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赢在预见
12329600000007

第7章 只有准确的预见才有准确的定位

产品要有销路,必须对消费者需要和市场行情有准确的把握。市场是企业的命脉,没有市场的产品卖不出去,没有市场的企业也终将面临倒闭。

请看时装大师皮尔·卡丹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末,“时装帝国”总裁皮尔·卡丹举办了一次服装展销会,当时由于时装设计远远超出时代的步伐,不适应当代潮流而遭到失败。这次挫折不仅使他从时装的象牙塔上猛然跌落下来,而且服装业保护组织也将他抛弃了。皮尔·卡丹在痛定思痛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决定东山再起。

皮尔·卡丹具有超前意识,坚信战后人们的思想、行为及其穿着方式一定会改变,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喜欢表现其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感。于是皮尔·卡丹突破传统,设计出更新、更奇、更突出时代感的服装。其用料上乘,颜色对比和谐,宽窄长短相宜,风格舒适飘逸,富有时代感、青春感。20世纪80年代,皮尔·卡丹在法国举行的题为“时代潮”的服装展览会上,展示了他多年来设计的各式服装。各种款式的服装面市后,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皮尔·卡丹也因而一举成名。紧接着他的服装又走出法国,行销世界各地,最终以“新潮、高尚、典雅”而著称全球。

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该公司如今已成为世界的“时装帝国”,资本高达10亿美元,是服装业的头号富豪。只有把握了市场的需求,才能对产品做出准确的定位。

阳光卫视的定位偏差使它付出了巨大的惨重的代价。

2000年8月8日,阳光卫视开播。其播出之初的定位是一个以历史及人物传记为主题的华语卫星频道,目标观众群定位在既有较高学历,亦是最具消费力的高收入人群。

阳光卫视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联盟的方式向各地购买商(媒体)提供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内容包括世界一流节目制造商的原版节目,以及打着阳光卫视品牌的人物访谈、人文纪录片节目。

与传统电视台以及诸如凤凰卫视之类的电视新贵不同的是,尽管拥有自己的播出平台与传输网络,但阳光卫视却志不在此。其拥有的超过45000个小时的节目内容储备,彰显着阳光卫视觊觎华语节目总供货商的巨大野心。

阳光卫视将自己定位为内容供应商,显然是看到了这种国际上的趋势。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两方面的情况也使得节目内容供应商的定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一方面,随着政策的放开,各种内容制作机构开始在中国得到一定的发展,有可能提供更为优秀的节目;另一方面,传媒频道资源过剩,但内容严重不足。电视观众日常虽然能够收看少则三四十、多则六七十个频道,但这些频道节目雷同,内容贫乏,这使得电视台对于优秀的节目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看,阳光卫视是带着先进的理念来开拓中国的媒体市场的。

然而,任何市场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企业销售从产品生产到完成交易,不能仅仅看是否有市场需求,因为要达成真正的交易,还要考虑市场的现实条件。

从国内的情形看,电视台的竞争并未完全市场化,其本身还带着浓厚的事业单位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电视台扮演着资源垄断者的角色,他们的运作并不完全按商业化规律进行,有时供应商的节目内容再好,如果电视台不播,节目内容制造商也无可奈何,根本谈不上任何收入。这种情形使得节目内容供应商在双方的交易中,反而成为弱势的一方。

在双方的谈判中,节目定价权、黄金时段、黄金频道的资源配置权,往往被牢牢掌控在购买者手中。供应商为达到成交的目的只好退让,最后以节目换广告时间的方式达成交易。

在节目内容的定位上,阳光卫视同样走进了脱离国内电视市场现实的误区。表面看来,国内电视台节目有大量的“低智商”内容,这使部分受教育水准相对较高的观众无电视可看,“电视无文化”之说一度甚嚣尘上。这为阳光卫视的内容定位提供了大环境背景。

阳光卫视致力于历史、人物、旅游、科技、健康、食品等专题节目的制作,格调定位高雅,文化气息浓郁。目标受众群相对较明确,使其在建立初期就占据了区别于国内其他电视频道的受众市场。另外,其节目大多来自国外的知名制作公司及媒体,来源方面也显示出与国内电视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但是,实际情况是,“电视无文化”之说代表的只是较少一部分掌握文化话语权的群体发出的声音,而不是市场需求的主流,大多数观众还是喜欢看“没文化”的节目。劳累一天的普通劳动者打开电视为的是获取一天难得的轻松与快乐,自然不愿去看阳光卫视的节目;青年学生虽然需要这样或那样的文史知识和人生智慧,但天性好玩的他们在没有特定压力的情况下,也不会将手中的遥控器指向这个频道;而喜欢深刻、标榜崇高的知识分子,更多愿意选择自主性更强的知识获取方式,诸如阅读之类,也较少将收看电视作为第一选择。

受众面偏窄,严重影响到阳光卫视的广告收入。实际上,阳光卫视除了《杨澜工作室》等极个别节目外,日常节目广告投放量的稳定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与每天滚动播出的惊人投入相比,产出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阳光卫视无奈地陷入了亏损的沼泽。

阳光卫视的亏损和没落是必然的,因为从一开始,它对市场预测分析的失误就决定了它定位的偏差,而定位的偏差直接决定了市场的狭小。

没有市场的产品,谁也回天乏术。只能走向改革或灭亡的道路。

产品最终被消费者接受才能称之为商品,否则就只能存放在仓库。市场是企业的命脉,没有市场的产品则卖不出去,没有市场的企业则难以为继。所以,洞悉市场行情,把握市场需求,打开销售渠道,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