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13104500000007

第7章 内脏学(2)

(1)鼻先在活体上区分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孔,然后在头颅正中矢状切标本,并结合鼻腔外侧壁及鼻旁窦模型辨认下列结构:

1)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鼻腔,每侧又以鼻阈(皮肤与黏膜的交界处)为界,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在固有鼻腔外侧壁可见自上而下三个前后方向、突向内下方的隆起,分别为上、中、下鼻甲,由此形成上、中、下鼻道;每个鼻甲的下外侧有一相应的鼻道。在上鼻甲的上方可见三角形的蝶筛隐窝。

固有鼻腔黏膜分为两部分:①嗅区(嗅黏膜),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的鼻中隔及两者上方鼻腔顶部的黏膜;②呼吸区(呼吸黏膜),除嗅区外的鼻腔黏膜。

易出血区(Litt1e区):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呼吸黏膜,此区血管丰富且位置表浅。

2)鼻旁窦:①额窦,位于眉弓深部→中鼻道;②筛窦,位于鼻腔外侧壁上部与两眶之间的筛骨迷路,每侧有3~18个小气房,依部位分为前、中、后筛窦,前筛窦和中筛窦→中鼻道,后筛窦→上鼻道;③蝶窦,位于蝶骨内→蝶筛隐窝;④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中鼻道。

(2)喉首先在活体上观察和触摸喉的位置、喉结、甲状软骨上切迹、环状软骨以及吞咽时其上下活动的状况,而后取离体喉标本和模型辨认下列结构:

1)喉软骨:①甲状软骨,主要结构有甲状软骨前角、喉结、上角和下角;②环状软骨,环状软骨弓(前部),环状软骨板(后部);③会厌软骨,上宽下窄,下端借甲状会厌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与黏膜共同构成喉口的活瓣--会厌);④杓状软骨,成对,位于环状软骨板上缘两侧,有一尖、一底、两突和三个面,声带附着于声带突,大部分喉肌附着于肌突。

2)喉腔:上起自喉口,下连气管。喉腔侧壁有上、下两对前后方向的黏膜皱襞:

①前庭襞,位于上方,两襞之间的裂隙即前庭裂;②声襞,位于下方,两襞之间的裂隙与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共同构成声门裂。喉腔以上述两襞为界,分为上方的喉前庭、下方的声门下腔和中间的喉中间腔。

取离体气管、支气管标本观察下列(3)~(4)项:

(3)气管以胸廓上口(颈静脉切迹)为界,分为颈部和胸部。气管颈部位于食管前方(可自体触摸)。气管胸部于胸骨角高度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为气管杈。

辨认:①气管软骨环,呈“C”形,缺口向后(数一数有多少个?);②气管隆嵴,约在胸骨角平面,是气管杈内面的一向上凸的半月状嵴,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4)主支气管对比观察左、右主支气管的差别(为什么气管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5)肺在呼吸系统原位标本、离体肺标本和模型上观察。

1)肺的位置: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右肺宽短,左肺狭长(想一想:为什么?)。

2)肺的形态:圆锥形,有一尖、一底、三面、三缘。右肺由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在肺纵隔面中部,可见诸多结构(支气管、血管等)集中于此,即肺门;进出肺门的所有结构由结缔组织包裹形成肺根。辨认:①肺根结构的排列顺序:自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自上而下左肺为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和下肺静脉,右肺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若标本的肺根保留过短,其结构的排列不易辨别);②左肺前缘的肺切迹。

2.胸膜和纵隔

(1)胸膜取胸、腹器官原位标本和模型,先用手探查胸膜腔的范围和境界,然后再逐一寻认:

1)壁胸膜:①肋胸膜,衬覆于胸壁内面;②膈胸膜,覆盖于膈上面,与膈紧密相贴,不易剥离;③纵隔胸膜,衬覆于纵隔两侧;④胸膜顶,包被于肺尖上方,高出锁骨内侧1/3段2~3cm。

2)脏胸膜:紧贴肺表面,与肺实质紧密结合,在肺叶间裂处深入到裂内,包被各肺叶。

3)胸膜隐窝:在胸膜腔的某些部位,壁胸膜相互转折形成较深的间隙,即使深吸气,肺组织也不能伸入其内,重要的有肋膈隐窝。肋膈隐窝呈半环形,位于胸膜腔的最下部,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形成,其范围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后部较深(可用手探查)。

(2)纵隔在纵隔标本和模型上观察:①上纵隔,主要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食管、气管等;②前纵隔,结构简单;③中纵隔,主要有心、心包及出入心的大血管等;④后纵隔,主要有食管、胸主动脉等。

(二)示教

1.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

2.弹性圆锥和声韧带。环甲关节和环杓关节。

3.肺门、肺根。

4.胸膜顶。肋膈隐窝。

【回顾与思考】

1.在标本上能观察到喉腔的分部标志吗?它们包括哪些结构?

2.气管异物容易坠入右主支气管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

3.请归纳左、右肺的主要区别。)

实验十泌尿系统

【实验要点】

1.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宏观)结构。

2.输尿管的分部及其狭窄。

3.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黏膜特点。

4.女性尿道。

【实验材料与教具】

(一)标本

1.男(女)性泌尿系统概观

2.离体肾

3.离体肾、输尿管及膀胱

4.腹膜后隙的器官

5.新鲜猪肾

6.腹部横断面

7.男(女)性盆腔矢状切

8.离体男性泌尿、生殖器官

9.离体膀胱

(二)模型1.泌尿系统整体观

2.肾及其冠状切

3.男性盆腔矢状切,女性盆腔矢状切

(三)挂图

1.泌尿生殖系统概观

2.腹后壁

3.肾①肾的位置和毗邻;②右肾冠状切面;③肾筋膜模式图

4.膀胱、前列腺及精囊腺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观察

1.肾

(1)肾的位置在腹膜后隙器官的标本上可见: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

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间盘之间,右肾在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肾门约在第1腰椎体平面。两肾的上方有肾上腺,两者共为肾筋膜包绕。

(2)肾的形态将完整的离体肾标本置于解剖盘内进行观察:

1)肾的内、外侧缘: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即肾门,用镊子分离和辨认进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等结构(想一想:肾门与肾蒂是什么关系?左右肾蒂的长度一样吗?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如何?)。自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即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等结构所占据(肾门与肾窦就类似于房间与房间门的关系)。肾的外侧缘较狭窄,向外侧隆起。

2)肾的前、后面:前面朝向前外侧,凸度较后面明显;后面紧贴腹后壁。

3)肾的上、下端:均为钝圆形,但上端较宽、薄,下端较窄、厚。

(3)肾的被膜肾实质表面除由肌织膜(与肾实质紧密附着,不宜剥离)包被外,在肌织膜外还有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在腹部横断面标本上,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分辨:肾筋膜、脂肪囊(肾床)和纤维囊。

(4)肾的(宏观)结构在肾冠状切标本和模型上观察:

1)肾皮质:位于肾实质表层(试测其厚度),色深,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可见明暗相间的结构(想一想:为什么?)。

2)肾髓质:位于深部,新鲜标本颜色淡红(约为肾实质厚度的2/3),主要由肾锥体构成。肾锥体的底朝皮质,尖向肾窦。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乳头突入肾小盏(肾乳头顶端的乳头孔不易观察)。在肾窦内,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汇合形成一肾盂(想一想:什么叫做髓放线和肾柱?)。

2.输尿管成对,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分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和输尿管壁内部。在离体男性泌尿、生殖器官标本和腹膜后隙的器官标本上观察。

(1)输尿管的分部

1)输尿管腹部:起自肾盂下端,经腰大肌前面下行达骨盆上口处,在此处可见:左输尿管跨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前方,右输尿管跨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

2)输尿管盆部:自小骨盆上口起始,经盆腔侧壁和髂内血管、腰骶干和骶髂关节前方下行,达坐骨棘水平:男性走向前、内、下方,在输精管后外方与之交叉,从膀胱底外上角向内下穿入膀胱壁;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颈外侧约2.5cm处,从子宫动脉后下方绕过,行向下内至膀胱底穿入膀胱壁内。

3)输尿管壁内部:位于膀胱壁内,很短(约1.5cm),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压的升高可引起壁内部的管腔闭合,以阻止尿液由膀胱向输尿管返流。

(2)输尿管的狭窄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即输尿管的壁内部。狭窄处的口径仅0.2~0.3cm。

3.膀胱储存尿液的器官,其形状、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随尿液充盈程度而异。

在离体膀胱标本并结合男、女性盆腔矢状切标本和模型观察。

(1)膀胱的形态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形,分为膀胱尖、膀胱体、膀胱底和膀胱颈四部(在盆腔矢状切标本上观察、区分):膀胱尖朝向前上方;膀胱底朝向后下方;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为膀胱颈(男性与前列腺底相毗邻,女性与盆膈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