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自动营销
13327800000016

第16章 如何建立共鸣点之二(7)

这段香油历史中透露出巨大的机会。对于香油这种传统食品来说,有历史底蕴是很重要的,它既是品牌的背书,又可以成为重要的定位机会。

基于最大化企业优势,同时抢占最重要的历史资源的策略,崔字香油品类定位为:小磨香油。而且,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小磨磨出来的香油是最好的(当然,事实也是这样的)。

第二步就是品牌定位。

如何基于品类定位,通过有竞争力的品牌定位,从而成就崔字在香油行业的独特地位呢?

于是,我们开始分析香油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

从香油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随着崔字将品类定位为“小磨香油”,陆续有竞争对手跟进与模仿,小磨香油的品类定位被很多品牌移花接木,造成消费者的认知障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崔字牌小磨香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占领小磨香油的认知权威地位?

经过论证分析,我们认为,崔字香油的品牌定位首先要承接“小磨香油”的品类定位。小磨香油是崔字最重要的资源,也是香油的本质所在。

同时根据品牌定位的三性原则,即唯一性、权威性和排他性,最终通过“卡住死位”的方法为崔字牌确定定位:小磨香油,源于崔字。

这个定位解决了崔字的苦恼,厘清了“小磨香油”的乱象,帮助崔字从源头上锁定小磨香油的品类定位,占据品类制高点,让竞争者无法超越。

我们的广告文案为:1408年,崔字发明了小磨香油;600年,崔字引领王者品质。崔字牌小磨香油。小磨香油,源于崔字。

广告片就是通过年代的更迭,在视觉、听觉和创意上,建立历史感。强调一下,有历史的一定要把历史打出来。

而基于“小磨香油,源于崔字”的品牌定位,第三步就必须寻找信任来支撑该定位。品牌定位相当于我们的论点,想要论点成立,必须寻找论据去论证该论点,而背书就是我们的论据。

根据对历史资源的挖掘,崔字品牌还拥有两大背书。

第一个背书,从历史中挖掘信任资源,努力从源头上去寻找小磨香油的发明人:其中一个是小磨香油的始祖石嬷嬷;另一个是香油的始祖,叫崔香油。

第二个背书,从现有信任资源中挖掘品牌背书。由于拥有很悠久的历史和较大的销售规模,企业很快申请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荣誉认证,这为品牌建立了强大的背书。

以上三步是以小磨香油的品类定位为轴心,通过品牌定位和品牌背书去充分地占有和诠释。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点就是产品卖点,如何基于小磨香油的品类定位去提炼卖点呢?

从香油最本质的功能来看,消费者食用香油最大的理由就是它的“香”,这是香油最大的核心价值。

基于小磨香油的品类定位和味香的本质功能,崔字确定的卖点是“越磨越香,越香越磨”。这个产品卖点既贯穿了小磨香油的品类定位,又体现了香油的最大核心价值。

随着品牌战略的实施,加上崔字团队的深度营销和超强执行力,通过四年的发展,崔字香油于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利润率等方面,在业内全面领先,成为香油行业的第一品牌。

第二阶段战略:植入主流,全面放大销量

2011年,我们再次接受瑞福公司香油项目的策划。随着“小磨香油,源于崔字”的品牌定位传播开来,崔字牌小磨香油已经成为香油行业第一品牌,销量已经将近4亿,但是崔字却遇到了发展“瓶颈”。

这个“瓶颈”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香油是一个小品类,消费量小。受品类规模所限,崔字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香油行业的老大,再努力,也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随着80后、90后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香油这个品类面临被遗忘的危机。如何号召新消费群体吃香油,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先正确地界定问题,所谓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经过我们的深入剖析,崔字牌小磨香油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是品类规模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就是要扩大香油行业的品类规模。只有香油行业品类规模扩大,才能解决品类规模问题和品类边缘化危机,而且品类规模扩大,受惠最大的还是行业老大。

那么,如何解决品类规模的问题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香油的本质。香油作为一个油种,与花生油、玉米油有本质的区别。花生油和玉米油属于食用油,是消费者生活中大量食用的;而香油本质上是调味品,而非食用油,这个角色就决定了它与酱油、醋是属于同一类别的。但与酱油和醋不同的是,香油还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调味品,并不属于调味品的主流。这是香油行业很难做大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的问题界定和本质分析,从大的方面,我们认为扩大品类规模有两个办法:

第一,让没吃香油的人开始吃香油;

第二,让吃香油的人开始吃得更多——更多用量、更多场合、更多频次。

让没吃香油的人开始吃香油,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清晰地告知他们香油的食用方法;第二点,秀产品,秀食欲,将香油的本质功能作最大化呈现;第三点,针对80后、90后对香油逐渐陌生的现状,让老一代告诉下一代,让香油代代传承。

让吃香油的人吃得更多,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也有三个方法:

第一点,让平时爱吃香油的人每次用量更多,比如把香油瓶的瓶口适当调大一些。平时爱吃香油的人,每个人都多用一点,香油的销量自然就会变大。

第二点,让平时吃香油的人在更多场合吃香油。从吃法上来看的话,消费者平时吃香油主要是拌凉菜、做汤用,因此要让消费者过渡到炒菜和调馅等也用香油。

第三点,让消费者高频次地使用香油,也必须让消费者在主流饮食习惯上使用香油,毕竟拌凉菜、调馅的频率还是比较低。所以,还是得想办法让消费者在炒菜和做汤这两个主流饮食习惯中食用香油,那样香油才能成为主流调味品,真正形成品类的规模化扩张。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的诊断是:必须将香油寄生到消费者的主流饮食习惯中。只有捆绑住主流饮食习惯,香油才能由一个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上升为一种主流的调味品,才能全面提升销量。

问题是:该如何寄生主流呢?

这个问题有三个关键要素:

第一个要素,必须寄生到主流饮食习惯中,从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中可以看出,炒菜和做汤这两个习惯是最频繁的、最主流的。因此,要想办法让香油向这两个习惯靠拢,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第二个要素,必须找到寄主,即我们在广告传播上所努力召唤的最核心人群。这就是刚才我们分析的80后、90后,随着他们对香油的渐渐淡忘,才出现香油被逐渐边缘化的危机。所以,我们必须把他们召唤回来,让他们意识到香油的好处,养成吃香油的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他们的上一辈清楚地告诉他们,以形成代代传承之势。在传播上,我们努力做到的一点是采用家庭场景。

第三个要素,无论我们的想法多么有创意,前提必须是要遵循顺势原则。何谓势?即香油的本质功能,以及消费者对香油使用方式的常识认知。

消费者的常识认知就是在炒完菜之后,要出锅的时候,在菜上或者汤里淋上几滴香油。这几乎是所有使用香油的消费者的共性习惯。

我们突然发现,这就是要找的解决办法,创意刹那间从大脑中跳出来:只要每个消费者在炒菜或者做汤的时候,都能养成在出锅之前加香油这个习惯,我们的香油不就可以实现规模化销量吗?

所以,根据寄生的三大要素,我们想到一个绝妙的战略传播口号:出锅之前加香油。

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句话充分表达到位?

于是在做广告创意的时候,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提示型、重复型广告

(1)广告语的符号化。重复的广告语会变成消费者容易记忆的符号。

(2)策略的尖锐化。广告就是一把锤子,通过这把锤子将“出锅之前加香油”这个钉子揳到消费者心智中。

场景共鸣

(1)家庭场景(从外进入家庭)。

(2)三代人场景:A.姥姥;B.妈妈;C.小孩(A是启发消费提示;B是80后,作为主要召唤对象,应对遗忘危机;C是家庭核心)。

广告创意

情景一:特写,菜肴在锅内翻炒。镜头展开,厨房内一位年轻的妈妈正要将炒好的菜盛出,姥姥赶紧阻挡,手拿崔字牌小磨香油道:“炒菜,出锅之前加香油。”

情景二:镜头切换,年轻的妈妈正要把煲好的汤盛到碗里,姥姥阻挡,手拿崔字牌小磨香油道:“做汤,出锅之前加香油。”

情景三:镜头切换,年轻的妈妈正要把调好的馅倒进大碗里,姥姥又来阻挡,手拿崔字牌小磨香油道:“调馅,出锅之前加香油。”

情景四:镜头切换,妈妈正在拌凉菜,姥姥走过来,妈妈迅速拿起崔字牌小磨香油微笑着对姥姥说:“凉拌,出锅之前加香油。”(两人露出会心的笑容。)

情景五:镜头切换,餐桌前孩子吃到香喷喷的饭菜。镜头展开,一家人吃饭的场景逐渐虚化,产品展示,标版:“出锅之前加香油,加崔字牌小磨香油。”

情景六:孩子趴在饭菜前,对着镜头大声说:“香香的,真好吃!”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提示和重复,一定会把“出锅之前加香油”揳入消费者的大脑中,让消费者在出锅之前养成加香油的本能习惯。

我们即将见证崔字香油第二阶段的销售奇迹,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专论:谈谈品牌的植入与寄生原理

寄生是来自生物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生物体依附在另一生物体中以求供给养料、提供保护或进行繁衍等而得以生存。

在品牌营销中,寄生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传播和销售魅力。

为什么要进行品牌寄生呢?

因为不能进入消费主流,就无法产生规模化销量。尤其是作为一个小品类、新品类,甚至边缘品类,更需要进入消费主流。

如果品牌能找到一个强大的寄主,将获得巨大的能量,快速走进消费者的心中。

品牌寄生的背后是文化寄生。文化寄生是一种“毛与皮”的关系,文化是皮,品牌是毛。这里必须说明一下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可以在无形之中影响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元素,即使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却深深地被它影响着。

更具体地来讲,文化就是消费者最大的心智资源,是无形的财富。文化底蕴越深的品牌,其可持续生命力就越旺盛。

比如,脑白金就是将自己的产品寄生在中国送礼文化的土壤上。由于送礼文化的土壤非常肥沃,脑白金可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连续十年销售火爆。

寄生就是基于消费者日常生活习惯,明确告诉消费者产品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时机。让我们看一看成功的品牌寄生案例。

营养快线将品牌寄生在消费者吃早餐的饮食习惯中,“记得早餐喝一瓶”的消费召唤,让消费者在来不及吃早餐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它。

纽崔莱同样也是品牌寄生的成功案例,它也把自己的产品寄生在早餐的饮食习惯中,但是它从营养的角度切入。当人们早餐营养不足的时候,就会想到吃点儿“纽崔莱”。

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也是植入与寄生的典型案例。消食片本来属于药片范畴,而江中将其做成了一种日常助消化的健胃消食片。企业的品牌定位虽然贴近日常,但是消费者的本能是把它当成一种药,只有当胃出现问题才用。怎么让“日常助消化”的定位落地,并且养成消费者食用的习惯呢?

答案就是植入与寄生。江中采取的措施就是把健胃消食片寄生在消费者饭前或者饭后的饮食上。小孩子饭前不爱吃饭,就“饭前嚼一嚼”;大人们饭后吃多,就“饭后嚼一嚼”。经过广告重复,最终把“饭前饭后嚼一嚼”这个钉子揳入消费者的大脑中,成功实现了健胃消食片的植入与寄生,也成为中国卖得最多的药片。

品牌植入与寄生的成功案例无数,如果产品遇到销售障碍,或许应该试试品牌的植入与寄生,想办法把品牌植入消费者的主流生活中。一旦寄生成功,相信品牌一定会获取销售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