒情,表达希望自己化为红荷花的愿望,用红底浪产生幻想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花与浪永不分离。写景、抒情、比兴、想象融于一体,生动活泼。《诉衷情·眉意》、《南歌子》、《玉楼春》等词不是写女子思恋远行之人,就是写女子心理活动,都是以女子的心理变化来展现女子愁情意绪的,他与花间词人以描写女性体态媚姿,花容月貌已相去甚远,这种重点表现女主人公复杂、细腻、曲折的心理活动远比以描写俗不可耐低级趣味要艺术的多,品味要高尚的多。《蝶恋花》中深深的庭院、烟雾蒙蒙、车马的华贵、垂垂帘幕、章台街、雨横风狂、门虚掩、乱红等意象都是独守闺阁中所见,与世隔绝的深宅大院,也扼杀了她的真挚爱情,时已春暮,风雨大作,鲜花摧折,而女子也如这鲜花一样,被时光虚度而摧损,她无可奈何,只得去问鲜花,丈夫又在何处,秋千还是那个秋千,然而已时过境迁,人已远去,长期不归,是否有什么变故,又不得而知,而自己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在时间消逝中逝去,为此,庭院虽深,车马华贵,但少妇内心是无比凄苦神伤的,二者形成了对照,在对照中,更显出少妇的孤寂和哀怨之苦。为了排解这些凄苦沉闷,她去问花却又遭到花的戏弄,真是有情问无情,多情受嘲弄,更显出少妇的空虚与企盼来。欧阳修词与唐、五代词已有了大不同,把重心已转到了对女子心理变化的描写上,这就超出了前人,他与晏殊的艺术追求是一致的。
张先也是北宋初有影响的词人,因为他是一位生活浪漫、性格狂放的词人,又喜“善戏谑,有风味”(苏轼《东坡题跋》),词中所选意象大多与诗酒交欢,男欢女爱,花前月下有关。于是花、月、酒、女子是词中最多的意象类型。如《花木兰·乙卯吴兴寒食》中有龙船、秋千、吴儿、游女、芳洲、秀野、拾翠、行云、山、笙歌、池院、月色、杨花,这些意象烘托了寒食节时民风民俗的生活气息,并采用动静结合之法,渲染了热闹欢快的场面。上片集中写喧闹空前,下片写游人归去,那种自然景象的静与上片的喧闹形成对比,表现出热闹处更显热闹,寂静处更显寂静,小院中的月,庭中月光的清辉,在月光的笼罩下的无数杨花飘飞不见踪影,意境极为深远,表现了影的妙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词中的酒、愁、镜、景、沙、禽、池、云、月、花、影、帘、灯、风、人、日、落红、径等意象十分稠密,这些意象都在月光之下,显出月朦胧,物朦胧,事朦胧的特征。特别是“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更是绝妙,云、月、花、影四个意象的搭配极为妥帖圆润,再加上前三个意象后又加一动词修饰,使这三个自然之景立即活跃起来,活灵活现,拟人化了,这样一来,最后一个意象“影”就多姿不少。这几个意象本来都是朦胧扑塑之物,正是他们的飘忽更衬出宁静的意境美,以动寓静,动中有静,动静相容,实为绝妙之语。为此宋祁赞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可见出此句深远的意境及影响力。
因为他的词中常写饮宴题材,那就离不开笙歌、歌妓,离不开酒,离不开月,只有月的朦胧才可能有情的朦胧,他也是最善于写“影”,并且把“影”表现到了艺术的高度。因为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又称为“张三影”,这也说明影子的妙用是他最得意的地方。不仅自己称心如意而自得,而且也被历代大家所赞赏,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北宋初年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柳永,他的慢词最多,词的内容也较丰富,词中的意象最为多彩多姿。因为他官场上不如意,所以失落情绪较浓,经常出入歌舞妓馆场合,为此,词中的内容及意象,大多与女子相关,离愁、别绪、苦闷是他常要表达的主题,所用之物也就多了几份沉重。如《蝶恋花》一词中,危楼、风、天际、草色、山光、夕阳、酒、歌、衣带、人憔悴等意象都是关合离人登高望远的,表现的也是心事重重的形象,借酒浇愁愁更愁。还有的词描写女子的大胆追求,又是另一种诉求。女子的坠髻、娥眉、金缕衣、芳容、香阁、云雨、绣裳等意象与女子生活直接相关,他选择这些意象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接触歌女最多,对歌女最了解,如他的《集贤宾》就是如此,无非是与歌女的欢会和爱恋,所选意象也无非是深宅大院,花容月貌,良宵衾被,欢宴滴翠,琴弦笙歌之类。因为柳永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为此,羁旅行役词中常见,旅途见闻就成了词的意象选择。《夜半乐》是分三阕的长调,第一节是写旅途所见:厚厚的云、扁舟、江渚、万壑、千岩、溪水、怒涛、樵风、南浦这些物象都是水途所见,虽然有大,有小,大小错落互现,但都显出人的孤情和失意,色彩暗淡,心情沉重。第二节为舟中所见,酒旆、烟村、霜树、残日、渔人、败荷、衰杨、游女、行客又告诉人们时值将晚,村、树皆被掩映,荷花杨柳都表现了衰残景色,行客远远望见酒旆,这些物象我认为是以这野荒之景衬凄苦之情的,说他所见之景,并非在欣赏衰败的美,也不是在欣赏自然之趣,而是在这一背景下,反映出行客的内心活动。第三节抒情,绣阁、浪萍、泪眼、神京、断鸿、天暮等意象充分表达了词人远离京城,漂泊无着、浪迹天涯的处境,断鸿又告诉人们,从此以后将与京城音信阻隔,何时能返回又不得而知,由此失意的凄苦心情彰显无比清晰明了。就这首词意象来看,画面与心灵相衬,以哀写哀,中间是以乐写哀,使心理活动更加鲜明。《满江红》、《八声甘州》都是这方面的名作。又因他经常游历于都市商埠,所以他的词中意象,这一类型也不少,大多都描写都市风光和繁华景象,如《望海潮》一词就非常著名,词中所用之景大都歌颂较多,虽有溢美之词,大景小景交错,钱塘、烟柳、云树、画桥、风帘、翠幕、怒涛、浪花、罗绮,这是上片之意象,由形胜之大,到形胜之小,又小到杭州,再小到具体之物,由写杭州自然景色到都市风光,由写高树江涛,足显开阔壮观的自然之景,再到写都市繁华,到此作者犹显不够,在下片又再次写自然、重湖、山峦、桂子、采莲小船、歌声、采莲女、牙旗、烟霞、凤池,这些物象既有写景,又有写人,自然景美,人更美,到处是歌舞升平气象,全词由这么多意象叙述描绘一幅接一幅图景有序展出,巧妙安排,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大小结合,突出重点。又是先点后染,打破时空界限,任意驰骋,正因他把杭州描绘地如此美妙,所以引起了完颜亮攻打渡江之心,这虽为夸张之词,但描绘之秀美,语言之妥帖却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满江红》同样通过一些美丽的景色反映自己归隐云泉之心。写景写人,自由灵活,用典自然。柳永的这类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格局,而是上下片中都是先写景后抒情,让读者耳目一新。
2、婉约大家
李清照是女中豪杰,把婉约词风推到了极致,大大扩大了婉约词的表现领域,更是婉约词的领军人物。成就很高,影响很大。她的词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大多写少女的天真可爱,其意象不是秋千、就是花草;不是藕香,就是兰舟;不是梅香,就是菊寒,总而言之,闲情逸致,闲愁郁闷的内容较多。后期词风大变,大多写失国失家思亲之作,善用特定景物来烘托飘零之苦,乡愁十分浓重。其意象选择当与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有直接关系,如她的《永遇乐》落日、暮云、柳烟、梅、风雨、香车、宝马、翠冠、捻金、雪柳、风鬓、霜鬓这些意象经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离乱的痛苦心情,表达了故国情思,这种爱国情结对后世影响很大,刘辰翁在《永遇乐》小序中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诵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这首词在当时的影响力。另一首词《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是在设宴待亲中,对他们倾诉了满腔情愫。花光、月影、杯盘、酒、梅这些意象都是为抒写相思作铺垫的,在招待亲朋中,心情是那么畅快,酒饭是那么如意,但突然转到醉莫笑,青春不再的感叹上来,表达了浓浓的乡情乡意。《声声慢》更是以残秋哀飒之景表达词人饱经忧患、家破国亡后的悲痛与哀愁,用秋雁、菊花、梧桐、细雨、晚风这些暮秋残景,表现沉重的心情。景的衰飒与气候多变,一直写到心头重压,通过日常口语,心理刻画的生动细腻,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泪下,那种历尽劫难的哀愁潜溢在字里行间,再加上,叠字的渲染,那种痛彻骨髓的哀泣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和李清照同时代的著名词人有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晏几道,他们的词都属婉约词一宗。黄庭坚的词中意象多用秋、空、山、月、酒、梅等,雅俗共赏,表达自己的情绪,晏几道词中也同样写过这些景色。除此之外,写妓女、莲、鸿、蘋、云的较多,写她们的服饰,她们的美貌,她们的多情,表达男女情爱的平等,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秦观、周彦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