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正能量·亲情:有一种爱让你泪流满面
12563200000012

第12章 亲情电话

我上大学时电话还没有普及,手机更是凤毛麟角,那时写信几乎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我写得最多的是家信。

父母在乡下,都不识字,但是,他们最盼望的还是我的信。姐姐出嫁,哥哥在县城工作,每当收到我的信,母亲总要摩挲再摩挲。父母总认为我的信上写着只属于他们的内容,不肯让外人知晓,当然不愿意让外人给他们读信,因此要么到姐姐家让她念给他们听,要么就捎话让她回家来念信,总之,在他们心中这事甚过一切。如果适逢姐姐忙,母亲就拿着我的信使劲看使劲看,她着急地要知道信的内容,可是她完全看不懂,只能看见墨水的痕迹!

当然,这些情况都是我后来知道的,不过,我当时确实能想象到这种情形。我上中学时,哥哥到新疆和静参军,三年没有回家,慰藉母亲思念的是哥哥的家信,而我是唯一的读信人。那时,母亲最快乐的节日就是收到哥哥的信,常常要我反复读好多次。如果哥哥的信没有如期回来,母亲总要把以前的信拿出来摩挲、回味。等待的时间再久一些,她就要掉眼泪。新疆的一切消息牵动着她的心,虽然明知儿子只是新疆的一分子,但她宁愿把新疆等同于儿子。比如:新疆某地地震,部队调动救灾、军演,都让她悬心而惶恐,甚至夜里不能安睡,急忙吩咐我写信问候哥哥。母亲不知道,新疆很大,其实电视新闻里的事情完全与儿子无涉,我告诉她,军演或地震的地方离哥哥的部队还有1000多千米,她不信,总以为我在宽慰她。那时到新疆的信要在路上走7天,甚至更久,母亲就常常要焦虑很久,直至哥哥回复了报平安的家书。常常会有信错肩而过的情形,因而我们收到的信总是在回复很久以前的问候,母亲悠悠慨叹:“要是能立即收到信该多好。

正因为我知道这些情况,所以刚入大学时我的信准时而频繁。但是,慢慢地,学习忙了、朋友多了、生活丰富了,人也变懒了,加之提笔总觉无话可说,信就迟滞缓慢,可是父母的来信却一如既往。当然,父母的信总是我的姐姐或哥哥代笔的。一次,我收到了家书,惭愧异常。虽然信依然平和亲切,但里面却夹着10张邮票,只有我能懂,这是母亲对我含蓄的批评和无声的乞求———她不忍我难堪,但更受不了思念的煎熬。我赶紧复信,对于自己的疏懒与无情十分抱歉。母亲常爱说一句古话,“要报父母恩,除非怀里抱子孙,是的,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对孩子的牵挂与痴爱,才会理解父母。可是,人年轻的时候总会犯一些不可饶恕的错误。

慢慢地,电话普及。而我和父母的通信也更少了。因为姐姐和哥哥都迫于生计,在离家较远的地方打工,不能写信与读信了。

一天我正在家里看书,电话响了,我接起来,惊喜异常:是母亲!母亲开心地告诉我,家里装了电话。我也十分高兴,母亲说:“你以后就不要写信了,电话真好,就像你在我身边一样。后来我才知道,因为与儿子联系越来越不便,母亲很失落、伤感,思念常常折磨得她寝食不安,电视上关于西安的任何不好的报道都让她恐惧担心,虽然她知道我在西安只占据着一个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可是她没有办法不牵挂。

他们将我平时给的看病的钱节约了下来,又卖了一些粮食,装起了电话。

现在,每周周末我都要按时打电话问候母亲。父亲寡言,与我在电话里只说一两句话,就将听筒交给母亲。母亲嘘寒问暖后总要给我讲村上的事情,那对我已经很遥远很陌生,可我乐意倾听。每次我们要通半个小时的话,听着母亲开心,我就轻松,心头对亲情的歉疚就会淡许多。

我知道,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是站在一边,听着我们母子对话,表面上他不屑于这种缠绵,可他内心里有着无尽的思念,只是他不善、不想表达而已。有时母亲还要说:“你父亲正在忙着收拾屋子。可假期回到家后母亲才告诉我:“你父亲看着在收拾屋子,其实在注意听我们说话哩,他比我更关心你和晓红(我爱人)的情况。这话让我更心酸———电话是我和母亲的桥梁,母亲却是我和父亲的桥梁。

我很感谢电话,它让亲情不再忍受时间的煎熬。

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亲情的电话拨动时,另外一端千万不要占线、无人接听或者关机。

一位明星讲到父亲时几乎要落泪。因为经常要外出拍电影,他很少陪父亲,有一次,拍片的间隙,他回去看望父亲,待了很短的时间,他就准备走,父亲恳求他能否待一整天,明星为难了,合同在身,待一天自己要损失掉3000元的收入。这时,父亲真诚地说:“我给你3000元,买你一天,行吗?现代通信的发达,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人对话,消解念想,慰藉苦思,可是,我们哪里知道:父母握着冰冷的话筒,强颜欢笑之后,是更大的悲凉。于是,一首叫《常回家看看》的歌曲火了荧屏。我想,唱这首歌的人,大概都怀着深深的愧疚之情!

“唯有童年所见,方能滋养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