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园阅读类活动指导手册
12486200000004

第4章 校园阅读活动指导(3)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古人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1.读书,使教师成为教育专家

教书匠、教师、教育专家是有质的区别的。只能因循守旧,依据教材传经者,是为教书匠;能操控教材,合理引申、阐发,加以授业者,是为教师;而能源于教材,因材施教,学以致用,授业解惑,导引他人,并能自我不断进步,把已经验行之成文泽被后世者,是为教育专家。

教师读书,便可以提高教师的立足点,让教师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从而真正掌握所教内容,举一反三。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读它,我们便能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上”,自然可远眺、可高瞻、可远瞩。

2.读书,使教师成为博学家

学到老,活到老。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在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有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博古通今,教师便能开阔视野,成为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杂家”。琴棋书画样样通,教起书来显轻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这一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一辈子”,其实就是教师每天不间断的读书。正可谓: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3.读书,使教师成为哲学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尤如一个好的导师,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益于自己、有益于社会的人。教师读书,用书慰藉心灵,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使教师逐渐抛弃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则教师的教书生涯便会充满活力、充满欢乐、充满思想。

由此出发,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便得以形成、发展。通过读书,教师还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理解理想与现实、认识与实践、联系与矛盾等等的真正内涵,挖掘出教师自己职业中的内存魅力,成为一个不唯书、不唯上、唯求实的哲学家。

4.读书,使教师成为改革家

教育发展源于教师的创新,源于教师群体对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利用。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一个由低级进化到高级的过程。教育改革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份内事。教师读书,读得多了,实践得多了,就会产生出新的教育观点、教育理念,并通过反复实践,终究会成为教育改革的旗手,推动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5.读书,使教师成为心理学家

读书令人紧跟时代步伐。教师读书,不但能紧跟时代,更重要的是紧跟学生发展的实际,更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贴近学生。书籍是一所学校,教师在这所学校里进修、深造,感受着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教师便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用智慧去寻求修身养性、韬光养晦的教育技巧。特别是一些专业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其本身就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值得借鉴的经验,所以教师读后就更能对人、对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发掘出学生心理,找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法,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家。

总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读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得益的是自己、是学生、是国家、是社会。教师多读书,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教育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教育孩子读书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条条道路通罗马”,教育是件复杂的事,也是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但其中一些道理大家也可借鉴。

1.为人教育

武术高手都说“学武先学做人”,即德的教育。实际上为人不正,做什么也做不到真正的高水平。比如,孩子从小就知道没后门办不成事,有后门学习差点也可以进好学校,将来也可以有好工作,他怎么能去用心读书呢?为人教育实际是最难的,同时也是最容易的。

首先是身教,你孝敬父母,孩子自然会孝敬你;你待人宽厚仁慈,孩子也会宽厚仁慈;你凭真本事吃饭,孩子自然会去学真本事。

其次是言教,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处处都有,甚至自家也难免有些送礼、收礼之类的不良情况,都要跟孩子讲明道理,让他知道那是不对的,即便是父母不得己做了也是不可仿效的。当然对好的现象和榜样更要多讲。

再就是管教,你再身教、言教,孩子做错事情,甚至向危险的方向走去,那就不得不用这最后一招去严管。

2.严管与真爱

谁不管自己的孩子,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两者结合就不好做到了。严要严到孩子真怕你,你严令禁止的事他不敢偷偷去做;爱要爱到孩子真爱你,你的冷暖他都记在心里,他有什么心里话都愿同你说。如果做不到这样,当面怕得要死,回头就另一套,还有什么用呢?或者怕你像见阎王,说让他怎样就怎样,可他想什么你都不知道,还怎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呢?太松了不能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太严了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只有把严管与真爱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满意的效果。

3.培养读书习惯

如今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以“学业忙”为借口没有时间去读书,在这个充斥着“拜金主义”的社会里,就连学生都受其毒害,不能安心读书。所以教师应该让他们在头脑中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意义和时代意义,不论是从个人修养、经济利益,还是从未来发展方面,无疑都起着非常隐性的重要作用,它会不知不觉地让你体会到知识给你带来的欢乐、自信和征服。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不是在书中获取营养,使自己达到科学的最高峰,又有多少人不是在书中学习本领,把自己变成精神的享受者。

中学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基础,常常对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着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陈景润在中学时就决心献身数学,周仁在中学时就立志于研究中国的古陶瓷。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选择一两个“中心兴趣”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4.培养读书兴趣

读书是一种高雅时尚的事物,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渴望读书,也都愿意读书,那为什么在我们的身边却总有些人一拿起书来就会头痛呢?还有一些人只是在无聊的情况下为了打发时间而看书呢?还有一些人只是为了追求时髦而看书呢?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读书的初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

说起读书,我们从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在那时我们对书只是做着被动的接受和阅读,所以,在思想深处会产生一种对读书的强迫性和压抑感。

我们都知道,人的成长是分成不同阶段的,学生时代读书是为了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而掌握良好基础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而基础知识又无法直接转化为指导我们社会实践的方法。

为了尽可能的缩短基础知识向社会实践方法的转变,我们只有把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前人留在书籍里的经验,来转化为可指导我们社会实践的有效方法。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就很有必要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兴趣,来快速准确的转化书籍里的知识,并为我们所用。

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自我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就要对自己的思维状况有个明确的认识,要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书来读,要选择一些独立的简短的文章来读,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一些与自己思维能力同步,且与生活联系较大的短文来阅读,这样一来,在读书的初期基本上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读书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