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12561200000080

第80章 切不可因过于相信自己而变得固执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人际交往中,有自信心的人能够充分发挥长处,坦然自若,落落大方,以积极的姿态处理可能产生的各种人际矛盾。即使在自己处于不利境遇时,也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变不利为有利。

拥有自信心固然可贵,但切不可因过于相信自己而变得固执。如果说自信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一大优势,那么固执则是妨碍正常人际交往的一个阻力。

固执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以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高明,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

固执之所以会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障碍,是由于不能用理智来评价自身,也就不能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别人,从而赢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也由于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势必会造成别人的心理反感,从而使交往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心理对抗”;还由于固执己见就难免与人发生争执,从而影响与人的思想交流和融洽相处。过于固执就无法与人沟通,会使你处于孤立无援、举目无友的境地,最终导致怀疑自己的能力,动摇甚至丧失自信。

有刚愎心理情结的人,往往爱走极端,死不回头,还自以为意志坚定、态度坚决。这种盲目心理能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有时候,刚愎性格的人总是傲慢地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他们往往喜欢选择最艰难的任务,而采取与别人预计相反的行动,以此炫耀自己。

有刚愎性格的人,容易产生怀疑、嫉妒心理,好责备他人,固执死板,对他人要求很高,有时候会把别人的一些正常举动甚至是友好的行为曲解为恶意。对人怀有戒心,防御他人时,好情绪冲动,经常感到别人不尊重自己,因而经常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对别人甚至自己最亲密的人,也易于产生病态的嫉妒,因此常与朋友、家庭成员产生争执。

刚愎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有的刚愎者尽管心中感觉到自己错了,但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而这一点最让周围的人受不了。固执是刚愎者的一个手段,用来获得想要的东西,别人越反对,他就越是非要不可。有时,刚愎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有时,刚愎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俗话说:“听人劝,得一半。”意思是多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减少自己的失误,事业有成。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认识会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或修正,只要尽量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不会走上歧途,或不会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他自己不知道,但别人会提醒他:你的目标错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刚愎的心理状态会使人越来越封闭,如果你对那些和你意见、习惯或信仰不同的人,不能宽容地、真诚地听取他们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的话,那么你就会越来越封闭自己,从而失去很多机会。你也无法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无法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开阔,这样便会阻碍甚至断送你的前程。另外,刚愎自用的人常常表现得锋芒毕露,不知迂回婉转,无意中就会冒犯很多人,最终可能会因此导致失败。

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不可失去自信,也不可过于固执。其实,自信与固执虽然很接近,但毕竟有着本质区别。有自信心的人不仅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且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忠告和建议。

那么,青少年该如何克服刚愎自用的性格呢?

(1)树立宽容之心。

盲目地否定别人的意见,许多时候只是因为对别人的排斥,如果能够做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那么就能减少盲目。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见解的独创性,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地看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固定在某一个角度上,固定在自己的立场上,有时显得多么傻。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三加三等于五,你也不必发怒,只对他的无知抱以淡淡一笑即可。

其实,人的真正使命在于找寻坦坦荡荡的、随心所欲的、宁静致远的感觉。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让步是一种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步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现,而是一种修养。让步有时其实只是暂时的、虚拟的退却,为进一尺有时就必须先做出一寸的忍让,为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

(2)要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可能存在缺陷。

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想要迫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因为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想法,使我们没有改进自己的余地,也在通往成功的路径上设下了障碍。想象一下,10 个当代最有名望的画家齐聚一堂,围绕着一张圆桌团团而坐,一起对摆在圆桌当中的一个苹果进行素描。每一个人画出来的苹果都不会一样,因为每一个人看苹果的角度都不相同。

“意见”也是同样的道理。信念的异同,取决于身世与环境等各种因素,我们就是靠这些因素来决定自己的意见。固执己见的悲剧,在于它阻止了成长、进步和充实自己。它使我们自认为十全十美,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人永远十全十美。

(3)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然界的事物无止境,要想认识自己,就必须丢掉个人主义的有色眼镜,学会全面、客观、发展地看问题,学会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人一旦跳出自我小圈子,站在客观的高处,低头看,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到那时,就不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就不会昏昏然,就会发现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所谓的那点资本同别人相比,同未来事业的需要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样,我们便会冷静许多。

此外,还要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只有正确看待别人,才不会因为别人某时某地一时的表现而对他持不全面的看法。要培养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多与不同性格、爱好的人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长处。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固有的观念,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取长补短,方能完善自己的人生。

(4)做个好听众。

我们常看到不少人,随时都在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当别人提出话题时,便转头就走。其实仔细聆听他人,代表我们专心、认真、细心、想把事做好,重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且在工作以外或休闲中多听,还能吸收很多不同的资讯。我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只选择我们爱听的、想听的,但却排斥或忽略他人的宝贵经验。

(5)学会适度采纳别人的意见。

相信自己是成功的前提,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希腊有一句名言:经常问路的人,容易迷失方向。其实不然,一个人如果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会使自己增长很多的见识,少走很多的弯路,获得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完美,更好地走向成功。如我国历史上的秦朝,就因为历代秦王听取百里溪、商鞅、张仪等的意见,从而使秦国得以壮大既而统一全国,成为中国历史上让世界瞩目的一个王朝。再如我国历史上的唐太宗,就因为以史为镜,听取魏征等一班诤臣的意见,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贞观之治”的壮举,成就了自己的大业。由此可知,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关键。

也许,有人认为,既相信自己又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里说的“相信自己”并不是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己的力量,而是站在事实的基础上相信自己,一切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事实地相信自己,那才是正确的相信自己。在这里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是一味的盲从,不加选择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才是适度听取别人的意见。由此可见,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6)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

只有在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人生之后,一个人才不会迷失在一个目标里,也才能选择到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此而奋斗。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出现偏见。所以,一个人应该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尽可能避免偏见的出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局限在自己狭隘的思维领域中,思考问题时总是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那么他就很容易认为事事都是自己对,这样他就会失去很多学习、认识新事物的机会,长此下去,他必然会落伍。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除了坚持不懈,成功并没有其他秘诀。正如培根所说:“人生的很多事情转折往往就在最后那一刻的坚持之中,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刚毅的性格和懦弱的性格之间并没有千里鸿沟,刚毅的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软弱。青少年只有有意识地加强锻炼,从多方面同软弱进行斗争,才可能成为坚强刚毅、有所作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