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体悟《心经》深意
12985500000004

第4章 经文解析(3)

如果你了悟了真理、实相,你就会体会到我们不是从外面赚到了很多东西,而是开发出我们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宝藏,只在于有没有开发出来而已。如果你没有开发出来,没有挖掘到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你就会觉得自己很贫穷、很苦,就会不断向别人去祈求;如果你挖掘到了这个宝藏,你就会很快乐、很安详、很知足,你会体会到你没有欠缺什么,你也不会吝啬,很自然地你会大慈大悲、善待一切众生。因为这些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的,也就是《心经》所讲的“无所得”,同时自然就无所失。如果你能体会到,你所开发出来的是你本自就有的无尽宝藏,你会大安心、大自在,没有得也没有失。你没有得失之心,就没有罣碍,没有罣碍,你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而达到“究竟涅槃”。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这也是刚才所讲述过的,主客已经融为一体,能、所双泯,心与境的对立消失。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这是说十二缘起,包括轮回与轮回念也都断除了。你原来是“梦里明明有六趣”,当你醒来之后,却发现“醒后空空无大千”。原来你的慧眼没有打开,你是处于“无明”;当你体悟到空、明、觉,当你打开慧眼之后,如实看到现象界的真理、实相,体证到空,你原来的“无明”也破除了。

当你越深入地去观察宇宙现象界的一切,你看得越微细、越奥妙,你就越会赞叹缘起甚深,而空又是甚深极甚深。到最后你会很赞叹,你找不到第一因,找不到那个究竟的原因。“无无明尽”的深意是指你根本无法去追根究底,无法完全解开、了解整个宇宙的奥妙与玄秘,就像老子所讲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全然地臣服、佩服!你一直去钻研,一直去追寻,到后来你也会大彻大悟,你了悟到:我知道自己竟然不知道!当你终于知道了你不知道的时候,你的“我慢”才会断尽,这才叫作真正地知道!再仔细听一遍:当你真正知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地知道;当你“我慢”断尽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解脱自在。你要慢慢去体会、去求证这其中的深意。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老死”,是说你已经了悟了生死大事,但是,这里又说:你也没有所谓的“老死尽”,为什么呢?因为假如你是一个波浪,这个波浪消失之后融入大海,你会体悟到:生死不是我的事——生不是我的事、死不是我的事,那是整个法界的因缘,是整个法界的事。难道这个波浪消失之后,就可以禁止、谢绝大海再采用这个波浪的水吗?你可以这样决定吗?那只不过是你的“我慢”啊!当一个人了悟了缘起、缘生、缘灭之后,他会知道自己是因为因缘具足才形成。因此,耶稣讲得很潇洒:是上帝派我来的;当我死亡的时候,我是回归主怀。至于回归主怀之后要如何,那是上帝的事情。

解脱是在当下,你当下要了悟生死大事就会自由自在。就像波浪消失、回归到大海之后,至于接下来要如何运用,那是整个大海、整个自然界的因缘。当一块冰消失之后,它是直接变成云或是变成水,那也是整个法界的事情,整个法界一直在不断地变化。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实相,你会一直抓着那个“我”不放,你会很怕死,很怕“无我”。当你了悟整个缘起之后,你会全然放开,活在每一个当下,无论法界带你到哪里,无论以后将以何种身心展现与变化,那都不是你的事,你只是活在当下,随顺缘起,你生命中的每一刻都会是快乐洒脱、自由自在的。当你是一块冰的时候,你就全然展现冰块的生命力;当你形成水,就全然扮演水的角色;当你蒸发为云,你就在空中自在地飘摇飞舞……你已经了悟:这整个形态的变化都不是我的事,不是我要或不要的问题,所以没有所谓的“老死”,也没有所谓的“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阿含经》的绝大部分篇幅都在讲关于“苦、集、灭、道”的内容,佛陀如此绕口地讲了这么多,并不是仅仅让你一直死抱着“苦、集、灭、道”在修,而是为了使你早日来到涅槃的彼岸——没有“苦、集、灭、道”,来到一个解脱自在的世界。“苦海”是指你用“自我”去构筑的梦幻世界,当你了悟生死大事,自我消失之后,你会融入实相的世界,融入法界,你的“苦海”也就紧跟着消失了,你当下就融入涅槃解脱的世界——没有所谓的“苦、集、灭、道”,包括集谛——苦的原因也消失了。当你了悟这些实相,自然不会去贪爱、抓取,因此“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你以前自诩智慧很高、IQ(智商)很高,如今你将这些“我是”、“我能”都放下了,但不是叫你变成白痴啊,而是说当你看到别人在二元对立的时候,你不会去与他二元对立。一般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你是白痴。譬如当我在历缘对境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有部分学员会认为:如果空海是专家,如果空海有证量,他怎么会这样处理事情?我们应该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应该清楚明白地分辨才对,他这样模糊不清就是不对的。“世智聪辩”与打开慧眼看到实相的智慧是完全不同的。

“无智”事实上是说我们要返璞归真,就像老子所言的那样“弃智”“绝学”,那个“智”就是指世间的“世智聪辩”式的聪明与知识,就是那个我是、我能、我慢。这些对于你的解脱而言是一个障碍,你需要透过这些才可以转“识”成为真正的大智慧。所以,这里所讲的“无智”不是成为一个白痴,而是说放下世间的那种智慧,超越二元对立,在这一生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智慧者。佛陀讲证初果、二果、三果,好像便是说我们的修行到后来会得到一些什么东西,其实这是佛陀的一个巧施,是为了协助众生慢慢地成长起来。因此,你在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的时候,好像有所得,但是当你体证到四果阿罗汉时,你才会真正体证、体悟到“无所得”。但是这里的“无所得”并非说他的人生就会变得很无奈、很消极,好像一切都没有,一切都空;而是说一个人能够真正全然地放下。因为他知道只要有“自我”作祟,有所抓取,就是在抓苦,就是在抓梦幻泡影。一个解脱者之所以活在涅槃解脱、快乐自在的世界,是因为他了悟这个真理、实相,了悟整个法界都是一直在无常流动,只要在流动的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你想抓的话,只能抓到一些梦幻泡影,只能抓到死的东西、抓到苦。

唯有你了悟这整个的真理、实相,完全放下手中所抓的,完全不抓的时候,你才能得到无限。唯有你真正能够大死一番,才能融入不生不死的世界。当你真正体证到“空”,融入法界的时候,你这一口即将干枯的井才会成为一口源源不绝的活水泉源!当你真正全然地放开,整个法界都在为你庆祝,整个法界的法流都在不断地融入、贯穿你的身、心,你的生命才会心花朵朵开、法喜泉涌。你生命的智慧、生命的能量才会真正地涌现出来,就像不断活动的泉水那样,你的生命才会成为一个活体。

我在户外禅修的时候告诉大家:你要跳下去,你不用担心,法界不会把你淹死。你原本是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间,如果你没有解脱,在你死亡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而回,那将是痛苦悲哀的人生。如果你是一个解脱者,你会体会到自己本自具足,你会全然地放开,会是真正的无得亦无失。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

假如你没有得失之心,你还会有牵挂之心吗?因为你已经大彻大悟,已经打开了慧眼,看到法界的真理、实相,所以你不会再有那些得失之心。你的苦,正是因为你有很强烈的得失心。你内心害怕得不到你所要的,在你得到之后又很怕失去;对于你不想要的那些,你怕它们到来,当它们真的来了,你又恨不得它们赶快走。

你的心就这样极度地不安,不断地在追逐你所要的,逃避你所不要时,偏偏你又追不到,也逃不了。但因为你不明真相,就会依然拼命地追、拼命地逃,就这样,你从一世跑过一世,从一个星球跑过一个星球……佛陀告诉我们:停下来吧!停下来吧!你只要好好活在当下、止观双运,你就可以开智慧,当你的慧眼打开,看到这些实相之后,就可以真正地解脱自在,你也会体会到“无得亦无失”。

当你体证到“空”,得失心消失,自然就没有罣碍。正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很自然地,你也会没有恐怖。如果你“心无罣碍”,你又怎会有恐怖呢?就像小孩子看到水会很高兴地玩耍,因为他在“玩”之中没有得失心,只是一心想玩,因此当他“扑通”一声跳下去的时候,他会游得很愉快。而大人呢?好不容易留下来玩水,当他喝了几口水之后便吓得发抖,于是大声嚷嚷:教练,我不会游!我不要在这里游了!

当你没有得失心,你真的能够全然放开,你还会有罣碍吗?没有罣碍,自然就没有恐怖,因为你了悟了整个法界的实相,你的生死大事已了,已经大安心、大自在。

过去,当我们的慧眼没有打开时,都是一直向心外去求,就是处在“颠倒梦想”的世界;如今你的慧眼打开了,你终于了悟了实相,体会到你本来就没有欠缺什么,你与佛陀相比也没有少什么。所以,你是“无得亦无失”,无牵无挂,完全地醒过来远离过去的“颠倒梦想”。过去的你一直在无明行,你现在终于成为“明行足”;过去的你一直希望在海中凿河,当你此刻看到了实相之后,终于体悟到了无学、无为、无修、无证、无所得。如此,你到达“究竟涅槃”的彼岸,而彼岸就在此岸,极乐世界就在眼前,就在当下!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的解脱者,他们一定都是透过止观双运,打开慧眼,看到整个法界的实相而融入,并与法界融为一体。因为与整个法界融为一体,并了悟生死大事,体悟到自己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体证到“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二元对立都消失了。他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融入一体世界,并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假如你能体证到这里,你当下就是解脱自在,苦海就会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