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
13111900000002

第2章 2010年中国信贷市场分析与预测(1)

一、2009年上半年我国信贷市场运行情况简要回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以及人民银行公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上半年我国信贷市场的运行情况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金融机构存款增长速度加快,活期存款增加较多

截至2009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8.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较上年同期比高10.8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6.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0万亿元,同比多增5.0万亿元,同比增长29.0%,增速较上年同期高10.2个百分点;外汇存款余额为208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54亿美元,同比少增33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增速较上年同期高17.8个百分点。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来看,居民户存款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水平,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长明显加快,企业活期存款增长较多。自2009年以来,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28%以上,6月末为25.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2万亿元,同比多增9754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3.7个百分点。非金融性公司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7.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9万亿元,同比多增4.2万亿元,同比增长34.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上半年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1万亿元,企业流动资金储备充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形势预期变好,有望加大生产经营上的投入。截至6月末,财政存款余额为2.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883亿元,同比少增3351亿元,同比下降11.0%。

(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保持增长,增速明显加快,增长量创历史新高

2009年上半年的信贷市场中,各项贷款余额稳步增加,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从2008年底开始推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09年体现出了显着的效应。截至2009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9.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5.9万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和第一季度末高17.5%和5.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和第一季度末高20.2%和4.7%。特别是2009年第二季度,人民币贷款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新增2.8万亿元,同比多增1.7万亿元。

2008年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量为41703.76亿元,而2009年仅上半年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增幅达到了74051.48亿元,超过近十年来每年的全年增量,创下历史新高。

(三)受楼市回暖影响,居民户贷款增长势头加快

从人民币贷款的部门投向上看,居民户贷款增长稳步提高,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长较快。截至6月末,居民户贷款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5990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较2008年同期和第一季度末分别提高2.7%和6.9%。央行统计的“居民户贷款”包含居民消费性贷款和居民经营性贷款,其中,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6506亿元,同比多增3918亿元,增长势头逐步加快;而居民户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加4101亿元,同比多增2071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同比多增4.3万亿元,同比增长37.0%,增速较上年同期高24.4%。

在居民户消费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其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人消费贷款的增速。由于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快速回升,房地产成交量放大带动楼市回暖,使居民对房地产价格上涨有了更高预期,因此刺激了新的买房需求,导致居民户贷款大幅度上升。有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4662亿元,同比多增2835亿元。我国的商品房销售额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出现了显着的增长趋势,居民户贷款额随之增长。

(四)中长期贷款增长率明显高于短期贷款增长率

从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09年6月末,短期贷款余额142994.35亿元,比年初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增长15.4%;中长期贷款余额193128.85亿元,比年初增长19.8%,比上年同期增长31.7%。特别地,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3.2万亿元,同比多增2万亿元。

从新增中长期贷款投向来看,主要倾向于扩内需、保增长等重点领域,促进了投资需求增加和经济增长,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创造条件。近三年来,中国长期贷款的增长率基本上都高于短期贷款的增长率,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此外,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增长率体现出了明显的季节特征,贷款增长率在第一季度加速上升,而从第二季度开始回落。这是由于商业银行通常在年底已经用完了所有的信贷额度,有大量的信贷申请等待在新一年的额度中实施,导致第一季度贷款激增,并在后面的季度里受制于信贷规模限制而出现回落。

(五)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行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第三产业,符合产业调整要求。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投向第三产业的力度明显加大。截至6月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长期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177亿元、6803亿元和2.4万亿元,增长率为17.0%、23.4%和44.6%,分别占全部中长期贷款的0.6%、22%和77.4%。

从行业投向上看,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三大领域。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为1.6万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51.6%,较上年同期提高3.8%。其中,投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分别新增8921亿元和5249亿元,占新增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的88.7%;投向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相对缓慢,新增1807亿元,仅占新增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的11.3%。主要金融机构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为4246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为13.7%,较上年同期提高7.7%;投向房地产业的中长期贷款为3501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为11.3%,较上年同期降低7.9%。

(六)工业和商业贷款保持稳定,农业贷款增长迅速,首超商业贷款

基本保持稳定。截至2009年6月,工业贷款余额达到39333.24亿元,商业贷款余额达到19204.88亿元。在国家发展农业的倾斜政策下,农业贷款的增长比例较为明显,上半年新增农业贷款2751.41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贷款新增额度的比重为4.8%,同比增长16.8%,超过全国贷款平均增长率。此外,在2009年农业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商业贷款余额。

(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回调

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继续回落。截至6月末,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较2008年末下降0.5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0%,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1.95%,较2008年末分别下降0.53和0.94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下行,6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4.34%,较2008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

实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增加,而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一般贷款实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占比分别为30.47%和33.70%,比年初分别上升4.91个和3.57个百分点;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35.83%,比年初下降8.48个百分点。

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继续下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影响,外币贷款利率逐月下降。2009年6月,3个月以内和3(含3个月)~6个月美元贷款利率分别为1.49%和1.48%,较2008年末分别下降2.17和2.54个百分点。而活期、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利率分别为0.11%和0.32%,较2008年末分别下降0.74个和0.90个百分点;多家金融机构下调了300万美元以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其中,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下调至0.75%~0.85%。

二、2010年影响信贷市场发展的因素预测

2010年我国信贷市场的运行受到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供给来看,信贷资金的充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然而货币政策走向则取决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人民币汇率等多方面的宏观经济情况。从需求来看,企业信贷需求、居民住房信贷需求以及政府投资的资金需求是银行信贷需求的主要部分。

(一)2010年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将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较为宽松的水平,信贷资金增长率将低于2009年

2009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增长幅度创下历史新高,充裕的信贷资金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累积了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体现在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信贷风险,也体现在宏观经济存在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从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形势来看,相对于2009年,2010年的信贷规模将有所紧缩,但仍会处于较为宽松的水平。

1.经济增长走出低谷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以及引进外资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陷入低谷。在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影响下,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同时推进的医疗、社会保障改革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家电下乡等政策则有效地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可以预计2008年以来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生的政策效率会持续至2010年,带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

2010年我国将继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步实现转变,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经济结构将处于升级的阶段。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开始减少,把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对钢铁、水泥等高排放、高耗能的行业采取调整存量、管住增量、扶优汰劣的措施,支持优秀企业改进技术,完善落后产能退出制度;第二,消费性需求在拉动增长中的作用逐年加强,经济增长正由过去的投资拉动型向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的格局转变,同时把缩小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第三,在防范通货膨胀风险的同时,继续实施收入分配改革、资源价格改革等政策,通过放宽准入条件等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的稳步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第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虽然纺织、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出现下降,但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增幅明显;第五,积极推行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并调整科研经费投入结构。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经济体系的运行将具有持续的动力。

目前,市场普遍预测2010年我国将走出经济增长的低谷,经济增长率将高于2008年和2009年。2009年7月,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经济此轮增长的底部应该在2008年第四季度。

根据4、5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及走势分析,无论从GDP、工业生产增长情况,还是从钢材生产量、发电量等实物指标来看,如果不出现新的大的意外,基本可以断定,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见底,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下阶段经济可望企稳向好。此外,2009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中国是引领亚洲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之一,并将中国2009年和2010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8.5%和10%;高盛于2009年8月10日发布亚洲经济分析,将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上调至9.4%,2010年增幅上调至11.9%;渣打银行上调中国今明年的GDP为8.5%和8.9%;摩根斯坦利将我国2009年GDP增长预期上调至9%,2010年的GDP增长预期上调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