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13345700000026

第26章 敢于接受

在学习中提高处世的方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是超越于宗教性质的一个代名词。

南怀瑾认为,早期的中国文化思想,对于“道”这个东西,并没有附上任何宗教形态,也没有将它专属于某一种哲学派别。老子所讲的道的本身,大到无量无边,无有涯际。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这一段谈“天”说“地”,却又忽然钻出一个“王”来,王是代表人。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天、地、人”三者并排共列,而人在其中。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文化讲究“人道”,人文的精神浓厚,人们对人道的价值也为看重。

既然人的地位有这么的重要、这么的特殊,老子接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遵循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法、学习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效法于天,这里的“天”,是指有形的太阳系统的自然物理的天,也就是天文学上的天体之天,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地效法天,天效法什么呢?天效法道,以道为它运行的依归。那么,道又以什么为效法的对象呢?“道法自然”。

老子的“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

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指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人如何效法地呢?

要效法大地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非常强调大地“厚德载物”的精神。《易经》的“坤卦”,形容大地的伟大为“直”、为“方”、为“大”,指出大地永远顺道而行、直道而行。包容一切,不改其德。

这一章对于学习养生学,有很大启示,“道法自然”,自自然然是最好的养生,道家有句名言:“人身是一小天地”,认清这个观念,你只须让自己的身心自然,就会身体健康,因为心理上自然清静,不去干扰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与血液循环,让它们自自然然地合乎天地运转的法则。

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小天地,在这个宇宙小天地里,气机如何运行,血液如何流通,一切都有固定不变的法则,分秒不能勉强,不可勉强,不必勉强,假使你真懂了这种道理,自己便会明白怎么来养生,但是说一千道一万,道理就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林语堂认为老子强调精神的东西太多,没有以物质的东西来进行比较和互换,也就难以用人类的文字语言来准确表达它的内涵。

人效法天地、自然后,才确立了自己的中心位置,否则是把权力主宰等同于中心,这就歪曲了老子的思想,可现在“以人为中心”却以为人最尊贵、从而对万物进行占有与掠夺。

我们在大到国家建设,小到公司内部管理上,也常提到“以人为本”的思想,多是依据儒家的人本思想,但也得吸收老子的“人道”思想。

老子把人的地位与至高无上的道相提并论,可以说,充分考虑到人的尊严和价值。

老子的天文观,认为万物的形成由大地演变而来,他没有将万物的形成归结于上帝之类的神,这是很不简单的。他还认为物质具有永恒性,这与物理学中的物质不灭定律不谋而合,足见他有先见之明。我们一直以为古人都只有“天圆地方”一种看法,但老子不同,他认为大地是作循环运动的,仅从这一意义分析,老子不愧为中国古代的一大圣贤。

各行各业的人,要根据“道”的原理,也就是规律去办事情才对。作为一个领导,应该认识事务以及管理的规律、原理,然后根据事务和管理的规律、原理去工作。他关注的事务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的目的是政通人和,他领导的航船一帆风顺,即使前有暗礁,他也能凭借对“道”的认识,做好一切应变的准备。

这就是“为无为”。“为无为”也就是不能不顾规律乱来、甚至胡作非为。“为无为”是一种这样的为:在该不为的时候就不为,在该为的时候就要为,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绝妙功夫,是最智慧、最有效益的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