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完善人格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12360500000024

第24章 学生完善人格教育故事推荐(14)

69.齐白石以画换白菜

齐白石是中国着名的国画家。他一生不仅作画一丝不苟,而且品德十分高尚。他虽说是一位蜚声国内外画坛的一代国画大师。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与名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交往,都始终遵循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这里要讲的是齐白石老人与一位卖白菜小伙子的故事。

一天早晨,齐老提着篮子上街买菜。走到市场上,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卖的白菜又大又鲜,水灵灵的,挺逗人喜爱。旁边围着一些买菜的人,齐老也挤进去,拣了一棵大白菜,说:“小伙子,白菜一斤多少钱?”

小伙子正要回答,一抬头看见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精神矍铄,长着白胡子,高个子的老人,顿时眼睛一亮,这不是着名画家齐白石老人吗!他是自己敬慕的老师呀!原来,小伙子是个高中生,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国画,他最喜欢齐白石老人的国画了。于是脑子一转,想出一个主意,提出要用画换白菜,用钱买不卖。

齐老明白这小伙子是认出自己来了,为了不使小伙子失望,齐老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说快拿纸笔来。小伙子一看齐老这样平易近人,讲究信用,不摆个人架子,就高兴地跑到附近酒店借来了笔墨、桌子,请齐老给画一棵白菜就行,还说用他的一车菜换这张画。

小伙子把纸铺开,认认真真地磨墨。齐老拿起笔,觉得质量差些,用这支笔作画只能勉强对付着用。为了不失信于人,齐老就用这支笔在纸上一勾一撇,不到一分钟功夫,一棵白菜就画好了。小伙子也果断地将一车菜送给了齐老。齐老笑着说:“这么多的菜,我怎么拿得动呢?”

小伙子想,可也是啊,怎么办呢?“哎,这样吧,你老在画上再添上一只大蚱蜢,我连车都送换给您。”齐老拿起笔,又在画上添了一只大蚱蜢。

小伙子望着画,收拾了一下,拉起车就要往齐老家送菜。齐老拦住他,从车上拿了一棵白菜放在篮子里,说:“小伙子,这白菜一棵换一棵,其他的你还是留着卖钱吧!”

小伙子说什么也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忽然,小伙子放下车,对周围买菜的人说:“请大家帮帮忙,今天老人家请客。”说着,抱起白菜便向别人篮子里放。不一会,一车白菜所剩无几了,小伙子笑着对齐老说:“老人家,白菜不多了,咱们走吧!”齐白石望着小伙子忠诚厚实的面容,只好带着他向自家走去。

这一老一少,一个守信,一个诚实,以后竟成了好朋友了。

70.雷锋——言行一致的典范

雷锋幼年,家遭不幸,父亲、哥哥、母亲和小弟,因受国民党逃兵、资本家、恶霸地主的残害,相继去世,六岁成为孤儿,他在乡亲和党的关怀下长大。自幼便养成爱憎分明的深厚情感,和言行一致的宝贵品质。凡是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他都勇于去做;凡是他立下的誓言,他都一一兑现。他经常对人说:

“我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钉,党把我拧到哪里,我就在哪里闪闪发光。”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干得出色。

1958年,他怀着做一名炼钢工的强烈愿望来到鞍钢,不料领导却分配他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当下,他对主任说:“我一心一意到鞍钢,就是要当一名炼钢工,亲手为国家多炼钢,为啥叫我开推土机?”

主任亲切地说:“小伙子,你想过没有,不把煤炼成焦,就炼不出铁,没有铁就炼不出钢,鞍钢是国家大工业基地,它的生产就像一部机器,每个厂,每个车间,每个工种都是这部机器的零件和螺钉,谁也离不了谁。你当推土机手,也是为了多炼钢呀!”又说:“你开过拖拉机,组织上分配你当推土机手,这也是为了多炼钢呀!”

一席话把雷锋说明白了。当即他回答说:“只要工作需要,我就一定把它干好。”

经研究,他跟王师傅学习开推土机。他当工人后,工资比原来少10元。主任问他有什么意见,他说:“我不是为工资来的!”又对王师傅说:“师傅,我一定好好跟您学。”

从此,雷锋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厂,总是把推土机擦得很干净,总是把工具摆得整整齐齐,总是细心地观察师傅的操作,研究推土机的构造,遇到故障,他又总是拉住师傅,跳下车,说:“师傅,让我来修。”后来王师傅逢人便夸他说:“雷锋是我徒弟中学得最好的一个。”

这年八月,公司决定在辽阳市长岭建一座焦化厂,地处荒僻的大山脚下,没有宿舍、没有食堂,交通不便。雷锋第一个报名参加,对领导说:“请领导放心,我是一名共青团员,一定带领伙伴把焦化厂建好。”

在数九寒天,他发明了草和泥法,垒起了食堂,挖了沟,清了道路,终于胜利完成任务,受到领导表扬。在鞍钢他工作了三年,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8次评为标兵,五次评为红旗手,获得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1960年春天,雷锋怀着手握钢枪、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幸福生活的夙愿参军入伍。在穿上军装的那天,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一定要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战士。”

平时,他最喜欢记日记。在日记中立下誓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年秋季,他看到抚顺望花区成立人民公社,他想,“我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呢?”于是他把平时节俭的200元钱,从储蓄所取出来,献给望花人民公社,对公社领导说:“这是我对望花区人民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

接待的同志说什么也不收,他满含热泪说:“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一切,就让它为人民事业发挥一点作用吧!”公社同志只好收下100元。

不久,辽阳地区遭受特大水灾,他想起曾和他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伙伴,想起了白手起家的焦化厂,想起了培养教育他的党组织和工人师傅……我应该做点什么呢?他想起了自己还有100元钱。第二天,他冒雨跑到邮局,把钱寄给了灾区人民。

雷锋经常把自己的誓言,写在日记本里,作为自己行动的座右铭。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要牢记这样的话:永远愉快的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这种共产主义精神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

雷锋班的同志一有闲暇,就在宿舍窗前的小书架里,找喜爱的书看。这个小书架也是雷锋亲手钉制的,他又经常买书放在里边,每天都吸引战友们前来看书。可是,有几天书架前却不见小周的身影,他发现小周经常闷闷不乐地坐在床边想事。

这天星期六上午,小周奉命出车,雷锋收拾小周的脏衣服准备去洗,一封信从衣袋里掉出来,他打开一看,原来是小周的家信。信里说,小周的父亲有病了,希望小周给家里寄点钱,给父亲买药。雷锋看完信之后,代小周写了家信,并寄去了10元钱。

过了几天,小周正要到邮局寄信寄钱,却收到家里来信,说钱收到了,父亲病也有好转。正当小周莫名其妙时,小乔悄悄告诉了他。

“又是雷锋。”小周万分激动地说。

当小周向雷锋表示谢意时,雷锋却说:“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接着说:“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小周不解地问。雷锋告诉他:《林海雪原》买到了。

“真的!”小周三步并两步来到书架前,拿起《林海雪原》看起来。雷锋就是这样,他又一次把愉快献给了别人。

雷锋在部队里不到三年,可做的好事说不完。不管是在营房,还是在出差的列车上,或在工矿、学校、街道,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做好事是那样的顺乎自然,得心应手,不是别的,就是他能言行一致,既是“口的巨人”,也是“脚的巨人”。

1962年8月25日,雷锋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他虽然离战友、离人民而去,可他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言行一致的宝贵品格却常留人间。1963年3月6日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为他题了词:

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

周恩来同志的题词是:“向雷锋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71.田家英忠诚守信

田家英同志,于1948年为毛主席当秘书,历时18年。他多年来在领袖身边,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工作,竭心尽力,诚实守信,表现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晚年在病中奉诏南征时留下的悲壮诗句,也是田家英同志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生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写照。

田家英同志的一个特点是默默奉献,甘做无名英雄。作为毛主席的秘书,工作的繁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多年来凡是毛主席需要他做的,事无巨细,他都尽力而为,兢兢业业。从起草文件,下乡调查,受命某项工作,处理信访直至“掌玺”,保管存折。这些琐碎、幕后的工作不知耗费了田家英同志的多少心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毛主席从衣袋里掏出开幕词,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开幕词不过两千多字,据记录曾被34次热烈掌声所打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算开幕词中的精彩段落,曾被作为“毛泽东格言”反复引用。当代表们赞许这篇开幕词时,毛主席却坦诚地说道:“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叫田家英。”

田家英同志的另一个特点是正直坦白,真诚地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全国解放伊始,群众出于对领袖的无限信赖,给毛主席的来信雪片般飞来。田家英对每封来信,都仔细收看,并择要送呈毛主席。田家英在毛主席身边,不知替他处理了多少封人民来信。他认为这是党和人民之间的重要的联系渠道。毛主席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后来田家英一人已无法处理每日成百上千封人民来信。田家英为此写了专门报告,建议各级领导机关应指定专人或成立专门机构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报告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经毛主席的批示后,全国各地都逐步建立了信访机构,其间凝聚了田家英同志忠于人民的一片真情。

田家英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还表现在他表里如一,绝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田家英同志对当时的“左倾错误”是有看法的。当彭德怀受到毛主席的激烈批判以后,田家英同志没有“见机而作”。他集了一副对联:“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庐山会议期间,他还表示过,他如果离开中南海时准备向主席提三条意见:一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二是不要百年之后有人来议论;三是听不得批评,别人很难进言。这些切中时弊的意见险些使田家英陷于灭顶之灾,只是由于刘少奇同志的保护,才使其幸免于难。

田家英同志的再一个特点是忠于真理,刚烈不阿,虽死不渝。文革初期,在一次整理毛主席谈话纪要时,田家英同志基于对国家利益的关切,也出于对姚文元、戚本禹文章评论的一段话,这终于被对田家英早已不满的江青、陈伯达抓住了“大把柄”,江青给田家英安了一个在当时足以置人于死地的“罪名”,“篡改毛主席着作”!田家英随即被宣布停职反省,并被勒令搬出中南海。胸无城府的田家英,不会掩饰,不会屈膝,也不会忍耐,他悲愤之下以死相抗,在中南海他的住处“喜福堂”自缢而死,年仅44岁。英年早逝,正值生命之花茂盛之时,死时留下遗言:“相信党会把问题搞清楚,相信不会冤沉海底”。并把心爱的手表从腕上取下,留给妻子。继邓拓之后,田家英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二个屈死者。

历史是公正的,1980年,即田家英含冤离世的14年,中共中央在八宝山公墓礼堂隆重举行田家英同志的追悼会。悼词热情称颂了田家英的品格和业绩:

几十年的实际行动证明,田家英同志确实是一个诚实的人,正派的人,有革命骨气的人。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很少随声附和,很少讲违心话……

72.竺可桢勇于坚持真理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着名的气象、地理学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竺可桢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求实的道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坚持实事求是,这是他科研工作的原则,也是他做人的原则。他的一生始终信守这一准则。

在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几乎成为中国全民信奉的信条。竺可桢对毛泽东是非常敬佩的。但他坚持在真理面前,敢说真话,从不盲目崇拜。竺可桢以他深厚的科学素养感觉到,不宜笼统地宣传“人定胜天”的观点,如果不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一味蛮干,那么人不仅不能胜天,反而要破坏生态平衡,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当时,有不少地方不讲科学,用土枪土炮轰击云层,以达到人工消除冰雹的目的。竺可桢经过深入调查,看出这种做法耗资甚大而收效较小,因而提出异议。他坚持认为必须对雹云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他指出不进行深入研究仅仅动员群众以土法消雹的做法,纯属劳民伤财之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敢于对此提出批评意见,力排众议,不怕冒着给群众运动泼冷水的罪名,这种诚实的科学态度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