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12573100000057

第57章 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有云: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在为人处世方面,如何说话,确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真话,但由于担心得罪人却不讲,这是不对的,对不起人。如果看到一个朋友犯了错误,宁可忠言逆耳,也要直言,否则对不起朋友。对于国君也是这样,过去有许多大臣也知道忠言直谏会惹来杀身之祸,但他们认为这是职责所在、道义所在,仍然直谏,这样的人在历史上都会留下很好的名声。但这种直言,也因人因事而异,有的人是无法和他讲真话的,如果讲了,不但不会听从,而且还会得罪人。

所以,南怀瑾先生说:“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说的时候就说,不应该说的时候就不说,这样既不失人,亦不失言。”

历史上的范雎见秦昭王就是一个“不失人,亦不失言”的例子。

战国秦昭襄王时,秦国的实权操在秦国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里。

一次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署名张禄,说有要紧的事求见。张禄是魏国人,原名叫范雎,本来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回,正好秦国有个使者到魏国去,就把他带到秦国。使者把他推荐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约定日子,在离宫接见他。

接见时,秦昭王也没有把范雎当回事,一边看着手中的奏章,一边问范雎有什么好的计谋,范雎也不说话,只是“嗯、嗯”地应付。如此这样三次,使推荐他的人很难堪,回来后就责备范雎。范雎回答道:“我提出来的计划贡献出来,可以使秦国马上富强,在战国中称雄,可是昭王心不在焉,不能专心一意来听我的计划,所以不能讲。”

使者把这话报告了秦昭王,因此昭王决定再次接见范雎。到那天,范睢上离宫去,在宫内的半道上,碰见秦昭襄王坐着车子来了,便故意装作不知道是秦王,也不躲避。秦王的侍从大声吆喝:“大王来了。”范雎冷淡地说:“什么?秦国还有大王吗?”正在争吵的时候,秦昭襄王到了,只听见范雎还在那儿嘟囔:“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哪儿有什么大王?”这句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范雎请到离宫,命令左右退出,单独接见范雎。

他恭敬地说:“先生,您有什么可以教给寡人呢?”范雎仍然是嗯呀、哎呀地应付,昭王端正身子说:“先生是不是不愿意教导寡人呢?”范睢见秦王神色端庄,才回答道:“不是。臣是到处流亡的人,与您的交情很薄,但是对您所贡献的计谋都是辅助您的。由于事情涉及您的骨肉之情,我愿意对您愚忠,但不知道大王您的心意,所以大王三问而不敢应对。臣现在感念大王的知遇之情,即使知道今日献言,明日就会被诛杀,臣也不敢回避了。何况死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死能够多少对秦国有所裨益,也就是臣的最大愿望了。只是我惟恐死了之后,天下人都闭口不言,裹足不来秦国了!”

秦昭襄王说:“我诚恳地请先生指教,不管牵涉到谁,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先生只管直说。”于是,范雎就议论开了。他说:“秦国土地广大,士卒勇猛,要统治诸侯,本来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可是15年来没有什么成就,这不能不说是相国(指穰侯)对秦国没有忠心办事,但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秦昭襄王说:“你说我的失策在什么地方?”范雎说:“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大王要出兵打齐国,就算一帆风顺把齐国打败了,大王也没法把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我替大王着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远交近攻。对离我们远的齐国要暂时稳住,先把一些临近的国家攻下来。这样就能够扩大秦国的地盘。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韩、魏两国先兼并了,齐国也就成了囊中之物了。”

秦昭襄王点头称是,说:“秦国要真能打下六国,统一中原,全靠先生远交近攻的计策了。”当下,秦昭襄王便拜范雎为客卿,并且按照他的计策,把韩国、魏国作为主要的进攻目标。

过了几年,范雎由于建立了一系列功绩,从而日益得到昭王的宠信,在秦国的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范雎认为,是该向内政沉积已久的弊病开刀的时候了,于是向秦昭王进言说:“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就是对内巩固自己的威信,对外重视自己的权力。穰侯派出的使者窃取大王的权威,对各国发号施令,在天下结盟立约,征伐敌国,没有谁不听从。有首诗说:‘果实太多会压折树枝,折断树枝会伤害树心;属国大了会危害宗主国,尊崇臣子会使君主卑微。现在我听说秦国太后和穰侯当权,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辅佐他们,终究会要取代秦王。我私下替大王害怕,百年之后,统治秦国的不是大王的子孙了。”果然,昭王听了十分恐惧,说道:“好。”于是废黜了太后,将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回他们的领地。秦昭襄王把相国穰侯撤了职,又不让太后参与朝政,正式拜范雎为丞相。

范雎“固本削枝”的策略从根本上促进了当时各国从封建割据走向大一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这是范雎对秦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大业的杰出贡献。

拿破仑也曾说过: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在为人处世中,许诺是人人都可以办到的事情,但守诺却不是人人都能遵守的。所以,千万不要轻易许诺。因为不许诺你也许会赚取谨慎的美名,但不守诺肯定会让人以为你是言而无信、不诚实之人,肯定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甚至还会害了自己。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两年后的秋天到了,某天落叶萧萧,篱菊怒放,长空一声雁叫,牵动了张劭的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范式怎么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的。”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菜。”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等到约定的日子,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从山阳赶到了汝南。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

后来,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我国有句古话,说“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大意就是,人若不守诚信,就无法生存在人群里,就什么事都做不成,大凡有所成就的人,诚信是他成大事的重要因素之一。

信是立人之本。没有“信”,也就不会有人信你,你的话和你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可言。

国学话谋略

古人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这句话不无道理。这里所说的“诚”,就是真实无妄,实实在在没有虚假,没有装饰,所以叫诚心。孟子曾说过“人天生存诚”,但这种诚必须经过修养才能达到,因为出于各种动机、诱惑,人往往不诚。所以,诚为制人之本,攻心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