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傻世界 笨生意
12664100000028

第28章 中国移民的新房子(三)

“和大部分商人不同,我做的事情是跑到一个悬崖边,然后跳下去,我知道在我落地之前,一定会想出来救自己的方法,而其他人要先有一个降落伞才会跳下去,这是两种性格的不同。如果有什么事情听起来不可能,我就要做。”

季艺

我爱中国,她能带给我财富

从19世纪末至今,温哥华与它所在的BC省出现过多次中国移民潮。为了生存、身份乃至转移财富,华人以劳动、性命、金钱为资本,在建国、战火、金融危机的契机之下多次重塑身份和命运,这种重塑隐含着一种极端的气质。

独立战争之前,美加仍属于同一个地方,不能称之为“国家”,而是统称为“北美殖民地”。美国从英法殖民者手中脱离之后,旧贵族连夜逃到了相对保守的北部,在那里成立加拿大。尚未决定加入哪个国家的BC省提出:除非加拿大修建一条连接东西太平洋、贯穿洛基山的铁路,否则就加入美国。因为山脉众多,修建这条铁路需要10000工人,当时BC省人口不过35000,而且缺乏耐苦的劳工,必须引进廉价的华工。法瑞瑟河谷从耶鲁镇到里屯的58英里路段,山体全是坚硬的花岗岩,直上直下。幽深的河谷激流飞溅,险象环生。华工们要在悬崖上开凿出15条主要隧道,最长的一条长达1600英尺,每修一英里铁路便有一名华工死于爆破、塌方、暴风雪、疫病,以及出没在荒山野岭中的黑熊。

铁路竣工后,加拿大政府没有给华人公民身份。1923年,国会通过了禁止华人入境的“华人移民法”,禁止除外交官员、商人和留学生之外的华人入境。这个移民法案也是加拿大历史上唯一一个针对某个民族实施的移民法。华人教育水平低下,多为劳工,加之没有公民权利,所以很少有人从事地位较高的工作。

1939年,二战爆发。在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为了获得公民身份,华工的第二代纷纷主动入伍奔赴战场,其中12人参加了“特别部队”。不仅如此,华人还积极购买战争债券,从经济上支持这场战争。加拿大政府战时曾发行胜利公债,华人认购了1000多万加元,5次获得政府嘉奖。1943年,时任加拿大总理麦肯齐公开承认,1923年的“华人移民法”是一个错误。

2010年10月至12月,前来BC报到的移民之中,华人有1541名。BC省的投资移民七成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移民整体占BC总数的19%。据当地一个地产商的数据显示,2004年,他的房子购买者之中有24%的中国人,6年之后数字成了60%。

“2007年之前,温哥华的房市似乎仍被大量中东人控制,他们喜欢买那些巨大的、豪华的房子,就像购买奢侈品一样,而中国人买房子风格更加实际,他们从家庭投资、从钱的角度上考虑,总体来说是一种投资行为。2007年金融危机,市场下来,这个时候很多中东人仍在大规模地购买,但中国人是第一个不买的;2008年,经济上来,中国人又是第一个购买的。现在我也不明白那些中东人为什么突然消失了,是不是他们下手太晚,已经跟不上如今房子上涨的速度,还是早已厌恶了这个数学游戏?”

作为一个头脑灵活的前IT工程师,英俊的Cam Good成为这场移民热潮中的地产英雄,他似乎有一种令生意变得Easy的天赋。

“很多妈妈陪孩子在这边读书,她们的丈夫则在国内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妈妈看中了一个地方,肯定要跟在中国的丈夫商量。丈夫说,我看不到,我怎么知道房子好不好?等一下我过来就可以买。但是现在不能等了,因为价格涨得太快了。”于是,今年年初,Cam决定在北京成立一个分公司。“以后这边的太太与那边的先生可以同时分别来到我们在北京与加拿大的办公室,我们给他们看同一样东西。他就可以告诉妻子说:好!可以买!”

在华人大面积买下学校众多的温哥华西区、世界富豪聚集区西温、中国餐厅繁多的列治文、因日本海啸而价格疯涨的本拿比之后,Cam决定把温哥华一处可以建造巨型房子、靠近美国但价格比市区便宜得多的小镇——白石镇也介绍给他们。但那里路途遥远、地广人稀,突发奇想的Cam发明了一种展示房屋的全新方法:用一架直升飞机带领买房者、记者与经纪人前往。半个小时的飞行之中,兴奋的人们看不到沿途的荒芜,所见只有连绵不断的雪山、大海和山海之间一片片令人向往的豪宅。

Cam感性且相信直觉,灵活、多变,就如资本本身。“有时,人家给我一个方案,逻辑很清晰,推理也很清楚,但我就是有一种坏感觉,我就不做。”当问到为什么喜欢房地产,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投资了,而且赚到了钱。”当问到如何看待中国人时,Cam回答:“I love Chinese。They give me money!他们很在乎三件事情:孩子、教育和房子。我也很在乎这三件事。”

一年前,在一个美国地产商讲述自己的中国经历时,我也在他的眼神之中看到过同样的光芒闪烁。

上个世纪,杰克·波特曼先生的祖父偷渡来到美国,他在亚特兰大登陆。这个家族在经过碌碌无为的两代人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既是建筑家又是商人的天才后人,他开发了亚特兰大大部分的街区之后,将家族姓氏牢牢印在了美国。1979年,他的儿子杰克只身一人来到没有几个外国人的上海,他要为自己的家族在中国获得新的荣耀,而这个选择的缘由异常简单:

10岁那年,杰克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句台词“某人被送去上海了”,在他的家乡,这意味着他消失了,去了一个神秘、危险莫测、迷人的地方。“如果征服了上海,就不再有什么地方是困难的。”这是一个男孩最初也最难以忘怀的上海想象。在一条当时只有两层小楼的南京西路上,杰克决心为上海造一个“金刚”:庞大、复杂、仿若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样式。

他花了很多时间和中国政府打交道,先是让一个台湾女人把自己介绍给了汪道涵,并邀请这位市长与他的市委书记到亚特兰大、纽约、旧金山,给他们看老波特曼做过的房产项目,介绍自己的家族。

这一行4天的美国之旅,他们了解了波特曼家族的历史及杰克的父亲,他与上海的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个从不停止的美国商人,立刻跑到航空公司调查有多少国际航班带着商务人群降落上海,有多少国际游客登记在旅游公司的名单上。他收集完所有的一手数据,交给全世界的银行,向他们证明自己想做的项目有利可图。

“和大部分商人不同,我做的事情是跑到一个悬崖边,然后跳下去,我知道在我落地之前,一定会想出来救自己的方法,而其他人要先有一个降落伞才会跳下去,这是两种性格的不同。如果有什么事情听起来不可能,我就要做。”

日本银行、中国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亚洲银行、澳大利亚银行……在不同国家的18个不同银行那里,杰克为政府和自己筹到了在上海造“金刚”的钱。2006年,在经历了汪道涵、朱ā基、江泽民三任上海市长之后,一座在后来闻名全国的“上海商城”(Shanghai Center)终于动工。

31年前,赶在一个巨大经济体即将开始它30年的突飞猛进之际,波特曼飘洋过海去了那里,从而获得了家族的发展机会;如今的Cam Good坐在自己的国家,就等到了十年来源源不断从同一地方流入的巨额财富。

加拿大报纸询问Cam Good如何看待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愤怒,这位冒险家用略带兴奋的语调告诉自己的同胞:“与其不高兴,你们不如向中国人学习,现在抓起电话告诉我,你要买什么样的房子。”

现在,为了讨好这些中国买家对市中心的喜爱,温哥华也将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富人邻居们建一座叫“Center”的大楼。

这座大楼被当地华裔称为温哥华的CCTV。方案位于市区一个有名的水域上方,两个几十层并排高楼的顶层,有一条连接它们的空中走廊。Center的全部房间都可以看海,空中走廊更在极大地程度上满足了新移民面朝大海的渴望。

但在当地人眼中,像“Center”这样的建筑风格从未在温哥华出现过。在建筑界,温哥华素以一种“温哥华主义”闻名,这个城市的建筑有统一的风格,单调、整齐,往往是一个高楼,旁边有几个矮的辅楼。当地人认为,对于辟自1898年的温哥华而言,Center的出现是一种彻底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