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的美国东芝笔记本事件、2000年5月的中国东芝笔记本事件,企业高层极力回避、推诿,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给企业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1986年2月,英国燃料公司塞勒菲尔德核泄露事件,虽然态度积极,但准备不足,危机管理系统不健全,仓促应付,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1989年3月,美国埃克森原油大量泄露事件,但公司麻木不仁,意识不到危机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企业遭到重创。
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博帕尔农药厂农药大量泄露事件,导致2800人死亡,10万人终生残疾,52万人受到损害,但公司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使损失减少到了最小。
那么,什么是危机管理?
日本的企业管理顾问腾井定美认为,所谓危机管理就是针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想何时发生,然而一旦发生却对企业经营造成极端危险的各种事件的事前事后的管理;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认为,危机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企业的潜在伤害,帮助企业控制危机局面,尽最大可能地保护企业声誉。危机管理管什么?
1.人员危机。
比如重要人员突然离职,管理层骤然群变,让企业在人力资源上受到巨大损失。
2.品牌危机。
这是在众多发展企业中常见的危机,企业只顾发展速度和求强求大,而忽略了产品的品牌形象。维护品牌,要避免质量危机,比如“三株事件”、“日本雪印乳品腹泻事件”,这些都是因为产品质量而引发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深入分析
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成功与否,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机。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89%的主管都同意:企业危机不可避免。但是,另外一项调查表明:50%的主管没有处理危机的计划和准备。遇到危机就要处理,处理得好,企业不仅能够化险为夷,而且还能够跨上一个新高度;处理不好,企业就可能一蹶不振,甚至垮掉,这种现象在企业界举不胜举。这也是我们提出企业危机管理,尤其是中小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原因所在。
3.财务危机。
这种危机多来自管理者决策上的失误,从而造成了企业资金上的危机。
4.公害危机。
这种危机危害性最大,也最危险,比如1986年英国燃料公司塞勒非尔德核泄露事件。
5.事故危机。
这种危机大多是源于企业自身的技术、态度、质量问题,但是带来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比如1989年美国埃克森原油大量泄露事件。
6.天灾危机。
这种危机危害范围比较广,而且可控性差,给整个社会和人类都会带来很大的损害,甚至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
正确方法:
如何做好危机管理?
不同的危机事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力争最大范围、最大可能地减少危害,降低损失。危机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牢固树立危机意识。
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形成一种警觉意识。这种危机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健全的危机管理系统、超前的预测、预警系统。
2.危机的评估。
管理者针对本企业、自己的管理工作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事前评估,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对于预防危机出现时所必须的应对方案、策略、物品准备充分。
3.危机的确认。
对危机将要发生或已经存在而没有觉察到的危机的确认。
4.设立危机对策制度。
这是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减少损失的最有效途径和拟订企业风险回避的基本策略。
5.危机的控制。
针对已经发生的危机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危害,减少损失。
6.危机的解决。
敢于直接面对危机本身及危机所带来的后果,采取正确的措施,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企业逐步恢复发展活力。
7.从危机中获利。
这是危机管理中较为理想,并且需要大智慧、大勇气的解决方法。
妙语点评:
对员工,尤其是对管理者要经常进行危机教育,牢固树立危机意识;企业内建立专门应对危机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要有一套“防患于未然”的危机管理方案;危机出现前后都要公开,要利用媒介;企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为公众负责的勇气。没有经历过危机的管理者不是成熟的管理者,大浪淘沙,不在危机中消失,就在危机中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