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阳光的轨迹
12397000000009

第9章

随之而来的,还有我的家庭,只有我和老公两个人的家基本解体。老公抽调到升本办,工作比我要忙很多,在我没有介入行政工作之前,那个家无论何时起码还有一个人守着,可自从我也忙起来以后,这个家就时断时续了。他常常出差、加班,各自忙碌的日子,只在早上起床、洗漱的时候,才抓紧时间聊几句,白天不再见面,吃饭各自想办法,晚上回家倒头就睡。那段日子,庆幸孩子不在身边,否则就要遭罪了。网络上流行一个术语,叫“半糖夫妻”,指那种五天工作、生活在单位,周末才回家团聚的夫妻,可我们那时候,连“半糖夫妻”都称不上。专家离校后,大部分人都长舒一口气,并开始访亲探友、悠闲度假、计划过年了,我也在家陪护孩子。而升本工作,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元旦前后的十多天,是升本办的同志最忙绿的日子,不断讨论论证报告、调整方案,一遍遍修改材料,元月六日基本完成所有材料准备放松时,下午六点多突然接到教育部传真,要求准备专家评审会议的材料,听老公说材料要求有很大变动,当天晚上他们便分头开始给相关系部打电话通知,搜集材料,再次重新整理,校对、印刷……。他们每天六点多出门,深夜一点左右回家,最长的一次,两天两夜没有休息。我每天迎来送往的都是老公疲惫的身体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每晚回家,也不洗漱,躺倒就睡,早上出门,说句:“我走了”。因为怜惜,我劝他:“你不会抽空休息休息嘛?”他总是说:“不行,要赶时间,大家都在抓紧干”;因为病痛,我也很累,有时心中有怨,本想责备几句,一看他熬红的眼睛,只能说:“去吧”。其实很多时候我都陷入深深地自责:别人的妻子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发展的关键口,个人的病痛算得了什么呢?

今天,多少个时日的辛劳终于换来了纵声欢笑、阵阵鞭炮和高原上盛开的绚丽的烟花。听着孩子般的欢笑声,看着那一地的“路路红”,我相信,在那一刻,合师的许多人同我一样,喜极而泣,相互祝福,笑谈未来。

甘南的冬天,少雪,白天多是阳光融融的天气,往往使人迷惑不知处在哪个季节,感觉很温暖。学校顺利升本又将增加高原学府阳光的温度,温暖你,温暖我,温暖每一个爱合师如同爱自己生命的人。

作者简介:巩巧梅,女,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副主任,副教授。

合作师专的计算机变迁

刘昉

“升本”评估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学校现有计算机数量超过千台,看到这个数据,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由课桌拼接起来的操作台上摆放着5台APPLEⅡ和1台IBM PC共6台计算机,清一色的单色显示器,安放在现在的藏学楼4楼东侧的一个小房间内,这就是合作师专1990年的计算机室,仅此而已。我是1990年7月西北师大电化教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合作师专来的,被安排到电教室上班,马丁、马振新、苏成仁、李爱武、洪晓芬等是我的老师和同行,机房管理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当时没有计算机专业,只有数学专业的学生开BASIC语言课。进机房须得在门外换穿托鞋,学生只能使用APPLEⅡ,而那台IBM PC连老师也不敢轻易动用,那里面存着全校职工的工资数据。这些文物级的计算机至今有几台被摆放在计算机科学系的计算机发展史展室内,其余的早年间被赠送给一些地方中学,现在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1993年,学校利用第一批世行贷款资金购置了1台浪潮286和2台浪潮386计算机。386计算机竟然有4M内存(好大噢),用来做服务器,运行XENIX网络操作系统,每台带8个汉字终端机,这样一下子就有了16台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了。由于两台386用作服务器,是不能轻易动的,所以,那台286就是老师们最抢手的了,虽然“286”而今成了“低智商”的代名词,但那时是无与伦比的。此后,386、486、Pentium、……,新面孔接连而至,旧设备陆续淘汰,新机房接连出现,旧机房陆续改造。数计班、计算机专业相继设立,计算机公共课程也普及到了全校所有的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先是计算中心从电教室分离出来,终于在2000年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在计算机房的改造和扩建过程中,凝结了计算机科学系教师的辛劳和汗水,初期的计算机房建设和改造都是老师们亲手布线、安装、调试,大家在学中干、干中学,硬是撑起了合作师专计算机教育事业的一片蓝天。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蓬勃发展,2000年学校启动校园网建设工程,由兰州一家网络集成公司承建,信息点布到了所有的办公室和家属楼住房。办公楼和家属楼建楼时是没有预设网线的,需要在楼板和墙面上打孔穿线。我们一幢楼一幢楼、一单元一单元地查看,设计布线图。楼板上打孔时,为了降温需要注水,孔一通,污水就顺着天花板洒下来,泥水到处都是,但住户们出奇地宽容,尽管那时拥有计算机的家庭为数不多,可发展和进步是大家所渴望的。

2008年,学校“升本”改建,规模扩大,布局调整,原图书馆大楼改造为计算机楼,七零八落的计算机房终归一处。过去二十年的时间,从6台到1000多台,变化之大当初未曾想,二十年之后,又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作者简介:刘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副教授。

阳光与春雨

王毅

合作师专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民族贫困地区,贫困学生人数众多。学校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资助贫困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国家贷款、国家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等各种奖助学金,如同阳光,温暖着他们的身体;如同春雨,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有一位回族女同学,入校时已经三十二岁了,她当了多年民办教师,丈夫不幸去世,还有一个八岁的孩子。孤儿寡母,十分可怜,但这位同学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学校解决了她的学杂费,帮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如今,这位同学继续从事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点燃希望的灯火。

08年5月12日,是一个应该终生铭记的日子。在这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中,甘肃陇南也遭到了严重毁坏。在这次地震中有一位女孩失去了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成了孤儿。可她并不孤单,学校就是她的家园,老师和学生都是她的亲人。她通过绿色通道顺利进入我校学习,生活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残疾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怀。有一位同学下肢残疾,行动十分不便。学校争取社会资助,帮他装上假肢。从此,课堂上有了他熟悉的笑脸,操场上有了他熟悉的身影,宿舍里有了他熟悉的歌声。

几百元钱,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贫困生来说,真是雪中送炭。这些钱能够帮助他们买一些书籍或是解决几个月的伙食,在关键时刻拉他们一把,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难关。受到资助后,他们更加刻苦学习,更加关心集体。助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激励和支持,这将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会在感恩与回报中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一生在感动与温暖中前行。而且,会把这种感动与温暖传递给别人,播洒到天涯海角。

资助贫困生的另一重要渠道是勤工助学。他们有的打扫卫生,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有的帮助食堂洗碗切菜,使同学们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还有的做家教,帮助孩子们学习功课。他们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劳动中学会了自强自立,锻炼了自己。这些同学走向社会后更能经得住风雨,更能受得起雪霜。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丰裕的时代,自卑和贫困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即使自己没有攀比和虚荣心理,因为贫困,很难和其他学生融为一体。学校通过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丰富的文体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他们像快乐的小鸟,在蓝天白云下快乐飞翔,自由歌唱。他们心头的阴云一扫而光,春风洋溢在脸上,鲜花怒放在心中。

校园里有一片松树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春雨的沐浴中,树苗茁壮地成长,凝望这欣欣向荣的树苗,我不由地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简介:王毅,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国家贷款中心主任兼学生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师专,祝福您!

安玉荣

合作师专——铭刻在记忆最深处的温暖。

我是1988年9月17日踏进师专校门,开始三年读书生活的(我是第三届学生)。转瞬之间20年过去了,但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时入校的情景。那是一个雪花飘落的日子,踏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四层的单身宿舍楼、一栋五层的职工住宅楼、一栋四层的学生宿舍楼、两栋两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一处能容纳三四百人的餐厅和几排平房,给人几分寂寥和失落。那时候的我突然觉得一无所有了,没有了期待,没有了憧憬,我跟大多数的同学一样,默不作声、情绪低落地开始办理入校手续。那一段低迷在我们对新环境的不断适应中、在老师们的百般关爱和自己年轻不服输的倔犟性格中渐渐淡去。我们坚信:有了我们的年轻、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努力,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

在老师们辛劳执教的精神感召和不遗余力的谆谆教诲之下,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自己,也没有理由不珍惜。我们为自己鼓劲为同学加油,一起默默努力默默付出,圆满完成了各自的学业。毕业的时候我们百感交集:所有的人都没有放弃。参加工作后,随着对社会渐深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悟,师专读书的经历已成为我们记忆最深处的温暖。那是我们学会面对学会坚强学会向上的课堂;那是们学会处事学会感恩学会思考的摇篮;那是我们学会用一种精神鼓励自己、用一种感动对待人生的沃土。我和同学们共同拥有了一段难忘的求学经历,也共同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都用所学的知识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真诚回报了自己和社会。

合作师专——是珍藏在心底最为感念的牵挂。

我在师专读了三年书,已经工作15年了,心里仍充满了感恩和不舍,那种依恋是清纯无怨、令人难忘的。师专让我们偏远牧区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师专给了我们展现自己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机会;师专让我们掌握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我们更为独立的思考能力;师专铸就了我们师专人不怕吃苦、踏实坚毅的品格。

无论你是谁,只要是毕业于师专就没有理由抱怨师专,抱怨师专是你的懦弱和不努力。我们要成为经过自己努力,最终在生活和人生道路上胜利的人——这才无愧师专对你的培养教育,这才是师专人——有一种坚韧有一种精神。

我亲历和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化,虽然离开了,但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关注师专的人和事,关注师专发展变化的每个细节。这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感念,更是一种无法抛却的牵挂。

经过23年的建设,师专已今非昔比,形成了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办学规模。现在师专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由所有师专人共同奋斗、共同祈愿的,值得所有人骄傲和自豪的崭新时期。为此献上我真诚的祝福,祝福工作在师专亲似朋友的老师们身体健康、胜似兄弟的朋友们工作顺利!祝福师专人(毕业的校友,曾经有过师专工作经历的同事朋友)万事顺意!祝愿就读于师专的学子们珍惜机会,用自己的百倍努力去开拓自己灿烂的前程!相信只要你是努力的,你的一生、你的前程就会永远美好!

师专,我祝福您!

作者简介:安玉荣,原合作民族师专团委副书记,甘南州审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