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经学博采录
12325700000023

第23章 卷五(1)

孔幼髯,名广林,字丛伯。山东曲阜廩贡生,署太常寺博士。博雅好古,治经专治郑学。著有《周礼臆测》七卷、《仪礼臆测》十八卷、《吉凶服名用篇》七卷[1]、《禘祫觿解篇》一卷、《明堂亿》一卷、《士冠礼笺》[2][1]“七卷”,按,《吉凶服名用篇》实为八卷,叙录一卷。《辛巳丛编》本作“九卷”是。

[2]一作“《仪礼士冠礼笺》”。

[3]一作“《通德遗书所见录》”。

[4]凡上所列各书共计一百三十卷,与原文所说一百三十二卷不合。

[5]《清史稿·艺文志》作“《春秋公用通义》”。

[6]书名当作“《礼学卮言》”与“《经学卮言》”两种。一卷、《通德郑氏遗书所见录》[3]七十二卷、《延恩集》一卷、《幼髯韵语录存》一卷、《外集》一卷、《温经楼游戏翰墨》二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4],凡四十四万五千余言。年二十六即绝意进取,闭门著述。阮文达尝谓“海内治经之士无其专勤”云。年七十余卒。

博士,顨轩检讨之兄也,检讨之学出于博士。检讨弱冠成进士,官翰林,而博士仅摄世官。检讨所著《公羊通义》[5]、《大戴礼记补注》、《礼学·经学卮言》[6],著录《皇清经解》,风行宇内。所著《诗声类》、《少广正负术》、《仪郑堂诗文稿》亦久经刊行。而博士所著书,以卷帙浩繁,屡刊不成,惟一二藏书之家存其稿本,不绝如线。检讨之子名昭虔,字元敬,号荃溪。早成进士,入翰林,历官至贵州布政使,屡掌文衡,爱士若渴,博通经史,能读父书。而博士之子不显,何事事相殊若此?岂检讨年仅三十五而博士寿考康彊,此独擅五福之首,故诸福为之贬损欤!

然儒者苟盛业不朽,修短又所不计也。陈恭甫《五经异义疏证》征引博士之说甚多,盖《郑氏遗书所见录》中语也。今酌录之,以觇梗概。《五经异义》云:“王者一岁七祭天[1][1]引文原作“七祭天地”,现改正。

[2]注文原作“高辛氏之出,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

[3]“王衡”当作“王权”。

[4]今本《尔雅》无“翟”,《十三经注疏正字》云:“案《释鸟》云:‘鸐,山雉。’”

[5]《辛巳丛编》本作“《笺》不易《传》”是。

[6]《驳五异义》原引“谨按”两字前无“许慎”二字。

。仲春,后妃郊禖。禖,亦祭天也。”博士曰:“《月令注》云‘高辛氏之世,玄鸟遗卵,娀简狄吞之而生契[2]。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郑君不言于郊,则是不以禖为祭天矣。焦乔①答王衡[3]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祀之以配帝,谓之高禖’,盖非郑义。”《异义》:“《公羊》说乐《万》舞,以鸿羽取其劲轻,一举千里;《毛诗》说《万》以翟羽;《韩诗》说以夷狄大鸟羽。谨案:《诗》云‘右手秉翟’,《尔雅》说‘翟[4],鸟名,雉属也’,知翟,羽舞也。”博士曰:“《诗毛传》云:‘翟,翟羽’,《笺》不异《传》[5],则郑亦与许君义同。”《异义》:“《公羊》说讥二名,谓二字作名,若魏曼多②也’,《左氏》说二名者,楚公子弃疾弑其君,即位之后改为熊居,是为二名。许慎[6]谨案:文武贤臣有散宜生③、苏忿生④,则《公羊》之说非也,从《左氏》义。”博士曰:“案《曲礼》‘二名不偏讳’,郑注引《檀弓》‘言在不称征,言征不称在’释之,不云二名非礼,则亦从《左氏》义也。”

《异义》:“卿得世不,《公羊》、《穀梁》说‘卿大夫世则权并一姓,妨塞贤路,专政犯君,“专”本误作“事”。故经讥周尹氏、齐崔氏也’。《左氏》说卿大夫得世禄,不得世位。父为大夫死,子得食其故采,而有贤才则复升父故位。故《传》曰‘官有世功,则有官族’。谨案:《易》爻位三为三公,二为卿大夫。曰食旧德。食旧德,谓食父故禄也。《尚书》‘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不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绝尔善[7][7]《尚书·盘庚上》原文作“予敢动用非罚”,又“绝”,原文作“掩”字。’。《论语》曰‘兴灭国,继绝世’。国谓诸侯,世谓卿大夫。《诗》云‘凡周之士,不显亦世’,《孟子》曰‘文王之治岐也,仕者世禄’,知周制世禄也。”郑《驳异义》引《尚书》“世选尔劳”,又引《诗》刺幽王绝功臣之世。博士曰:“《诗》‘不显亦世’,《笺》云‘其臣有光明之德者,亦得世世在位’,《箴膏盲》云‘公卿之世立大功德,先王之命有所不绝’[1][1]引文原作“公卿之世立者有功德,先王之命有所不犯。”者,是郑以世禄其常有功亦得世位,与许微异。《王制·正义》云郑不驳指世禄言,《左传·正义》又引《驳异义》云云则据世位也。”博士说经盖多类此[2][2]清人孙星衍作有“五经异义驳义及郑学四种叙”,陈寿祺作有“五经异义疏证自序”、皮锡瑞作有“驳五经异义疏证自序”,分载《孙渊如外集》卷二、《左海文集》卷六、《师伏堂骈文》卷一,可参考。

[3]《清史稿·艺文志》作“《红榈书屋文稿》北卷、《诗稿》四卷”。

[4]孔继涵《微波榭丛书》作“《春秋地名》”。

博士有从叔名继涵,字体生,又字补孟,号荭谷,别号南洲。乾隆辛卯成进士,官户部主事。早岁告归,奉母著书。于天文、地志、经学、小学、算学之书,无不博综而详考之。所著有《考工车度记》、《补林氏考工记》、《解勾股粟米法》、《释数》、《同度记》各一卷,《水经释地》八卷,《红榈书屋诗文集》六卷[3],《斲冰词》三卷。遇罕传之本,必为之校刊。所刻《微波榭丛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算经十书》,杜预《春秋长历》、《春秋土地名》[4],赵汸⑤《春秋金锁匙》,宋庠⑥《国语补音》,赵岐《孟子注》,《休宁戴氏遗书》共若干卷。交游遍天下,尤与戴东原庶常、卢召弓、翁覃溪两学士相善,讲析考证不遗余力,惜年四十五而卒。壬子之秋,予获交博士从孙绣山舍人于京师,稔知博士之学,并闻舍人云博士遗书稿本藏于家,汉阳叶润臣⑦舍人曾录其副云。绣山舍人名宪彝,道光丁酉举人,官内阁中书,以文学见称于世。尝辑存《阙里孔氏诗钞》,《曲阜诗钞》共若干卷刊之,自著诗文稿共若干卷。又以先儒陆道威⑧尝著论谓“王者宜藏书”,于孔氏一代典章文籍录送其贰,凡书皆萃焉,以为斯文之宗主。乾隆间,诏修《四库全书》,分缮七部,藏于文渊阁、圆明园、热河、盛京及扬州、金山、杭州诸处,以嘉惠来学。阙里阙焉,舍人因商之宗公,于奎文阁制大厨七,阮文达属以角、亢、氐、房等字编之,将求海内经籍藏之阙里。舍人又于京师公邸建致经堂先庋之,俟盈筐则载以归云。

浦城黄香塍征君,名蕙田,道光己亥举人,何子贞师典试福建所取士也。辛丑岁,英吉利寇福州、夏门,当事者剿抚失宜。征君徒步走京师,伏阙上书论利害,得诏回闽。与大吏筹议,词气激切,为时所嫉,不竟其用而止。咸丰改元之初,举孝廉方正,加六品衔。征君品高学博,目空一切,真气逼人,见之者无不起敬。壬子春夏间,其同年林芗溪博士屡为予道之。癸丑春,征君会试来京师,特访余于旅舍。自后时相过从,讨论经义,多闻所未闻。所著有《周易通史精义》六卷,集诸史之事以证《周易》也;《周礼类官精义》六卷,以类分官,如理财、用人之等,集群经注疏及众说而发明之;《学庸考定》二卷,考定《大学》、《中庸》章次也;《尔雅附编》四卷,自《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字林》以下诸书训诂,依义补编,以附《尔雅》之后;《十三经音义补》六卷,补群经之音义也;《十三经集字音释》四卷,其体例略仿《经典释文》,凡异文、异义、异读、异音皆详释之;《经字补韵》一卷,凡群经之字韵书未收者,辑而存之;《双声韵母》六卷,尽收双声之字,以三十六字母为纲,而一母以四声分之;《叠韵类音》六卷,凡叠韵二字今韵未收者,并收之;《六书补义》一卷,以《说文》为纲,而发明六书之义;《易诗学记儒行老庄屈宋文选古音读》四卷,考诸书之古音也;《古韵音据》一卷,据音以定古韵也;《柘浦方言双声叠韵》一卷,纪浦城方言之双声叠韵也;《字体点画辨微》二卷,据《说文》以辨正字体也;《反切指迷》一卷,指明反切之学也;《音字考正》四卷,考正正字通也;《联字考义补》一卷,征君乡人林鉴塘春浦⑨著有《联字考义》一书,诸联字如脂膏、囊橐之类,略有遗漏,特著此书以补之。所著共五十六卷。其说经也,专尚新颖,自谓近著各书无一语取诸人云。

林芗溪又言其乡侯官林樾亭⑩孝廉乔荫,著有《三礼陈数求义》十二卷[1][1]《清史稿·艺文志》作“《三礼陈数求义》三十卷”。,为陈氏《礼书》之支流。其论田制,辨正沈冠云《周官禄田考》之说,最为精确。伊弟香海编修树蕃,幼有神童之目,甫弱冠入翰林,典试浙江,所取多实学之士。说经之文不多,而《祭仪》、《禘祫》等篇最为精妙,诗才尤超越。惜不永年,卒时仅三十有二。侯官又有林钝邨孝廉一桂,乾隆己亥举人。少家贫,以香照读,学竟成。博极群书,著有《周礼私记》五十卷,多采近儒之说,极为赅洽,惜少折衷。又著有《周礼简明经说》四卷、《读书札记》十卷,藏于家。陈恭甫编修称畏友焉。侯官又有郑茂才天鋂,乾隆中人也。赋性绝人,过目之书,卷页次第一字不爽。无书不读,精于天文、算术、舆地之学,尤熟本朝掌故,时人号曰“书笼”。说经之文甚多,考证精确,惜皆散佚。又闽县有萨檀河大令玉衡,由举人官知县。博雅好古,著有《檀弓小记》、《檀河日钞》共若干卷,并厄于火。又注族祖萨雁门诗集刊行。亦工诗,雄博与梅邨、竹垞相似。又瓯宁有万虞臣舍人世美,由进士官中书,精熟《十三经》义疏,尤长于天文算术。所著有《岁躔考》二卷,陈恭甫《五经异义疏证》多采之。

又兴化有王怀佩孝廉捷南,嘉庆甲子举人。就职国子监学正,博通群经,尤精《诗》、《礼》,所著经说未梓。咸丰五年在籍团练,剿匪遇害,奉旨照阵亡赐恤。又闽县有何岐海孝廉治运,嘉庆丁卯举人。家饶于资,藏书至七万余卷。日以经籍自娱,书史之外别无嗜好。著有《何氏学》四卷,札记体例,语多新颖,已付梓人。又为《公羊春秋》之学,惜未成书。又福安有王教谕锡龄,弱冠举于乡。治《春秋》,著有《三传异同考》二卷。又惠安有陈念庭主事金城,由道光壬午举人官兵部,治《虞氏易》,著书尚未梓云。

钱塘严厚民上舍杰,阮文达授经弟子也。在吾粤编刻《皇清经解》一千四百卷,体例舛误,如翟晴江教授《四书考异》原本总考、条考各三十六卷,上舍删去总考,但刻条考。任幼植侍御《弁服释例》原本卷首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弁服表》一卷,上舍亦删去不刻,至所编《经义丛钞》,自署己名。倘得近人说经之文零篇剩简,统为编辑,略如总集,自是大观。乃编诂经精舍、学海堂《文集》二书,已觉未当,然犹曰总集也。若洪筠轩州倅《读书丛录》、《礼经宫室问答》、《孔子三朝记注》三书,何为概行编收耶?尤可异者,顾震沧祭酒《春秋大事表》,书以表名,表自可贵,乃上舍尽删其表,但存表叙论说。又若各书原序、总目,皆当日著书之纲维,守先待后,自不可缺,乃上舍亦删去之。凡若此类,更仆未终,世多非之,洵公论也。然上舍以校书精审为文达所重,《揅经室集·题严厚民书福楼诗》云:“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自注云:“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者也。”闻文达此言,知读书固在精矣。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卷,目录一卷,南城王君实斋聘珍著。其言曰:“大戴与小戴,同受业于后仓,各取孔壁《古文记》,非小戴删大戴,马融足小戴也。《礼察》、《保傅》语及秦亡,乃孔襄等所合藏,是贾谊有取于古记,非古记采及《新书》也。《三朝记》、《曾子》乃刘氏分属九流,非大戴所裒集也。”阮文达尝从翁覃溪学士得识王君,文达称其厚重诚笃,有古人风,无南人浮竞之习,延教家塾弟子者有年。王君书成,属序于文达,文达谓:“其校经文,专守古本为家法,有惩于近日诸儒妄据他书径改经文之失。其为《解诂》,义精语洁,恪守汉法,多所发明,为孔撝约诸家所未及。能使三千年孔壁古文无隐滞之义,无虚造之文,用力勤而为功钜”[1][1]清人阮元作有“王实斋大戴礼记解诂序”,凌廷堪作有“大戴礼记解诂跋”,分载《揅经室一集》卷十一、《校礼堂文集》卷三十,可参考。又,阮序“经文”、“解诂”后均有“也”字。云。文达又属王君别为《大戴记》作释文数卷,未知其成书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