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将被淘汰
13379700000018

第18章 心理篇(1)

上心理坚强的人即将走俏

坚强健康,才有希望

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女教师表示: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是技能的优秀,还应该包括心理素质的健康。只有心理素质出色、坚强健康的人,才能在当今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适应工作、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也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技巧,是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自信、自爱、自尊——这将是何等的重要!

让我们纵览古今中外各个领域那些干出过一番伟大事业、流芳千秋的著名人物,不管是革命家、科学家、企业家,谁没有一个坚强健康的心理素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邓小平“三起三落”、哥白尼坚持“日心说”不屈服、王永庆经无数年拼搏终于在台岛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实业王国、李书福的“吉利集团”能有辉煌的今天也是付出了多年坚持不懈的辛劳……他们都有着同一张“名片”——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美国作家海明威曾有一句名言:“人不是生来注定要被消灭的。你可以打败他,但是你消灭不了他。”

其实,人生里有93%的烦恼都不是必须的,它们只存在于自我的想象中,往往不会出现。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哈里·伯顿说过:“怀着忧愁上床,就是背负着包袱睡觉。”卡耐基也非常强调“今天”一词。不用预支明天的烦恼,不用想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坚强、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专心地去争取并获得一切。

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是激烈与残酷的,而这势必给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员工造成强大的压力。企业是否能顶着压力前行,是否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不仅要看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要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都会考虑这些问题:新招进来的员工是否具有创造才能和创造精神?是否能领导和训练他人?是否能在团队中工作?是否能随机应变并善于学习?是否具有工作热情和紧迫感?在重压之下是否能履行职责……

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英国等,他们越来越重视对员工心理素质的考察,并通过一系列心理素质测验来判定招聘对象心理素质的高低。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减少冒险,促进做出完美决定的过程。凡此种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才。

国外一些大型企业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注重独立人格甚于学习成绩,因为一个孤芳自赏的人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如果前者不是更加重要的话,至少是同等重要。

除了具备优秀的人品、出色的才干外,如今国内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个人的意志也非常重视起来。一家用人单位在招一名销售总监。招聘负责人开始面试,不是先问求职者毕业于什么大学、有什么工作经验,而是先询问对方遇到打击时将以什么方式面对:“在遇到很大的打击时,你有没有想到过轻生?”这位人事经理认为,一个人的个人意志很重要;有时也许一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如果是个十分脆弱的人,那么在公司的发展前景也不会太好,有时甚至会给公司带来不良后果。原来,他朋友的公司里就刚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位销售副经理因为承受不了压力,竟然自杀了。

像这样的单位并不在少数。他们大多青睐那些具有坚强意志的求职者,他们乐观向上,遇事冷静,不会被一时的压力所吓倒;遭遇打击时,他们不气馁,而是努力地去解决困难和战胜挫折。而这样的人求职的成功机率当然比其他求职者要大得多。

还有一个区域经理,因为业绩不佳被上司诫勉后,居然破罐破摔,采取延时发货、少发货等方法报复公司,并散布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谣言。公司最终将之开除,并利用多种渠道,向同行通报此人的所作所为。这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既伤了公司的利益,也伤了自己的前途。

随着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市场社会转型,对于一个人的能力考核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过去,看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一是看他的学历背景,二是看他的工作熟练程度,这些都是相对比较“硬”的指标;而现在,看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衡量的指标更加多元化了,除了上面的“硬”指标之外,很多“软”指标也渗透了进来。

我们都知道,意识会指导、影响行动,而有怎样的心理素质就有怎样的意识出现。一个人要在良好的处境下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素质不难;但如果要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便并非易事。而每个职场人士都难免会遇上高潮和低潮、顺心和失意,如果出现逆境怎么办?这就要考考你的心理素质了。

有一项调查显示:当代很多企业管理者在专业技能方面大多在本组织中并不是最强的,但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明显要高出一般人一大截。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才,无可置疑,就是反映在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上;而德,一般来说就是从工作态度中体现出来。良好的工作态度,往往能为本人带来工作激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我们不能将工作态度简单地和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还必须考虑到企业环境的各种具体条件影响,这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时所应该考虑和处理好的客观因素。而在进行人员招聘时,应聘者所持有的工作态度,却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主观因素。由此为本企业选拔到具有良好工作态度的人才,必将能使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而心理素质的表现,同样也是工作态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若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不一样”套用到职场生存定律上来,那就是:“发达的职涯都是相似的,落魄的职涯却各不一样。”当我们走近那些职业生涯一直都在走上坡路的在职人士,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他们都有着惊人的计划能力、良好的忧患意识和随时准备迎难而上的头脑。在实际行动上,他们不会为暂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眼前的困难而退避三舍;他们的成功法则只有一条:不断学习、敢于面对、挑战自我。一种豁达、健康的智慧,让其职场人生熠熠生辉。而那些职涯呈下滑状态的人,却让我们看到一个复杂纷繁的世界:他们抑或脆弱封闭,抑或慵散懒惰,抑或安于现状,抑或杞人忧天,抑或自以为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对困难估计不足,学习意识高度匮乏,面对问题产生时虚弱崩溃。

网易和它的创办人丁磊,大家都知道。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如今强大的网易,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2000年,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刚上市,一时间万众瞩目。可是仅仅一年之后,网易就在纳斯达克惨遭停牌,甚至差一点被摘牌。

丁磊的的坚韧和冷静在这时显示了出来,他一方面努力稳定军心,一方面选择了继续学习。他到中欧管理学院听课,这让他受益终生。当时,老师介绍他看两本书:《基业常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基业常青》讲述的是如何经营一个超过50年的企业,书中介绍了索尼、惠普、摩托罗拉等大企业是怎样成为基业长青企业的。丁磊不仅自己听课,而且把中欧管理学院的老师请到了公司里,让企业的60余位中层管理者都来听课。“它让我们扭转了对企业经营的错误看法和毛病。”此时,丁磊开始认识到,“企业犯了错误不可怕,关键在能够认识到错误。”

于是,他顶着诸多压力,包括来自内部员工意见不统一的压力和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将业务范围圈定在做短信和网络游戏上。丁磊将这一行为戏称为“用浙江人的简单思维,抓住了商业的本质”。与此同时,经历过教训的他也意识到,提高竞争力,并让对手不能简单地抄袭和模仿自己的产品,是企业经营和商战中的当务之急。2005年,网易在中国获得了9.32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目前,网易共有员工1600多名,绝大多数员工从事产品研发。

纳斯达克危机过后的5年中,丁磊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感受:注重使用自己的产品,保持足够高的竞争力;数据决定结果——要在详细的调查基础上作出决策;企业要有长远打算,并专注于主业。丁磊表示,网易的未来,将“一直专注于互联网,不搞多元化经营,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是一定要坚持的”。

丁磊的过人之处不但在于绝顶的智商,更在于能够冷静处事,面对困境善于排解,自我反思,自我超脱,并能及时壮士断腕,砍下众多华而不实的业务。他有足够的勇气,不怕媒体说,丁磊不行了网易不行了,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够率领网易度过难关。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才是网易之魂。

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社会和心理专家可不行,我们大学生、青年人自己的主观努力才是关键。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多看好书,多动脑子,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问题敢于求助心理专家……只有这几方面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心理疾病才不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将来的求职和工作。

不管是全社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同事、学校、老师、家长还是自己,包括尚为在校学生与已参加工作者,第一要正视死亡教育,这是正确引导人生疑惑的萌芽。第二要重视挫折教育,在困境中磨炼坚强性格。

画家刘海栗曾撰联自题书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笔者总结的几点建议:正面事实,自我反省,不要顾虑,更不要自责;保持乐观、开朗、洒脱、平和的心情;行事果断坚决,事前深思熟虑;经常记得放松、调节、休息、娱乐,使生活有条不紊、有张有弛、忙而不乱,不要太紧张、匆忙、迫切;广交朋友,多与老师、同学、朋友、同事交流、倾谈;多运动、锻炼,使自己年轻、强壮、充满活力;对名利、荣誉看得淡泊一些,欣赏别人的优点,虚怀若谷;对工作、生活、学习、家庭、社会、学校中的小事情不要太认真,一笑而过;积极进取,经受磨难,不怕失败、打击;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既不要老是怀疑别人,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怀疑;阅读经典名著,参与各种活动,接受高尚精神熏陶,使自己也变得超越凡俗;偶尔实在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时机发泄、排解一下;最后,看心理医生,接受科学治疗。

西南财经大学心理咨询专家、学工部副部长孔勤提出,大学毕业生保持良好心理素质的四个诀窍是:重视个人心理素质,认真对待;重视培养成就的动机,“动机”加上“智商”才能获得成功;爱护好自己的人际环境;正确面对现实的自我和挫折。

有个老师提出心理困境自救法,包括:化不利为有利、系列摆脱法、共鸣性理解、行为矫正法、自勉法、自慰法。

人在心理脆弱时遇事会有自卑感,怕自己做不好事,往往选择放弃。你应该鼓起勇气,增强自信心,就敢做事了。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自知曰聪,知人曰明”(老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只要做到这样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辨证统一,心里便能做到睿智、豁朗、稳定。

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的性格差异很大。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这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别需要充满自信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这样你就能成为强者。

首先,你要有自信,认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行。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达到目的。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也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你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缔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就会成功,你就是一个最有出息的年轻人。

当你拥有了自信,你还要学会广交朋友,只有在朋友们推心置腹的话语中能给你一种安慰、一种大胆说话的机会、一种锻炼你的场合,这会让你不怕任何人,敢于表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朋友能让你远离孤独,融入社会,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