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拟诗,就是有意模拟、套袭前人的诗篇。原诗本无讽刺意味,一经戏拟,往往带有嘲讽意味,诙谐有趣。戏拟诗与剽窃之作不同,与隐括诗也不同。多数是无名氏的作品,著名作家也偶一为之,鲁迅《吊大学生》就是一例。
新诗经·嫖有梅①
无名氏
嫖有梅,戒瘟生也②;瘟生好嫖,遂生杨梅焉③。
嫖有梅,其实百兮;维彼瘟生,传染着兮。
嫖有梅,其实千兮;虽有良医,不能痊兮。
嫖有梅,下上生之;虽有良药,鼻已掀之④。
【注释】
①选自《古今滑稽诗话》。梅,指“梅毒”,旧称“杨梅疮”,性传播疾病之一。
②瘟生:骂人的话,指得了急性传染病的人。此指嫖客。
③杨梅:指杨梅疮。
④鼻已掀之:谓晚期梅毒患者烂得鼻梁坍塌。
【说明】
《诗经·召南·摽有梅》共三章,每章四句,主题思想为男女青年聚会,摽梅(抛掷梅子)选择情人。这首《新诗经.嫖有梅》是套袭《摽有梅》,警告嫖客当心染上杨梅疮,给嫖客当头棒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惧内诗①
无名氏
云淡风轻夜半天,垂头丧气跪床前。
时人不识余心苦,将谓偷闲学拜年。
【注释】
①选自《古今滑稽诗话》。
【说明】
《古今滑稽诗话》:“江左某翁,好色惧内,某妇因事,大发雌威,罚翁跪踏板一夜,翁改明道先生诗曰(略)。”旧社会悍妇罚丈夫在床前跪踏板事偶有所闻。这首诗套改《千家诗》第一首宋代程颢(世称明道先生)《春日偶成》诗,可谓现成。
残疾人联句①
无名氏
放眼抬头不见天,背锅负镬过前川②。
时人不识余身痒,无发居然似老年。
【注释】
①选自《笑世界》,题目是编者所加。
②镬:大锅。
【说明】
《笑世界》:“一瞽者,一驼者,一身患疥疮者,一癞痢者,四人联诗一首,各以本人形体为主,用《千家诗》第一首原韵,每人一句。瞽者首唱云:‘放眼抬头不见天’;次驼者曰:‘背锅负镬过前川’;次疥者曰:‘时人不识余身痒’;末癞痢曰:‘无发居然似老年’。”这首诗也套改程颢《春日偶成》,四人现身说法,各得其趣。
嘲送夜壶①
高某
十万新瓷贡帝都②,浮梁大鳊出鄱湖③。
山阴亲友如相问④,一片丹心送夜壶⑤。
【作者介绍】
高某,名不详。江西九江人。民国初年在世。馀不详。
【注释】
①选自《古今滑稽诗话》。
②新瓷:崭新的瓷器。帝都:指北京。
③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盛产瓷器。鄱湖:鄱阳湖。
④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⑤夜壶:指便壶。旧时瓷制便壶,形圆似大鳊鱼,背有提钮。
【说明】
《古今滑稽诗话》:“洪宪时,某省长贡新瓷十万余件,内有夜壶一具,夔文螭钮,精致绝伦。九江高某有诗曰(略)。”是说民国5年(1916)袁世凯在北京称帝时,某省长把夜壶作为礼品进贡“皇上”,显示其一片丹心,极具讽刺意味。某省长何许人也?据《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知此人姓戚名扬(1860—?),字升淮,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十五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府,1913年任江西内务司长、民政长、巡按使,1916年任江西省省长。这首诗显然是戏拟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吊大学生①
鲁迅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馀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②。
专车队队前门站③,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④,烟花场上没人惊⑤。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在政府教育部任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授课。因受北洋政府迫害,南下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活动。著有《鲁迅全集》。
【注释】
①选自《鲁迅全集》1933年所作《崇实》一文。
②古城:指北京。
③前门:北京正阳门,习称前门。
④日薄:谓日寇迫近。榆关:即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
⑤“烟花”句:烟花场,此指跳舞场。旧时报载,1931年“九.一八”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时,张学良将军正在北平与电影明星胡蝶跳舞。钱仲联《胡蝶曲》有句:“金衔璧可怜宵,犹道将军抱舞腰。十二琼楼春栩栩,何心河上赋逍遥。军书火急来行馆,倒趯靴尖浑不管。只知瞢腾绮梦酣,那知东北胡尘满。”马君武也有诗讥讽:“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烟花场上没人惊,即指此事。
【说明】
这首诗戏拟崔颢《黄鹤楼》诗,感叹大学生不如古文物。据近人周振甫注释,原来1932年10月北平文教界江瀚等三十余人呈请国民党政府“明定北平为文化城,将一切军事设备,挪往保定”。当时国民党政府实行投降卖国政策,抛弃东北三省以后,又准备从华北撤退,把可以卖钱的古文物从北平搬到南京。这时江瀚等人想阻止古文物南移。这首诗既是讽刺江瀚等人,因为他们的主张恰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更重要的是刺向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见《鲁迅诗歌注》)。
游奉化溪口戏仿崔颢黄鹤楼诗①
钟肇恒
“逆子”已随流水去②,此地空馀报本堂③。
流水一去不复返,堂前桃李徒芬芳。
蒙蒙雨润将军树④,寂寂尘封天子床⑤。
一代兴亡恩怨了,云山依旧郁苍苍。
【注释】
①选自《浙江诗词》第二辑,并见《南山清吟》。奉化溪口:今浙江奉化市溪口镇,蒋介石的老家所在地。
②逆子:溪口附近有“蒋母墓道”,蒋氏在其母亲墓碑上自称“逆子”。意为不孝之子。
③报本堂:蒋介石故居称“丰镐房”,内有“报本堂”,供奉蒋氏祖先神主牌。
④将军树:奉化雪窦寺曾经软禁过张学良将军,寺内今存张氏当年亲手种植的楠树二株,人称“将军楠”。
⑤天子床:指丰镐房内蒋介石的卧榻。
【说明】
这首戏拟诗首联感叹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早已土崩瓦解,蒋氏本人也已不在人世,空馀报本堂供人参观凭吊。颔联就眼前景物抒发感慨,隐含“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颈联以对比手法描述不同景物,抒发不同感受:对“将军楠”怀敬爱之意,写树正是为了写人;对“天子床”语含讽刺,“尘封”是虚写,表明房主离去之久。尾联化用鲁迅“相逢一笑泯恩仇”句意,盼望台湾当局为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作出贡献。全篇含蓄蕴藉,婉而多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