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郑子瑜传稿
12448600000033

第33章 主编《南洋学报》

《南洋学报》是南洋学会的阵地。1958年继许云樵从1940年至1957年任主编后,王赓武接任主编。他接任后,从版式上作了改变,即由原来的直排两栏式改为横排通栏式,栏目仅分中文、英文、书评三类,并在篇幅上英文论著稍占优势。这一格式一直沿用至今。《南洋学报》在选文上精益求精,杜绝滥竽充数,能在其中揭载大作,实际上是一种学术界对其识见的认可。而能主编其中专号者,非这一领域公认的权威莫属。

郑子瑜因在黄学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工作,自然被《南洋学报》编辑主任王赓武选为专号主编。王赓武祖籍江苏泰县,于1930年在泗水出生。1947年到1949年曾在中央大学习文史,后来毕业于马来西亚大学(今新加坡大学前身)。1957年获博士学位,是知识渊博的中国史及东南亚史专家,蜚声国际,成绩卓著。其父王宓文先生曾在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可能是此时与在此任教的郑子瑜相识。所以在郑子瑜受聘复旦大学顾问教授,出版纪念文集《名家论学》中收录王赓武大作《中国移民形态的历史分析》一文,前言中王说以此篇“讲辞为贺,并示以不忘郑先生与先父及余两代之交情”。时王赓武而立之年,任马来西亚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不但其学识超群,且精明能干,宽容随和又关心别人,因而被推上《南洋学报》编辑主任的位置。并聘选郑子瑜任学报第十七卷第二辑《黄遵宪研究》专号主编,这实际上是崇尚郑子瑜在新加坡的学术地位。这一期编委如许云樵、罗香林、陈育崧、王赓武等,都是南洋学术界的中坚人物,其阵容之强可以代表南洋学术实力。

郑子瑜潜心编辑,使专号成为黄遵宪研究史上一次黄学成果的检阅,其中不但有高质量的论著,还揭载了珍贵的黄遵宪手迹,无论从史论或史料的意义上来说,专号具有“黄学”研究路碑意义。其目次关于黄遵宪的有: 手迹

黄遵宪与胡晓岑书手迹

黄遵宪寄胡晓岑同年诗稿

黄遵宪山歌手稿

黄遵宪致日本友人冈鹿门短柬手稿

黄遵宪手书日本杂事诗

黄遵宪游墨江酒楼诗稿

笔谈遗稿中所贴之黄遵宪致源桂阁书

笔谈遗稿中之张斯桂副使、何如璋公使、黄遵宪参赞诸人逸诗

康有为《黄公度诗集序》手稿

中文

清末中日文人笔谈手稿的发现和整理(实藤惠秀)

黄遵宪与源桂阁笔谈手稿的编校(郑子瑜)

黄遵宪与源桂阁初次笔谈(实藤惠秀等校录)

日本东京所见有关黄遵宪的遗物(郑子瑜)

黄遵宪的经世才略和文学特色(南梓维)

胡晓岑先生年谱(罗香林)

黄公度先生任新加坡总领事时与女婿实君书(黄遵宪遗作)

英文

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的维新思想及其对戊戌政变的影响(Joceyn Milner)可谓洋洋大观,是“黄学”研究由散兵作战步入群体登台的象征,是中(新)日学者携手研究的开端。

值得注意的是,学报标明是1961年版,其实,专号编好了,因印刷经费问题拖延到1963年11月才问世,所以,正好郑子瑜能将从日本搜集到的史料编入其中。从《人境庐丛考》到专号,短短几年,在艰难的条件下,郑子瑜埋首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将“黄学”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