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傻世界 笨生意
12664100000029

第29章 中国移民的新房子(四)

从这个时候起,他们的移民公司、地产公司、中介公司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流畅的链条:在国内,他们的移民中介公司帮助人们办理移民手续,再在他们下飞机后的第一时间为这些人解决房子的问题,随后还可以从中挑选那些“有势力、不麻烦、懂得如何做生意、更看重结果”的中国人成为自己的地产合作伙伴。

季艺

蒙特利尔最大的中国地产商

在温哥华或者多伦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成为城市的零件,犹如机场接班的汽车按时抵达,准确、理性、热爱家庭、遵守规则,在当地人看来,这是美国式的城市。但蒙特利尔不同,它属于欧洲。

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成立,蒙特利尔成为这个新国家的主要海港、铁路中枢、银行中心和工业生产重镇。作为加拿大为数不多的法属殖民地,蒙特利尔是一个绝对让你放松的地方。400年来,那里的人仍在使用最古老的法文,也始终坚守纯正的法兰西自在、浪漫的精神,而严寒和冰球运动又赋予他们美洲人的身躯,健壮而优雅。1967年的世博会与1976年的奥运会之后,蒙特利尔经济发展速度位于加拿大首位。20世纪90年代,独立运动失败,大型企业纷纷离开蒙特利尔到了多伦多,从此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这里被说英语的人抛弃了。

不过,当地人并不这样认为。我们从多伦多乘火车到蒙特利尔,去那里拜访当地最大的一家华人开发商。一位本地女士对我们说,她从没有去过多伦多和温哥华,相反一年要去好几次欧洲。“加拿大其他地方的人认为自己是美国人,但我们认为自己是法国人。”她告诉我们:“1990年,世界知名企业纷纷离开蒙特利尔之后,这儿就成为一个自成一体的地方,我们不会向外投资,也不太有机会接受外来的投资。”所以,这个市场没有像加拿大其他地方那样受到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蒙特利尔的经济是危机之中表现最好的,作为一个“法国人”,她认为这儿是最好的市场。

20世纪80年代,Danny夫妇是生活在山西大学外语系同一栋家属楼里的两个孩子,父辈分别是山西大学外语系的主任与副主任,他们也同读于这所学校的外语专业。1985年毕业之后,Danny先到了蒙特利尔读书。5年之后,在山西大学一位加拿大外教母亲的担保下,Alice跟随他的脚步也来到了这座城市(这位母亲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移民闻名,并因此被蒙特利尔一个教会授予了荣誉)。两人年纪相差10岁,很小的时候只是彼此知道对方,产生感情却是在蒙特利尔。在Danny口中,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留学搭建的婚姻——“很生存、也很传统”。

Danny属鸡,50多岁,两个孩子却都是90后。我们去年在国内一家火锅店见面,他对我说:“如果当时不是一心出国,留在国内正常结婚,我的孩子应该和你一样大。”他在国外也算历尽艰辛,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个开衣厂的香港人送衣服;他的婚礼也很简单,几个朋友在这个香港人的家中分了一个蛋糕,那是他们当时能找到的最好地方。现在,这个香港人已经成为当地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在河北省一个叫边村的小村孤儿院,他的教会和修女正在致力于收养被遗弃的孤儿。

Danny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老大出生时的场景:“大儿子只哭了一声,然后就安静地注视着他的母亲。”在当时,生一个孩子需要很大的决心,Alice怀孕之后,他们很强烈地犹豫过。当地一个老华人跟他说——不必担心,孩子是自带干粮的。“如果没有这句鼓励,也许不知捱到多老,我才会有一个孩子。”如今Danny家里的客厅里还放着两根木头,木头上刻录着儿子的身高。这两根木头一直跟随着这个家庭。两个未满20岁的孩子与一个头发花白的父亲,这段年龄差距是20年前坚持移民这件事曾给Danny的人生带来的所有艰难的印记。

90年代,Alice在当地的一家移民事务所工作,Danny则已做了很长时间的房产经纪。他当时主要把蒙特利尔人的房子卖给台湾人,方式是先劝台湾人把孩子送到加拿大念中学(在当时,不必入籍,只要在此定居,中学教育也可以免费),再劝他们移民、购房。此后,夫妇俩整合资源,回到中国开了一家移民公司。尽管移民公司最初设在北京著名的渔阳饭店,后来搬去了燕莎中心,但在这对夫妇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小打小闹。

直到携带大量金钱的投资移民来到加拿大,他们才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真正机会。

在一个官方语言是法语、拥有自己独立的法律、因为动荡被英语世界抛弃而捉襟见肘的城市,从80年代便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至此的Danny夫妇有足够的、也是几乎不可被替代的优势。他们在过去的职业生涯积累起了大量人脉,这些人脉能够帮助涌到这里的中国财富在当地迅速找到一个位置。

2006年,在一个山西开发商移民的建议下,Danny夫妇开始在蒙特利尔开发地产。4年之后,他们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地产开发商。从这个时候起,他们的移民公司、地产公司、中介公司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流畅的链条:在国内,他们的移民中介公司帮助人们办理移民手续,再在他们下飞机后的第一时间为这些人解决房子的问题,随后还可以从中挑选那些“有势力、不麻烦、懂得如何做生意、更看重结果”的中国人成为自己的地产合作伙伴。如今,他们已经联结了十几个关系良好的家庭,夫妇两人没有被教育改变的命运就这样被带着大量金钱离开中国的富人改变了。

去年,我通过一个退休官员的孩子认识了Alice。当时,他口中的这位阿姨只是他们的一个财富雇佣兵;一年之后,跟随Danny夫妇开发了两个楼盘之后,他的口气之中多了很多赞叹。在他的父母已经远离权力的时候,Danny夫妇将他们的财富在海外增值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8年,Danny夫妇在蒙特利尔一个昂贵的小区购置了一幢城堡一样的房子,他们的小儿子惊喜地发现这个小区里住着一个冰球明星。在加拿大,冰球明星往往是比影星、歌星还要受欢迎的名流。这个房子在圣诞节、狂欢夜格外热闹,所有地产生意里的华人家庭都会在节日里去Alice家欢聚,它也成为当地市长议员必定前去拜访的一个家庭,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神秘的上流社会的客厅。

“房子本身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它的大小对市长不起太大作用,关键是你的房子里都有谁。”当有新的生意伙伴到来时,Danny常常把他们带到市长的办公室里合影。“市长的办公室里放着一瓶北京二锅头,新来的人想在这安家落户心里也有安全感。”为了赢得那些对政治“不热情”的华人的选票,当地议员也往往会雇佣一个华人助理以投其所好,而华人通常并不持有多么坚固的政治立场,他们更看重人情。

“地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寡头的游戏。”Danny说,“如果你的融资超过千万加元,那么你会迅速成为当地地产界的重要角色,拿下竞争更少也更有利可图的项目。”如今,他们一个最新的项目已融资了2000多万加元,尽管卖相很好,但却与在西海岸的温哥华不同,他的房子主要买家仍只是白人,仍只能受制于当地的市场规律。“那些在国内成功的人来到这里,从利益上来讲还是委屈了自己,”Danny说,“我们最大的投资客户是山西的一个煤老板。他在太原有房地产项目,他的利润肯定比这要高,但是他说他反正也要来这了,也要在这伸一小手。”

对于地产这门生意,开发商Danny夫妇需要大量同胞,他们仍在等待两件事情的发生,这两件事可以令他们的生意也像在温哥华那样变成中国人的游戏:第一,从北京开通直飞蒙特利尔的航班;第二,中国政府在蒙特利尔设立领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