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经济的发展有强大的指引作用,它可以给一个地区优惠政策,使这个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也可以给一个行业优惠政策,使这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当然,它也有权力制定出政策抑制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过度发展。
在国家制定出优惠政策之前,就率先把资本投入到国家计划发展的地区或行业,往往能够使一些企业经营者一举成功,从腰包瘪瘪的寻常人变为腰缠万贯的富翁,而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要看企业经营者的眼光了。
原百龙集团公司总经理孙寅贵,当年是很有敏锐嗅觉和战略眼光的人。当“一代壶王”孙寅贵和百龙矿泉壶如日中天,产品在各大城市迅速旺销时,“不安分”的孙寅贵开始考虑向其他领域投资了。他苦苦寻找着投资机会,就在青岛,他发现了一个机会。
青岛有一个黄岛经济开发区,为了使黄岛经济开发区能够很快地发展起来,山东省及青岛市已经投入了40多亿元人民币对其进行开发,与此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愿意来黄岛经济开发区投资的客商不是很多,所以黄岛的地价也就一直没有升上去。许多原来对黄岛感兴趣的客商纷纷退出,不想在那里投资了。
孙寅贵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他的想法是,既然青岛市政府已经在黄岛投下了40多亿元的资金,就决不会对后续配套工程撒手不管,早晚会采取一些对投资有力的措施的。
根据这样的判断,在1992年初,孙寅贵毫不迟疑地拿出200万元资金在黄岛经济开发区买下了3.3公顷土地的使用权。
就在这时,青岛市政府做出了大力推进改革的行动。接着,青岛市的领导宣布,要将处在闹市区的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拍卖给企业,建成商业中心,以促进青岛经济的发展。
看到这一系列举措,孙寅贵心中暗喜,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他又意识到自己的步伐迈小了,于是他赶紧与青岛市有关部门谈判,又签下了购地6.6公顷的协议。之后不到一个星期,青岛市决定修建由市区到黄岛的海底隧道。这一消息传出后,黄岛经济开发区变成了一个经济热点,那里的地价一升再升。就在孙寅贵在青岛市政府办理购地手续时,有一位商人表示愿意用2000万元的高价把6.6公顷的土地买下来。而孙寅贵却回答说:“对不起,你就是出3000万元的大价,我也不会卖的。”
当时孙寅贵又捕捉到了一个政治信息,韩国外相近日将来中国访问。如果中国与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青岛就必然会成为韩国商人最先要在中国抢占的滩头阵地。
因为正如孙寅贵所料,韩国外相访问北京,没两天就谈妥了建交问题,双方签署了建交公报,而且卢泰愚总统不久后也将访华。
消息传出后,黄岛的地价可以称得上是一涨再涨。孙寅贵那块花了500万元买来的土地,现在至少升值为6000万元了。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明令规定不能从国外进口小卧车。日本人研究这一政策后,将小卧车做了小小改动—后面加了个小货厢—其实就是把后备厢打开—前面和小卧车完全一样。结果这种稍加改动、造型奇特的“客货型”小车长驱直入中国市场。
后来,不少大城市交通部门为缓解市区行车难的问题,国家又制定政策:载重1.5吨以下的小汽车可以进城,超此限者未经特批不准驶入市区。这个规定给一些汽车经营厂商带来致命的打击,然而日本厂商却又从中悟出了门道: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了载重1.25吨的丰田车到中国试销,随即被抢购一空。
由此看来,作为企业适时研究政策的确是赚大钱和发展企业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上乘之法,上上之策。
政策是各级政府意志的一种体现,它还带有强劲的“势能”,用活一项政策可以救活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用活一项政策可以迅速发展壮大一个企业。
政策里面有“黄金”,就看你怎样发现并挖掘它;政策里面有商机,就看你怎样瞄准目标而抓住它。政策和法令的变化常常导致市场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有时政策就是新的机遇。一个善于抓住政策走向的企业家,一定能抓住企业快速发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