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郑子瑜传稿
12448600000067

第67章 民族气节

郑子瑜是一位具有炽热爱国爱民族情感的海外华人。1962年他加入了新加坡籍,但情系华夏,时刻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

这种民族意识是一种渗透于血液之中的天然爱国之情。早在抗日战争年代,他的一曲《渔家傲》响彻南洋上空,“笳鼓声声收失地,扬正义,横刀直斩扶桑辔”,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他以笔作武器来激发同胞抗日救国的热情。1947年,他在《达夫诗词集·序》中为这位才华绝代的诗人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而异常悲愤,认为,“这是最堪痛惜的一回事!”又曾在为黄笃修著《日本到何处去》所作序的结尾中语重心长地说,“假如日本能够早些认识到这个(按: 指国土狭小),则错误的对华侵略战争或当不至于发生。”总之,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渗透其作品中。

1991年8月4日,郑子瑜在北京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上发表了题为《谈中日文人的赠答诗》的演讲稿。这是一篇谈论中日历史上诗人交往的论文,其中表现了作者极为分明的是非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郑子瑜回溯了自唐代以来,中日文人通过诗词所表达的诚挚友谊。尤其是清代中期,中日两国同时受到西方列强炮舰的威胁,他在诗中反映了同仇敌忾之气。其中黄遵宪以诗歌为武器,反对侵略,唤起国人,同心同德,共赴国难。但是,当日本一跃而成为侵略琉球群岛的霸权国,对情同手足的中国采取了虎视眈眈的侵略行为,郑子瑜却又愤慨万分,他对“七七”事变后日本军阀所发动的对华侵略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他对日本文人中对中国被侵略表示同情以至反对侵略的诗作表示极为赞赏,如高田真治的《重访青岛》: 依然翠黛满青山,

当日艨艟压海湾。

回首恩仇如一梦,

独余荒垒夕阳间。又如: 乱世文章何用问,

新诗拓境几篇篇。

欢谈当日斯文事,

回首风云万感牵。此二诗中“回首恩仇如一梦”与“回首风云万感牵”并读,“恩仇”句言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甚深,但明治维新之后,却转而发动侵略(指甲午战争),恩将仇报;“风云”句说1937年日本不醒悟,发动第二次侵略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人民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凌辱。

他对铃木虎雄的反战诗极为佩服,诗中严厉地谴责了日本侵华的残暴和无人道: 夺将民志赴干戈,

四海风云日夜多。

若使管商长跋扈,

神州大地竟如何?郑子瑜在文末猛烈抨击日本极少数好战分子至今仍不死心,妄图有朝一日死灰复燃,还想霸占中国领土——钓鱼岛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日本经过了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得的教训,还是不知悔悟,现在又要觊觎中国的土地钓鱼岛——连日本的史学家也曾引经据典证明绝对是中国的岛屿——篡改记载日本侵华史实的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供奉已故侵略军首领的靖国神社,还有小说家三岛由纪夫不能坐视日本久久不再发动‘圣战’(其实是侵略战争)而切腹自杀,可见日本执政者和少数人的侵略本性未除,侵略阴魂未散。”郑子瑜的凛然民族气节溢于言表,正如葛洪所言“百炼而真金不亏其真,危困而烈士不失其正”。一位学者的节气在郑子瑜心目中永远是最沉重的一块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