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将被淘汰
13379700000017

第17章 情商篇(3)

社会上的人如按情商和智商的高低来分,无非就是这么四种:情商和智商都很低,这样的人注定在社会上永远无法立足;情商和智商都很高,这样的人大都是社会的精英,但凤毛麟角,数量极少;高情商且低智商,这样的人又分为两种,勤奋的则有可能经过努力在某个方面取得大成功,懒惰的也会因情商高而为社会所愿意接受;最可悲的是那种高智商而低情商的人,人很能干,素质又高,可就是不会做人,在社会吃不开。第三、第四种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他们才是社会的主体。

无独有偶。清朝湘军领袖人物曾国藩,也曾将其幕僚门客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人有本事又听话;第二种人有本事但不听话(或不很听话);第三种人没本事(或本事不大)但听话;第四种人既没本事又不听话。有位资历颇深、有着丰富用人经验的领导者看了此文后窃笑,认为此排列有误;对于大多数用人者来说,第一种人当然为首选,第三种人次之,第二种人再次之,第四种人则在排除之列。这位领导者衡量人才所使用的两把标尺,正是智商和情商。当面临所选人才的智商与情商不可兼得的时候,他更看重的是情商。据说大多领导者均对此观点表示“所见略同”。

假如一个人,他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又有超乎常人的情绪控制能力,还有千载难逢、人无我有的机遇,那么,他的成功便是铁定的了。但是,造物主天生是个吝啬鬼,他不会把诸多优势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有的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不谙人情世故,是典型的书呆子;而有的人善于变通,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但其学识和专业技能,却令人不敢恭维。那种智商、情商指数都高于常人、出类拔萃的人才,即便有,也少得可怜,以致打着灯笼也难找。于是,在社会的竞技场上,就展开了一场智商与情商的旷日持久的无声较量。

当年楚汉争霸,市井流氓出身的刘邦最终打败了楚国名将后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开创了汉朝。开始时,项羽势力较刘邦强大,且打出了“巨鹿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大战役,留下了“破釜沉舟”这样的成语,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智商极高。但是,项羽缺乏最基本的情商,他盲目自大、过分自我,自恃天下英雄第一,不懂得体恤团队成员,不仅不会替别人着想,更不懂得处理先“大舍”而后“大得”之间的关系。每每遇到突发事件,便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容易情绪化,不懂得调节心情和控制自身的情绪。他在经营、管理问题上,经常表现出乾纲独断、刚愎自用——他看不起能忍“胯下之辱”的韩信,著名谋士张良、陈平等也相继弃他而去。而在战术问题上,他又表现出优柔寡断、畏首畏尾——“鸿门宴”上,范增劝说项羽趁势杀刘邦以除后患,他却一直迟疑不下,被刘邦逃脱,留下放虎归山的后患。

而刘邦这个市井流氓,没有过人的智商,但他情商极高,处处皆能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团队成员着想。这样一来,非但让韩信自始至终都难以摆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感情枷锁,而且在团队系统中建立了“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他用情商驾驭了众多智商过人的部下,知人善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又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不拘一格降人才,也使得职业经理人队伍日益壮大,团队成员心甘情愿为他所用,并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人力资源竞争格局。比如:樊哙有勇(区域销售经理)、张良有谋(市场部经理)、韩信会将兵(销售部经理)、萧何会治国(财务部经理),这一切简直就是一个最优化的组合。

楚汉争霸,实则上就是情商和智商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情商赢了,而且而且赢得很漂亮。

人活在世上,最根本的两点就是做人和做事,把人做好是把事做好的基础,把事做好则是把人做好的直接体现。做人的态度决定做事的原则和取向。一个不会做人的人,他做任何事都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不论他如何投机取巧,也不论他付出怎样的努力,最后总会适得其反。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不会做人就意味着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到头来不是遭他人怨恨就是遭他人嫉妒,于是各种非议、打压和排挤都来了,自己成了众矢之的,那还能在社会上干出什么像样的事来?可见在社会立足,仅有高智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高超的应付各种人际关系的情商。这是进入21世纪来每个成功学家多次告戒的至理名言,也应该是每个立足社会的人奉为圭臬的信条!

红消香断有谁怜

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换句话说,智商是看你聪不聪明,情商是看你会不会做人。在未来社会,乃至在当今社会,不仅要智商高、聪明、会做事,更要情商好、会做人。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情商低的人,不是“不合群”,就是“讨人嫌”,要不就是“哪把壶不开提哪把”,这就麻烦了。

我们常说“性格就是命运”,其实性格好坏正是决定情商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两位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如果我们不从作品的时代思想意义来分析,单从这两个人的性格为人来对比,前者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孤僻清高、爱使小性子,后者宽宏大量、有礼有节、稳重含蓄,自然是后者比前者的情商好。“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尽管智商很高,才华非凡、内心丰富、洁身自好,但性格不够开朗,不善人际交往,忧思长年郁积,尔致弄出个“多愁多病身”,最后竟经受不住爱情失败的沉重打击(其实也是她自己误会了或者说还不是足够相信她的“情哥哥”贾宝玉),吐血而死,含恨离世。所以,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怜爱书中的林黛玉,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选择薛宝钗为妻。同样,心胸狭窄、疾贤妒能,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三国人物周瑜,也是一个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的典范。

今天,在国外(包括国内)广为流传这样的话:“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拔。”也就是说,你在就业应聘时,人家对你这个人还不是很熟,主要是看你的硬件水平、外在条件,包括学历、学校牌子、成绩、专业、奖励、工作与学习经历、年龄、长相、身高、性别等,这些大多数是由智商来确定的;而等到你进了该单位,将来究竟干得好不好、能不能出成果,提拔、加薪快不快,那就得看你会不会做人、各种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就基本上是属于对情商的要求了。换句话说,找工作主要看智商;干工作主要看情商。

所以,一旦进入一个单位,能不能“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情商是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国家人事部行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德贵向职场中人提出善意忠告,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还应不断培养自己的情商。否则,即使你“身怀绝技”,也难免“碰壁”。情商高的做事往往事半功倍,情商低的做事则经常事倍功半。

当今许多“80后”的年轻人,不少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家庭幸福之中,受过高等教育,颇为时尚,对新生事物反应快、接受快,他们也许都有不错的智商,但情商就很不够格。

当教育专家们在向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永吉、CEN国际教育网总裁陈玉宝等几个成功企业家问起“中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最欠缺什么”时,几位老总一致认为是EQ。一些用人单位也指出,缺席不请假,受助不道谢,上班好几个月了还是不能融入自己所在的团体……刚出校门的学生,虽然都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多独生子女,学校和老师又忽视道德、人格和性格教育,加上学业负担过重、生存压力过大等外在原因,导致情商有些低下,向来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相处,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求职者除了要具有高智商外,以下的几种情商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形象意识、学习意识、敬业精神。

大家想必都知道著名的“水桶效应”。根据该原理来看,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将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板子,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板子。所以人必须均衡发展,不要有太严重、太突出的缺点;要是你的缺点太明显,即使你有很明显的优点,也可能被你的缺点葬送。比如偏激、顶嘴、性急、暴躁、抬杠子、拆台子、犟脾气、钻牛角尖、意气用事、我行我素……那只会把事搞僵,到处碰壁,因小失大。

人才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个人最大的优点。美国盖洛普的研究人员发现: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够好,并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从而遥遥领先于所有的人,获得无比的自信。

比如说,你这人不善交际,对于人与人的相处等方面很差;那么,你智商再高、再聪明、再有才能和学问,也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或者是很大成功。有人甚至断定,情商低下者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前段时间电视上有则报道,说的是一个研究生因为与自己的导师在学术观点上有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这个年轻人想不通,竟然把人家老教授给杀了,而自己也落得锒铛入狱、听候审判的结局。据中国心理协会的调查材料显示,大学生中心理疾患率已达25%。而在另一项统计资料中,目前我国人口的10%,曾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疾患,而且城市的发病率普遍高于乡村,知识分子的发病率普遍高于一般市民。

在职场上,才华横溢只是成功的诸多要素之一。而你投身的事业肯定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你的才华首先要融于一个团队之中,与其他人的才华形成1+1大于2的合力效应,企业才能真正取得成功,从而彰显个人的成就。而在这个“融入”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相当明显。

才华横溢的人(比如中国古代的大文人屈原、司马迁、曹植、竹林七贤、韩愈、李白、苏轼等)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恃才傲物,缺少与周围环境的良好亲和力,情商的缺陷往往使他们与团队像油与水一样难以相融。

以唐朝大诗人李白为例。因为“名播海内”,他一度受到唐玄宗的看重,得以“便殿召见”,命其赋诗。本来这是一个展才的好机会,但李白恃才放荡,居然让宫中权势极高的太监头子高力士为他脱靴,同时让被皇帝“三千宠爱集一身”的杨贵妃的哥哥、国舅爷杨国忠磨墨。民间对此传说,多认为它可以体现李白傲视权贵、旷达清俊。但是,从礼仪角度来看,命人(而且是权贵)脱靴、磨墨,这种轻薄浮躁的举止,只能说明李白是一个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人。后来,李白所赋之诗虽很得玄宗称赏,但高力士却在杨贵妃前进谗言说,李白这是在借诗讥笑她体胖,引得杨贵妃恼怒不已,便在玄宗面前屡说李白纵酒狂歌,失人臣礼。玄宗便对李白存了芥蒂,对他疏远,不复召见。天宝三年,李白见才不得用,只得恳求还归故里。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遂又浪迹四方去了。一代天才,只落得个诗赋在人间。而他的政治抱负,在命高力士脱靴那一刻起,便注定了得不到施展。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才智平平的人如刘邦、刘备、宋江等,却由于懂得如何处人,如何把握机遇、把有限的才智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所以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平步青云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指望一个人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其实也不现实。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有时并不清楚目前所处的环境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还有没有可能以自己的主观努力变换一个新的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聊起自己的专业来神采飞扬,可涉及到这些直接关乎自己前程的、专业之外的“琐事”,却又往往是除了叹息就是无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情商问题。

理论上的才华永远不等于能力,才华只有体现在调控与创新上才确有价值。要让才华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力,指望“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不可想像的。相信职场上那些不太得志的精英们只要拿出其才华的一小部分,投入到自己的“情商建设”上来,真正的成功就不会太遥远。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运通公司发现,许多客户拒绝买其寿险产品,原因是公司的理财顾问在销售时表现出了低情商,不会说话、不良情绪外露、不够热情、没有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不善迎来送往……最后他们统计得出结论:由于这样的原因丢失了70%的顾客。

那么情商低,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1.不能坚守诚信和正直的原则,不生活在群体之中,时常把自我封闭起来而不善于与人交流,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做事不能积极主动。

2.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没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企业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没有明确的定位;时常有了一点成就,就对权利和报酬产生过多的欲望,一旦不能满足就怨天尤人,产生情绪的恶性循环。

3.许多人在尽全力与同事竞争,却忘记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才最重要;与同事的竞争往往是一种两败俱伤的“零和游戏”,无法使自己和他人得到真正的提高,不敢挑战自我。

4.不能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做到“要想知道,打个颠倒”;而做领导的不能做到“谦虚”、“执着”、和“勇气”。

5.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自律,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更不能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