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全鉴
13019600000016

第16章 康诰盘铭、邦畿章: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4)

既已做了仕宦之家,曾国藩便力戒子弟不要习染官气。他教导说:“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逸矣。至要至要,千嘱万嘱!”

【原典】

与国人交,止于信。

8与人交往要做到坚守信义

【译文】

与人交往要做到坚守信义。

与朋友交往要以信义为底线

为人处世、结交朋友都要有一个原则,或者说是底线,这就是信义。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都是春秋初期的著名贤臣。管仲,名夷吾,字仲。他幼年时常和鲍叔牙一起游山玩水,交情深厚,相知有素。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给齐国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当老师。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非常残暴,经常不理朝政,荒淫无度,最后被大臣们杀死了。齐襄公死后,为了争夺王位,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鲍叔牙和管仲也各随其主。最后公子小白夺得了君位,人们称之为齐桓公。公子纠出逃在外被鲁国人杀死,作为老师的管仲也成了囚犯。鲍叔牙得知管仲被囚,就对桓公说,管仲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他能够不分处境地忠于自己的主人,这不但没有罪过,反而可见其人格。如果桓公能够重用他,一定能够成就霸业。齐桓公觉得鲍叔牙讲得很有道理,于是拜管仲为相国,位居鲍叔牙之上。管仲辅佐齐桓公,最后终于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管仲曾说:“我当初贫苦时,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财物时自己总是比他拿得多,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却帮了他的倒忙,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牙不认为我蠢笨,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干,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贪生怕死,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也因此成了囚徒,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后来,人们用“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今天就朋友关系而言,如果朋友中的一方不能对对方尽一个朋友的义务,与其强迫他履行必要的责任,从而保持一种虚假的朋友关系,还不如及时采取措施,断绝过去的那种朋友关系,这样,反而对自己有好处。尽管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并不能说是最好的、最完满的,但对在压力之下如何保持朋友往来来说,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式。

朋友之交,有忠诚信义的,自然也有背信弃义的,面对这样的事,我们又该怎么处理呢?

古时的义士对待朋友就是死也毫不畏避。栾布祭彭越,郭亮吊唁李固都是如此。王修请求厚葬袁谭,曹操赞美他的忠义。这是因为他们的用心完全合乎天理。后代的人都为利欲而奔走,把礼义看得很淡薄,朋友处有利可图就出卖朋友,国家事有利可图就出卖国家,这样的人对照古人的所作所为,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呢?赵岐碰到孙嵩,张俭碰到李笃,他们非亲非故,却情同骨肉,坚守大义,甘愿承受被杀的危险。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义士、真正的朋友!

为朋友之谊,不惜生命也要为朋友尽一点力,不肯辜负朋友的信任,不忍心看着朋友遭到大难而袖手旁观,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中国古人看人首先看他有没有义气,所以以义气为重的人是深受尊敬的。

朋友之间,还有一个知恩图报、不背信弃义的问题。

从一个人对待朋友的态度能够看到这个人的本质。

患难之中见真情,利害冲突见本性!真正称得上朋友的人,不是那种整天围绕在你周围,满嘴甜言蜜语,哄得你心花怒放的人;而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陪伴你一起疼痛、一起等待黎明曙光来临的人。

【原典】

诗云①:“赡彼淇澳,绿竹猗猗②,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③,瑟兮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也④;“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注释】

①《诗》云句:见《诗经·卫风·淇澳》。这段引诗的前段,是把他看作对卫武公的赞颂,所以此处译注取《大学》之意。

②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的北部,古属卫国。澳:指河岸弯曲的地方。猗猗,植物长得光泽茂盛的样子。

③斐:有文采的样子。斐然成章,才华卓绝之意。君子:指卫武公。如切如磋:切,用刀切断,磋,用锉锉平。如琢如磨:琢,用刀雕刻。磨,用沙磨光。以上“切、磋、琢、磨”本是古代冶玉石器、骨象器的不同工艺方法。《尔雅·释器》里讲:“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这里的引申含义是指治学应如切锉骨器那样严谨,一丝不苟。指修身应如琢磨玉器那样精细,精进不休。

④瑟:这里为庄重的意思。瑟,璱的假借字,原形容鲜洁的样子。据《说文·玉部》引瑟作璱。僴:形容胸襟开阔的样子,此处为威武、威严的样子。赫:光明、显耀。喧:通“煊”,盛大、显扬。煊:《诗经》中作“谖”,遗忘、忘记。恂慄:惶恐、惧怯。这里为谦恭谨慎的样子。

9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译文】

《诗经》里说:“望那淇水岸边弯曲的地方,青绿色的竹子茂盛润泽。那富有文采的君子卫武公,他治学就像切锉骨器那样严谨、一丝不苟;他修身就像琢磨玉器那样精细,精进不休。他的仪表庄重威严,他的品德光明显扬。那富有文采的君子卫武公,教人终身不能忘怀啊!”诗中“如切如磋”,比喻精心求学;“如琢如磨”,比喻修养德性;“瑟兮僴兮”,是讲内心谨慎;“赫兮喧兮”,是讲仪表威严;“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是讲卫武公具有君子的美好品德,德性达到完善的境界,老百姓当然不会忘记他了。

得人心者得天下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德性达到完善的境界,老百姓当然不会忘记他了。正如那句由来已久的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这句话一直都透着道德和智慧的光芒。

秦军在巨鹿打了败仗,可章邯还有二十多万人马驻在棘原。他上了一份奏章向朝廷讨救兵。秦二世和赵高不但不发救兵,反而要查办章邯,章邯觉得赵高肯定要害他,只好率领部下向项羽投降了。

章邯投降的消息到了咸阳,秦王朝内部即发生了混乱。那时候,秦朝的大权完全掌握在赵高手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人马攻破了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离咸阳不远了,秦二世吓得直打哆嗦,连忙派人叫赵高发兵去抵抗,赵高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就派心腹把秦二世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