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阳光的轨迹
12397000000010

第10章

风雨中成长的藏汉双语理科系

薛德军

1980年前后,甘南州各县(市)陆续成立了藏族中、小学,从此,藏汉双语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合作民族师专根据自己的地理优势抢抓机遇,于1990年开始筹备藏汉双语理科专业。当时在没有师资的情况下,由著名学者赛仓教授出面与地方教育部门协调,从碌曲藏族中学引进一名双语数学教;1991年,在学校多方面的努力下,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甘肃藏区正式招收了20名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专业学生,为合作民族师专藏语理科专业填补了空白,同时拉开了我校藏汉双语理科教育的序幕。办学初期只有一名藏汉双语数学教师,无一门专业课程藏语教材,教师上课只能靠自己翻译的讲义稿,学生靠记笔记的方式学习。从第二年开始,给学生发放了老师手刻的油印讲义稿,藏语数学课程开出率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到了1993年由于师资紧缺,中断了一年招生。94年又从夏河藏中引进了一名双语教师,并从青海教育学院毕业生中选拔了一名优秀毕业生,基本缓解了当时藏汉双语数学专业教学面临的师资匮乏状况。为了促进藏汉双语理科教学研究,于95年在数学系设立了藏汉双语数学教研室。因当时甘肃藏区藏族中学理科生源相对较少,从1991到2000年每年只招收一个班,均在20人左右。03年7月2日在原数学系藏汉双语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设立了藏语理科系,同时从藏中专、卓尼藏中、夏河藏中引进三名专业教师。经过近六年的努力,藏汉双语理科系现已拥有数学教育(藏语方向)、初等教育(藏语数学与科学方向)、物理教育(藏语方向)三个专科专业,五个教学班,有来自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的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人。

近几年,借教育大发展的良机,藏汉双语理科系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壮大。由于学生理科专业基础相对较差,没有适应学生学习的专业教材,多年来教师一直用自己的讲义稿授课,学生也只能用油印本学习。为了使藏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传承专业知识,培养具有藏汉两种语言接受和传授理科专业知识的能力,藏理科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于2002年由三名教师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出钱编译出版了四部切合学生实际的藏汉双语数学专业专科教材,填补了我校该专业藏文版教材的空白。截止08年,全系教师共编译、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4部,并在省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了省级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藏族理科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其中一项成果获甘肃省2005年教学成果厅级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8年的艰苦努力,藏汉双语理科系已有近500名学子走出校门,工作在甘肃及周边藏区基础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在在气候恶劣、山大沟深、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薛德军,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汉双语理科系书记,副教授。

八佾之舞(外一篇)

陈振兴

刚刚安顿好不久,我闷得慌,出了宿舍,漫无目的地沿着马路闲逛,不一会就到马路边的一排平房处看见一伙教职工在工会下象棋,大家正在为一步棋而争论得很激烈。其中有一个年纪稍大一点的教师操着我熟悉的方言在和别人商量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果然出奇制胜。又下赢了一局后,是该吃中午饭的时候了,大家纷纷散去。我主动迎上去,自报家门。他也主动和我握手,也自我介绍,说他叫李明智。原来他和我家乡高中时的数学老师柳葆老师是同班同学,按辈分应该是我的师叔了,初来乍到,听着熟悉的乡音,又是我的师叔,我不由地感到十分亲切。他勉励我要安心工作,认真备课,要站稳讲台。当他问道“既来之则安之”是谁说的之后,又加问了一句“八佾之舞”是什么?我不知所措,结结巴巴答不上来。他看出我的窘态,就和蔼地说,所谓“八佾舞”,就是舞蹈者列成八排,每排八人,共八八六十四人,边歌边舞。这是周天子祭祀时所用的规格最高的舞蹈。我心里十分佩服这位师叔扎实的国学基础,又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临别时他非要让我上他家吃饭,我借故推辞了。

后来我得知他和我上同样性质的一门课,就是“教材教法”,只不过他上的是“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而我是语文。

第二学期他邀请我听他的课,讲的是三段论和排中律等逻辑知识,让我至今历历在目,身临其境。我们熟悉之后,也偶而和他对弈,我也抽空上他家混饭。

他刚刚退休不久,就病倒了,我去医院看他时,他的样子很憔悴,但意志依然很坚强,第二天就去世了。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校领导陈志逊致悼词。大意为他属于共和国奉献的一代,他奉献了青春也奉献了终身,也把自己的子女留给了高原,(有人形象地概括为“三献”牌的一代人)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高原的教育事业。当他的灵柩被运往故乡安葬时,我的心中沉甸甸的,如骨在喉,久久挥之不去。每每想起深埋于故乡的黄土下的他老人家,我都想写点文字来纪念他。秀才人情半张纸,我却懒惰得很,以上这些文字聊做纪念吧,希望他老人家安息。

凉州李氏?系领导

我从人事处报到后,就到汉语系报到,接待我的是本系第二任主任李国丰同志。他说凉州你知道吧?大名鼎鼎的李鼎文你知道吗?我说知道的不多,他马上就来精神了。从凉州的历史谈起,到凉州的自然风物,到自己将要写作的论文《“凉州七城”考》。同时他通知我上“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

秋季开学,我一边上课,一边利用晚自习指导汉语系89级一个班同学的校内试讲。

每逢周一下午两点半,汉语系的例会雷打不动,他都要首先发言,他在开会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总是边讲边喝水,而且要占用开会的大部分时间。他从某教师的上课情况到某教师的作业批改,他都会不点名地提出来,从某班学生的穿着打扮到某班学生的旷课迟到,从某班学生的乱喊乱叫到某班学生的恋爱情况,从某班学生的考试作弊到某班学生的生病情况等等,这些详细情况都是他每天在巡视教室的时候了解到的,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实行扩招,每届招生也就是一个班,最多40多人一个班,汉语系最多也就120多人,所以他有时间熟悉每个班的学生。他像是一个总管家,絮絮叨叨地讲个不停,而且每次开会都要重复重点学生的同样问题,有个别教师讥之曰“从猿到人讲起”。在这种武威普通话的伴奏下,有时候让我系的个别教师昏昏欲睡,甚至进入梦乡,他总会及时地提醒。每逢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看见下午的阳光透进窗户的玻璃照着办公室的北边的墙壁上,阳光下空气里漂浮着的灰尘和香烟的烟雾都清晰可辨,我们每个人木然地正襟危坐,习惯地听着他的唠叨,看着日影的慢慢移动,直至消失,我们真佩服他的话多。

正是由于他和各位专业课老师的这种不懈努力,汉语系2年级2个班级的同学在全省师专之间进行的专业课统考时名列前茅。他很得意,时常挂在嘴边,名之曰“我们的学生低分进高分出”。后来觉得不妥,修正为“我们的学生低分进合格出”。他说,我们的学生打破了入学成绩和专业成绩成正相关的定论,至少是在合作师专汉语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他亲自抓学生的毛笔字、钢笔字,每周定期收阅学生的习作。我们私下里佩服他的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热情。

在欢送他光荣退休的晚会上,我们回想起他为本系的发展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的一幕幕情景,我们感慨万千。我们真该感谢他,那天晚上同事们给他不停地敬酒,浊酒几杯泯恩仇,道别和祝福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此后,我一直没有见过他,直到在送别梁老师的午餐宴上(甘肃方言叫吃丧饭),我们坐在了一起。宴席虽然很丰盛,我们的目的不是下箸而是有着说不完的话。他感慨梁老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同时他又说一个人应当写好四篇文章,即健康、婚姻、事业、子女的教育,任何一项不及格都会影响人生的总分。他说自己这辈子很后悔没有把儿子调动的事情办好,已至于儿子放浪形骸,颓废丧志,因酒丧生。他关心系里的教学和管理情况,也打听一些同事们的近况,并且让我们代问他们好。回到学校后,我写了一首歪诗:

人到中年万事催,

椿萱年高鹤发垂。

时光荏苒竟可哀,

酒如成病悔何追!

如今他已是耄耋之年,我们祝他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陈振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副教授。

汗洒春秋写人生

张虹

1985年,甘南草原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在空旷的原野上,在热烈而狂野的风中,一个小小规模的学校——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呱呱坠地的婴儿诞生了。伴着学校的诞生,数学系也随之诞生。在草原的朝阳中,渐渐睁开眼睛,在草原猛烈的风中,渐渐学会了蹒跚走路。而那时,为之诞生而辛劳的教师,怀着满腔热血,全身心展开了一切工作。

数学系自1985年建校以来,作为四个老系之一,开始时只有几名教师,当初有抽调来的优秀中学数学教师,也有从东北自愿支教的高校老师杨奎元教授,那时,东北师大数学系的系主任专门从遥远的东北来到这片土地上,为了这个系的发展,曾经辅助数学系的领导更好的展开各方面的工作,鼓励在职教师去东北师大学习深造,提高业务水平,为系上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老一辈的教师,爱系如家,甚至胜过自己的家。有一年春天,张家口师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霍元极教授,不怕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千里迢迢来这里,为数学系的教师讲课。春天,在别处早已是花红柳绿的季节,可是这片土地,依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一天清晨,老教授对系上的教师感慨道,他在清晨的寒风中,凝视着地上的蕨麻花在朝阳中灿烂的绽放,不畏寒霜,扬着金色的小脸,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多么可爱的小花呀,老教授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眼眶竟然有点湿润,使我们在场的老师为之动容。是呀,这些小花,不正是我们不畏辛劳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经过23年的发展,数学系从开始的几名教师,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3名教职工,592名学生的大系,在这漫漫的岁月中,数学系和学校共同繁荣发展,就像一个温暖的摇篮,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培育了一批批教育人才,如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了骨干。而曾经,这里有多少老前辈为系上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已经退休,而有的已经离开人世,可是,他们曾经为了系上的发展,呕心沥血,花费了一生的心血,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这片艰难的土地上。

而现在,仍然有一批教师,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这里的民族教育事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就像老黄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从不为利欲熏心,一支粉笔,两袖清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为学校的发展,为系上的发展,共同携手,汗洒春秋。

学校在发展,一个系也在发展,而我们这一辈的教育人也在渐渐老去,走在校园宽敞整洁的路上,那些建校初期师生共同种植的树,而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那些树上,曾经洒下那些年轻教师和他们学生的共同汗水。

蜿蜒穿过校园的那条小溪,在高大的杨树和葱郁的柳树的簇拥下的小溪,默默注视着身边发生的一切,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见证了数学系的发展。而今,数学系,与小溪相依,就像溪畔高高的杨树正在茁壮成长。无论春夏秋冬,小溪为穿梭在他身边忙碌的身影,为这些辛勤了一生的人们,日夜歌唱。

作者简介:张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