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后来还发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受帕累托法则的支配。根据这一法则,20%的努力产生80%的结果,20%的客户带来了80%的销售额,20%的产品或者服务创造了80%的利润,20%的工作能够体现80%的价值……这意味着:如果你有十件事情要处理,其中两件事情的价值比另外八件事情加起来还要大。
美国的博恩·崔西进一步指出,人们总是容易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拖拖拉拉,不幸的是,大多数人拖延不做的正是那最重要、最有价值的10%或20%的工作,也就是那些“举足轻重的少数事情”。相反,他们一天到晚为80%毫无价值的事情而忙碌,为“无足轻重的多数事情”而奔波。
你每天要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往往也是最困难、最复杂的。但是,一旦你有效地完成了这些工作,它们带给你的回报也将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如果你手边有20%重要的工作,就不要把精力浪费在那80%微不足道的事情上。
开始工作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任务是属于那20%的高价值部分呢,还是属于剩下那80%的低价值部分?”
处理事情时,一定要抵制住先易后难的诱惑。做事有方者总是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处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无论多么困难,他们都会督促自己迎难而上。结果,他们卓尔不群,遥遥领先于一般人。这也应该成为你的工作方式。
为结果做足准备
原一平是日本著名的保险推销员高手,也是全世界排名前十大保险推销员。他的销售秘诀之一就是:一个月有二十五天的时间在做准备,彻底了解顾客的背景,只有最后五天的时间去成交客户。而这五天成交的量却是全日本第一。
有一次,原一平去拜访一位董事长,他不会见面就谈买保险的事,而是在董事长家附近徘徊。当他看到佣人帮董事长把衣服送到洗衣店以后,就马上跑进去问洗衣店的老板:“请问一下,刚刚这套西服衬衫领带是不是那个陈董事长的?我能不能看一看,我对这个服装很有兴趣,我不知道在哪里买的,看看品牌我也想去买一套。”老板把衣服拿给他看,他看完以后跑去买到了一样的服装、衬衫和领带。
原一平利用的一个心理学效应就是:人都喜欢像他自己的人。所以他要将自己的装扮尽量跟客户接近,这样让对方觉得很亲切,没有距离感。
他穿上那套早已准备好的服装再去拜访那位董事长,董事长看到面前和自己的装束一模一样的人感到十分惊讶。原一平这才表明自己的身份:“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今天专程来跟您讲解有关理财的方案,只需要占用你15分钟时间。”董事长看到这样一个很像自己的人,觉得很有好感,立即热情地接待了他,最后还顺利地买了一份保险。
做事情不能不顾结果,应该事先就想到可能出现的结果,而不是等到结束后才发出“这个没做好,那个没想到”“如果开始这样或那样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的感叹。只有预先想到结果,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才可能避免后悔。
培养自己的胆识
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整体氛围低落时,要乐观向上;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
13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机会是转折的岔路口,也是成功的导火索。
做事当机立断,发现机会及时把握,才不会因错过而遗憾,因失去而悔恨。我们的一生有多少事是因为幸运地抓住了机遇而让自己大显身手、平步青云,又有多少事是因为错失良机而产生了麻烦、困惑甚至抱怨。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有着长远眼光的人总能看到机会、挖掘机会、创造机会,并且在雷厉风行中收获成功;而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人在每一个机会到来时都会与之失之交臂,在优柔寡断中等待下一次机遇的垂青。
比尔·盖茨说:“你不要认为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说他们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当机会来到他们身边的时候,立即付诸行动,决不迟疑,这就是他们的成功秘诀。”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做事果断、有主见一些,借助机遇来满足愿望,就是最幸运的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44年,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英美联军正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展开对德战争的另一个阶段。
这次的登陆事关重大,英国和美国合作无间,为这场战役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一切准备就绪、蓄势待发的时候,英吉利海峡却风云突变、巨浪翻天,数千艘船舰只好退回海湾,等待海上恢复平静。数十万名军人被困在岸上,进退两难。
正当艾森豪威尔总司令苦思对策时,气象专家送来最新的报告,资料中显示天气即将好转,狂风暴雨将在三小时之后停止。艾森豪威尔明白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攻敌人于不备,只是这当中也暗藏危机,万一气候不若预期中这么快好转,很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艾森豪威尔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在日记中写下:“我决定在此时此地发动进攻,是根据所得到最好的情报做出的决定……如果事后有人谴责这次的行动或追究责任,那么,一切责任应该由我一个人承担。”然后,他斩钉截铁地向陆、海、空三军下达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命令。
艾森豪威尔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倾盆大雨果然在三小时后停止,海上恢复风平浪静,英美联军终于顺利地登上诺曼底,把握了这场战争得胜的关键。
人生中总是有好多的机会到来,但机会总是稍纵即逝,我们当时不把它抓住,可能就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第一时间做出决策
许多人认为自己很被动,甚至无从选择。其实,并不是这样。无论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事,或者是拥有什么。事实上,只要愿意,我们就可以选择;只要努力,我们就会有所获得。
某集团公司的分公司经理得到总公司的命令,要求各个分公司再加大某一型号产品的进货量。第一分公司黄经理很为难,因为这种型号的产品很多公司已经不出售,市场上的行情也在走下坡路,能将手头的货卖出去就已经很好了,再加大进货量等于给销售找麻烦。
为了自己的团队在销售业绩上继续领先,第一分公司黄经理来到总部与总经理会面。总经理见到黄经理十分高兴,拿出他分管的公司上个月销售业绩表不停地表扬。黄经理这时才明白,总经理之所以下达上面的命令是因为看到了他的团队上个月那一型号的产品销售量不错,在整个公司名列前茅,为了让他们再接再厉。分公司黄经理连忙将他们在销售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汇报给总经理,并告诉对方,这一型号的产品如果再进,销售一定不会比上个月好,很多消费者都要求买新型号的产品。总经理一听立刻改变了决策,重新考虑后决定让各个分公司都进各种新型号的产品,而老型号的产品是否进货则由各个分公司自行决定。
在职场中,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需要遵循一个合理的程序。在决策时要果断,有时要凭直觉,有时要靠理性分析。不要一味地为了追求小的失误率而在做决策时小心翼翼,以免耽误了执行的最佳时机。
不被过多的选择所干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让消费者在六种果酱中挑选一种,或者在二十四种果酱中挑选一种时,人们都愿意有更多的选择。可是真正决定购买的时候,在六种果酱中选择的人们做出的购买决定,是在二十四种果酱中选择所做购买决定的10倍。
如果不是买果酱这样的简单消费,而是投资可以使人们获得收益的事情呢?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表现并没有好太多。过多的选择使人们变得保守,不愿意为极可能获得的收益冒风险。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采取一种简化策略,要么随便选一种,要么什么都不选。
比如,美国曾进行过一项关于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的研究。在美国,由于有政策的支持,选择参与这样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图的,不参加就相当于把到手的钱白白扔掉。研究者考察了六百四十七个公司共八十万名员工的退休基金选择情况,结果发现,当公司提供选择的退休基金只有两种的时候,有75%的员工选择了参与。而当选择有五十九种时,参加的比例就只有60%了。选择多了,似乎人们在有利益的事情上反而糊涂了。
有太多的选择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它会使人在选择前犹豫不决,从而降低了效率。选择越少,决定越快。
不让别人的思想支配自己
戴尔·卡耐基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参加某个社交聚会,话题正转入最近发生的某个议题。当时,在场的人均赞成某个观点,只有一位男士表示异议。他先是客气地不表示意见,后来因为有人单刀直入地问他的看法,他才微笑道:‘我本来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与各位站在不同的一边,而这又是一个愉快的社交聚会。但既然你们问了我,我就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接着,他便把看法简要地说明了一下,立即遭到大家的围攻。只见他坚定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立场,毫不让步。结果,他虽然没有说服别人同意他的看法,却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仰,没有做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没有判断力的人,往往使一件事情无法开场,即使开了场,也无法进行。有些人不是没有成功立业的机遇,只因不善抓机遇,所以最终错失机遇。他们做人好像永远不能自主,非有人扶持不可,即使遇到一点小事,也得东奔西走地去和领导、同事商量,同时脑子里更是胡思乱想,弄得自己一刻不宁。于是越商量越拿不定主意,越东猜西想就越是糊涂、越弄得毫无结果,不知所终。
良好的判断力来自独立、深入的思考。当一个人立志独立思考,并开始尝试时,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有惊人的改变。一个胜任的员工必须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不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不盲从地跟随别人的脚步,具有果断、独立的做事风格。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
“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而且次次正确。”这是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振聋发聩的宣言。这句话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日本企业把他的理论总结成“零缺陷”思想,并把它物化为一种很独特的“防傻装置”——防止缺陷的简单故障预防装置。成千上万的这种装置,给日本企业带来了质量奇迹,是日本许多企业质量领先的“秘密武器”。
如果第一次没把事情做正确,忙着改错,改错中又很容易出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甚至会让很多人跟着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损失。
李虎是做审计工作的,其专业能力绝对无可挑剔。但是在一次划账的时候,一不小心多写了一个零,结果给客户打款的时候就多打了100万元。当公司发现这个错误的时候,整个部门迅速行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查到了这个数据上的疏漏。接着就是与银行沟通,继而又与客户沟通。最后,在客户的一片埋怨声中,事情总算摆平了。
公司终于避免了一场巨额的损失,但李虎却因此遭到公司的严厉批评。总结一下原因,这次工作的失误并不是因为李虎的专业能力有欠缺,也不是因为他缺乏团队精神,更不可能是因为他缺乏创新意识。那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缺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的能力!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当然没错。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追求的是不仅要做正确,而且还要以最低的成本把事情做正确,用最少的物质、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
换言之,我们最需要的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肯德基(KFC)在打入中国市场之前,派来一位执行董事到中国考察市场。他来到北京街头,看到行人穿着都不怎么讲究,回去之后就报告说:炸鸡在中国无大利可图,因为中国消费水平低,想吃炸鸡的多,但掏钱购买的少。结果,由于他仅凭直观感觉和经验就做出预测,被总公司以不称职为由降职处分。
很快,公司又委派了另一位执行董事前来北京考察。他在街道上用秒表测出行人的流量,请五百位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品尝炸鸡的样品,并详细询问他们对炸鸡的味道、价格、店堂设计等方面的意见。他还对北京的鸡源、油、面、盐、蔬菜及北京的鸡饲料行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经过总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肯德基可以打入北京市场。每只鸡虽然是微利,但消费群巨大,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果然,北京的第一家肯德基店开张不到三百天,就赢利250多万元。
想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做到位,就要在听取上级下达工作指令时,认真聆听,并在做事前学会思考。有了事前的思考,我们才能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起步正确了,后面的事情做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如果觉得上司的指令不合理或自己有更好的方法,要及时与上司沟通,这样也可减少出错,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要想打动老板就要再快一点
孙正义面对创业者:请用6分钟说服我。马云做到了;GOOGLE董事长拉里佩奇要求:60字内说清工作内容;麦肯锡董事长要求:凡事浓缩在1、2、3内说完,没有人记得住4、5、6。领导的时间争分夺秒,要得到认同,切记言简意赅,一击命中!
14速度决定力度,效率决定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