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稻盛和夫学经营
12742100000021

第21章 企业管理精确比精细更重要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掌握时间的精确管理方式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精确比精细好,对企业管理来说精确比精细更重要。精细没有标准,没有底,领导讲起来容易,但下属做的时候却无法掌握分寸;而精确就要求领导要明确每一项工作应该细到什么程度,最好还要告知如何做到这样细的程度,这样工作就有执行与检查的标准了。

“精确化管理”是金和软件总裁栾润峰提出的管理概念。这一概念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被广泛认同,栾润峰可谓经历了一番洗礼。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中国电信、松下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五千多家企业用精确管理思想体系来管理企业。精确管理也使金和软件一跃成为业界知名企业。

精确管理到底是怎样一种管理模式,以至于那么多企业为之着迷呢?

栾润峰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形容精确管理的精髓:掌握到每一分钟,控制到每一分钱,并让企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使员工更快乐。

简单地说,精确管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因特网技术、管理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产生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化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管理模式,并能无限地复制,依此执行就能够逐步地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最终做到“掌握到每一分钱,控制到每一分钟”。

如今,精确管理已被业界誉为有魔力的管理思想,并被媒体喻为“最有价值的本土管理思想”,受到众多企业家的推崇。

精确与精细这两个词现在与企业管理联系得越来越多了,“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等语句常见于报端,企业的管理也更强调细节。大家都在谈细节,但在“怎么叫做好细节”、“怎么去做好细节”这两方面谈得却不多。有很多企业家不重视细节思维,不重视基础管理,结果导致企业破产。科利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科利华,曾是一家在国内信息技术领域名噪一时的软件企业。但是2005年,科利华却不得不将位于北京上地东路33号的科利华网络大厦以7000多万元的价格拍卖。科利华的失败就在于企业家缺乏细节思维,忽视了基础管理。

1991年,宋朝弟创建科利华电脑有限公司。同年该公司推出“CSC校长办公系统”,采取“买软件送硬件”的营销方式,迅速打开销售局面。1994年,“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成功面市,第一个月就卖了两万多套软件。1998年,科利华通过两次事件,声名鹊起。一是科利华举办首届“CSC赴美夏令营”,选送18名中学生去美国考察,这在国内引起轰动。科利华通过这一事件,迅速积聚了人气,公司也一炮而红。另一件事是该公司斥资1亿元推广《学习的革命》一书,创造了图书行业100天发行量突破500万册的发行奇迹。

《学习的革命》的热销,使科利华走向辉煌。然而,也许是宋朝弟通过营销炒作尝到了甜头,在企业此后的经营管理中,科利华在基础管理方面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科利华野心勃勃,其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微软,然而其管理、决策和运营模式却无法适应一个大企业的需求。所有的决策都由宋朝弟一人独断。据一位离开科利华的中层市场管理人员说:“离开只是迟早的事情,因为我不能把一生都交给科利华。作为民营企业,科利华管理的基础还是相对薄弱的,管理的基本制度也不健全。”但科利华的领导者并没有意识到企业所存在的管理缺陷,而是忙于扩张,急于调整企业的发展目标,最终偏离了企业所熟悉和擅长的教育软件这一领域。最终的结果是科利华一路衰败下来,直至走向破产。

科利华的衰败说明:一个企业不能仅仅依靠炒作和营销获得成功,而要依靠持久的细节管理。作为企业家,一旦忽略了企业的细节管理,忽视了建立一个稳定的组织框架的重要性,企业就会失去持续的发展动力。

精确管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立起来的。创立之初研究点就在于何为管理。管理就是让人能够有更大的产出。很多领导把管理看做领导者想的事情让大家去执行,造成了一种虚假的繁荣、和善的氛围,但这并不是员工所需要的。

员工到底需要什么呢?这就要求管理回归原本,以人为本。在稻盛和夫看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如果自我管理也能把组织管好,就达到了最好的效果。精确管理实际上是用了无为而治这样的方法,使得一个组织中的主体——人,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最终实现组织的自觉高效。那么,精确管理精确在哪里呢?就是它对组织里面人性的了解的精确。比如他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与组织的特点是否相匹配等,然后运用一些工具让员工自己使用并弥补其缺陷,这样员工满意的同时也能让领导高兴,企业内部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大家也更愿意在这里工作。这就是精确管理的精髓。

无论企业采用哪种管理思想、管理方法,都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掌握精确管理方式,依照精确管理方式,企业就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经营悟语

掌握时间的精确管理方式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精确比精细好,对企业管理来说精确比精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