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13117800000064

第64章 打油诗

打油诗,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格律,因其人之名而有诗体之名。清.钱詠《履园丛话》:“按打油诗始见于《南部新书》,其无关于人之名节者,原未尝不可以为游戏。”后人因此泛称滑稽浅俗之诗为打油诗。后世名人、学者也偶有所作。

咏雪

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②,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作者介绍】

张打油,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以为是唐人。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以为是元人,曾任汴州行省掾吏。籍贯生平不详。

【注释】

①选自《升庵诗话》。

②“江山”句:谓雪后江山一片白茫茫,分辨不清。笼统,无分别。

【说明】

这首诗描写雪后自然界景色,形象鲜明奇特,语言通俗诙谐,戛戛独造,可谓古今一绝。

咏猫诗①

平山

春叫猫儿猫叫春②,看他越叫越精神。

老僧也有猫儿意,争敢人前叫一声③。

【作者介绍】

平山,扬州大明寺僧人,不知朝代,不著名字。刻有《平山打油诗》。

【注释】

①选自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六。

②叫春:动物发情时的呼叫。

③争:通“怎”,怎么。

【说明】

《扬州画舫录》:“昔寺中有一僧能作打油诗,不著名字,即号平山。刻有《平山打油诗》。如《咏猫诗》云(略)。时来一远僧名牛山,能作放屁诗,刻有《牛山四十放》。……二僧相遇订交,乃刻《二山诗》,见者谓略具禅理。”这首诗直抒胸臆,但亦见僧寺戒律之严和平山的六根未净。上世纪四十年代,潘光旦的学术著作《性心理学》曾引用此诗,但未注明出处。

自嘲①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③,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④,俯首甘为孺子牛⑤。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①选自周振甫《鲁迅诗歌注》。《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达夫,现代作家郁达夫。闲人,作者自指。

②华盖:像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成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③颜:额头。

④千夫指:典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谓千人所指斥的坏人。泛指各种邪恶势力。

⑤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女(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杜预注:“孺子,(齐景公庶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此借喻甘为人民服务的人。

【说明】

这首《自嘲》诗,作者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鲁迅经常遭受压迫,经常要碰钉子,故开头二句自叹运交华盖。

为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不得不破帽遮颜上街过市,但仍处境艰危,如漏船载酒在江中漂流。但作者始终坚强不屈,与反动派作“韧性的战斗”。“横眉”两句成为现当代传诵的名句。

如梦令①

胡適

几次曾看小像,几度传书来往。见见又何妨?休做女孩儿相。凝想②,凝想:想是这般模样。

天上风吹云破,照见我们两个。问你去年时,为甚闭门深躲?“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

【作者介绍】

胡適(1891—1962),原名洪骍,字適之,安徽绩溪人。早年留学美国,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抗战期间,历任驻美大使、国民政府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大会主席。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適文存》等。

【注释】

①选自《尝试集》。

②凝想:凝思,沉思。

【说明】

胡適主张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这两首《如梦令》是在1917年、1918年尝试创作、发表于《新青年》的白话词。前一首写与女友相亲却未见面,只看到照片时的想像。后一首写两人终于见面时的亲密情话,一问一答,别有风趣。词中虽偶有文言词语,如“几度传书”、“休做”,但基本上是通俗白话。

咏臭老九①

梁漱溟

十儒九丐古时有②,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

倘若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作者介绍】

梁漱溟(1893—1988),哲学家、教育家。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

后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抗战期间,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建国后为第一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等。

【注释】

①选自《中华诗词》2008年第6期《当代打油诗话》。臭老九:“文革”期间“专政”对象,除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外,还有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反动文人等所谓臭知识分子,名次列老九,故称。

②十儒九丐:似为“九儒十丐”之误。元蒙入主中原后,重视僧、道、医、匠者,贱视儒士,故社会上流传“九儒十丐”之说。郑思肖《心史》:“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说明】

《当代打油诗话》:“‘文革’期间,知识越多越反动,处处批斗‘臭老九’。梁漱溟老先生感此打油曰(略)。马列二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是大知识分子,若生于‘文革’,也不能幸免批斗。‘文革’之荒谬,一语道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