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过母亲节,看着同学们纷纷给远方的母亲寄礼物,我也忍不住给乡下的母亲寄了一张精致的贺卡,上面写着:妈妈,祝您节日快乐!那时我没有多余的钱,不能送母亲昂贵的礼物,只能采用这种方式。暑假回家,竟发现我寄的贺卡被母亲随意地撂在一边,上面落满灰尘,我心中酸酸地失落:不识字的母亲怎么能看懂我文字后的一颗心呢?
工作后,我每次回家必定大包小包带满礼品。但一到家,母亲除了急急地给我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匆匆地打洗脸水之外,对于那些礼品总是淡淡一笑,放到一边或解开来送给亲朋。看到这一切,我并不阻拦:没有文化的母亲怎能理解儿子每件礼品后的深情?
然而,其后的一件事情却结结实实让我心颤。
去年,我的女儿来到这个世上,母亲更是欣慰,从几百里外的乡下进城看孙女,来时竟气喘吁吁地背着一大包东西,我以为是什么宝贝,打开一看竟是小孩的衣物,那是母亲给我女儿做的衣服,我能想象母亲用她不济的视力缝衣的艰难。最为特别的还有一件我小时候穿过的百衲衣。母亲解释说:“这是你小时候穿过的。妈怀你的时候,到村中挨家挨户要一块布,做成这件百衲衣,这衣服可是万福同聚呀。我一直放在柜子里,以前你不在我身边,想你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看看,这次拿来给我孙女穿。你们可不要嫌它旧,妈本来想再重做一件,可是这眼睛呀不好使啦……就让我孙女也穿穿这百衲衣吧!哎,人老了爱想事,看见这件衣服呀就会想起怀你时的情景……说这话时,母亲的脸上流光溢彩,她一定是想起了自己飞扬流动的青春岁月。
一件破衣悬着一颗母亲的心。母亲竟然能将它在柜底压了30年,年年都拿出来晒它、看它,宠它若宝,爱它如命。她虽然留不住儿子,却留住了儿子的衣服。而留住衣服,就是留住了儿子的童年,也就留住了母子情。
一件精美的贺卡、一件昂贵的礼品表达母子之情总显得单薄,而童年,作为母子共同拥有的一段岁月,是母亲拥有的一个让人落泪的珍藏———它只属于母亲。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亲和孩子之间,牵连最多的是生活点滴: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件平淡的物件、一个微笑或者哀愁的眼神。我至今留存着两件无比珍贵的衣物。一件是1991年冬季我大一回家过寒假,父亲带我出去买了一件那时流行的黑色呢子大衣;另外一件,是母亲为我做的一双全新的棉鞋。大衣因为落伍,现在完全穿不出去了;鞋子因为冬天有暖气,也几乎派不上用场。但是,有这些物品在,我能时刻感觉到“温暖。这就是父母与孩子间爱的互动和传承。
当亲情的电话拨动时,另外一端千万不要占线、无人接听或者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