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相对于2009年的“天量”信贷而言,2010年信贷供给将有所收紧。但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经济增长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中央银行大幅调高利率、法定准备金等紧缩性政策出现的可能性还比较小。
2.通货膨胀压力初显
自2009年2月以来,CPI同比进入负增长,且负增长速率整体呈变大的趋势,8月较7月降幅略有收窄,CPI环比呈“V”型,3-6月为负增长,负增长速率在3%左右,7月转为零增长,8月增长率为0.5%。PPI同比指数自2009年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且降速呈扩大的趋势,8月较7月略有收窄,从环比数据来看,PPI数据自2009年4月以来连续5个月上涨。
2009年前8个月,CPI消费物价指数同比累计下降1.2%,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下降6.4%。
CPI和PPI的双下降是否是由于通货紧缩造成?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同比上升,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上升,5月、6月的同比增长高达18.69%、24.29%,货币供应充足。CPI和PPI双走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继续低位振荡,大宗商品能源进口价格较低,生产资料价格较低,农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导致PPI指数下降,最终传导到消费品市场,引起CPI指数走低。
虽然目前价格指数依然走低,但预计2010年我国可能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从当前消费需求稳步回暖、股市回升以及房价、食品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开始上涨等现象中已经体现出来。2009年1-6月,粮食价格环比已经连续6个月上涨,累积涨幅达4.9%;伴随着经济复苏,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等大宗商品价格也从1月开始逐步走高,呈现出回升态势,2009年第二季度布伦特原油现货和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当季平均价格比上季度分别上涨31.9%和38.1%,伦敦金属交易所铝和铜当季平均价格比上季度分别上涨9.3%和35.8%。充足的货币供应和国际大宗商品等的成本推动可能会使CPI和PPI从2009年第四季度起开始走高,2010年市场将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而言,2010年的货币政策将有所紧缩,信贷大幅上涨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3.世界经济缓步复苏
继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严重衰退后,世界经济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一些积极的迹象,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底部得到确认,甚至开始低水平的复苏。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上升,接近甚至超过临界点50,制造业处于扩张的边缘,出口态势也不断走好。OECD30个成员国的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持平,结束了近一年来的下跌趋势,开始企稳。亚洲区域内各经济体经济明显好转,中国、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经济企稳回升,新加坡在2009年第二季度扭转了近一年来的持续负增长的局面,韩国经济在第一季度的基础上增长了2.6%,日本内阁公布的数据表明,扣除物价变动因素,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在第一季度的基础上增长了0.9%,按年率算增长3.7%,为5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正增长。第二季度美国GDP同比下降1%,好于预期,其住房购买力综合指数(HAI)也较高,房地产市场低水平回升,成屋成交量4个月来保持上涨。第二季度欧元区国家经济环比下降仅0.1%,德国经济增长首次扭负为正,环比增长0.3%,英国经济增长环比降幅也仅0.8%,大大好于第一季度的预期。
在信心方面,2009年9月的全球经理人调查报告显示,六成经理人认为全球经济逐渐复苏,认为企业获利增长速度有机会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经理人也由两个月前的-3%升至38%。同时近来的多项民意调查也显示,投资者对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避险资金也从美元资产和债券市场转移至股市和其他货币市场,推动全球股市的上涨。
同时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我们预测世界经济的修复将经历漫长的过程,2010年世界经济将慢步复苏,经济增长在低位运行。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在出口和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上在短期内还难以出现显着的改变,这也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和不确定性。有鉴于此,2010年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所紧缩,但仍然将很可能继续保持在宽松水平。
4.人民币短期升值可能性不大,长期存在升值预期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我国汇率体系中的主导汇率,人民币对非美元汇率是套算汇率,人民币有效汇率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元汇率的加权平均,我国央行汇率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但也重视人民币有效汇率。2009年以来,美元/人民币汇率均在6.8200~6.8400区间内波动,波动幅度较小,汇率基本稳定;前8个月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为120.94、126.09、124.73、122.45、120、116.38、115.75和117.38,在2月较大升值后连续贬值5个月,并在8月转为升值。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减慢,通胀风险得到控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国际收支虽然保持双顺差但有所改善,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大。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企稳回升,但从对外贸易角度看,出口形势依旧严峻,过去10个多月的出口数据尚未反弹,人民币升值并不明智;从人民币升值预期来看,银行收支及结汇相关数据显示未来的一段时间大量资金回流中国资本市场的迹象不明显,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弱化,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管涛近日也表示,3月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大约为5%,最近已低于1%,升值预期较弱;从国内外的政治压力来看,最近两年各国的主要目标仍是本国经济的复苏,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暂时放缓,IMF也在其评估报告中称在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人民币升值只能发挥辅助作用,人民币升值“应在条件允许时循序渐进地进行”,另外从反面来看,若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将受阻,失业率将提高,国外进口品的价格也将降低,对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不利,故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政治压力也比较小。
我们预测2010年的汇率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流动性的原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考虑到我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全球宏观和市场大环境也正慢慢发生变化,预计人民币在长期存在升值预期。
5.全球货币政策有望进入加息周期
为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刺激经济复苏,目前相当多的国家还在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普遍较低。自2008年底开始,全球利率经过一系列的降息后低位运行,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为0.25%,欧洲央行的再融资利率为1.00%,日本央行的无担保利率为0.10%,加拿大央行隔夜拆借利率为0.25%,英国央行的回购利率为0.50%,瑞士央行的3个月利率0.25%,瑞典央行回购利率为0.25%,澳大利亚现金利率为3.25%,中国银行间七天同业拆借加权利率为1.49%。从各国基准利率的比较来看,我国的利率水平远远高于除澳大利亚之外的其他国家。上文提到,从长期看人民币还处于升值的通道中,如果我国中央银行采取提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进一步放大。因此,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全球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到其对CPI产生实质的影响通常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所以货币政策应该具有前瞻性,不能等到通货膨胀达到政策目标才开始紧缩。2009年10月6日澳大利亚央行将基准利率从3%提高到3.25%,实现了澳大利亚自2008年3月以来的首次利率上调,这不仅使其成为G20中第一个提高基准利率的国家,这也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紧缩货币政策的标志。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明确表示美联储将视经济情况把握未来紧缩货币政策的时机,以避免通货膨胀。2010年全球货币政策将进入加息周期。我们预测,在全球货币政策趋紧的影响下,我国的利率水平有可能相应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不会太大。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全球经济形势仍旧严峻,影响经济回升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我国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故我们预测在2010年,央行仍会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信贷量的适度增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同时,央行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利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适度微调,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和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发展。
(二)企业、居民和政府的资金需求依旧保持旺盛
1.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增加
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量增加。银行家景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二季度的贷款需求指数为67.5%,比一季度高0.84个百分点,比2008年四季度高7.15个百分点。
2009年我国商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消费增长势头旺盛。1-6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万亿元,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为近30年来国内消费的第二高点,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上半年,仅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大经济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扣除物价和翘尾因素实际增长17.2%,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资本市场信心进一步加强,GDP加速增长;(2)住房、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态势回升;(3)消费券、旅游券等政府刺激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使经济增长的重点从重工业和出口向消费和服务转移,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是我国关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商务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狠抓落实下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协调紧密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市场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流通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家电下乡政策全面实施、以旧换新工作正式实施、消费模式创新取得进展。这一系列成效为我国消费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上升,尼尔森7月底公布的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在第一季度77点的基础上上升了5点,达到82点,全球消费信心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6点,指数排名全球第六位。
我们预测,在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的环境下,随着消费信贷和教育融资不断扩大、社保体系逐步完善、中国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和家庭收入不断增加,中国消费市场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消费市场的积极发展将有力推动经济的复苏,有利于企业消化存货,促使企业进入扩大生产投资的阶段,从而对信贷资金产生较大的需求。
2.房地产价格企稳回升有望持续,房地产信贷需求增加
2009年以来,利好的政策、刚性的需求和投资者作用等多个因素共同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3-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分别为94.74、94.76、95.94、96.55和98.01,指数显示房地产业仍处于不景气阶段,但不景气状态正在改善。
2009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逐步提高,全国商品房销售迅速增长,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丰富,房价止跌回升,房地产行业企稳回升。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7720亿元,同比增长11.6%;商品房销售面积417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1%;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28639亿元,同比增长28.7%。2009年一、二季度房地产价格指数分别为98.7和100.2,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