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学读本(五)
12323600000005

第5章 苏轼和苏门文学(2)

⑧ 书教:文书和告示。

⑨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字没有文采,文章就传播得不久远。

⑩ 疑若不文:怀疑没有文采。

胜用:用尽。

正言之:直截了当地说。

雕虫篆刻:指雕琢字句。

变其音节:改变讲究音节的赋体而用散文体。

升堂有余:已经超过升堂的境界。

乃以赋鄙之:扬雄因为贾谊作赋而鄙视他。

比:类。

惠力法雨堂:惠力,寺名。法雨堂,惠力寺中殿堂名。谢民师曾请苏轼为该堂写字。

局迫:狭小。

念亲:思念亲人。

编后小语:

可以说,大凡经典之作没有不与比喻结缘的。著名的散文家秦牧曾一语道出比喻的妙,把比喻称为点石成金的魔杖。读苏轼这封五百多字的书信,多次为他设喻的新颖贴切而拍案叫绝。文中五处比喻无一不佳。如以“隔世人”比喻刚刚遇赦从海南北归的自己,悲凉中见谐趣,塑造出一个在特定环境中落寞、迷惘而又风骨卓尔的知识分子形象。尤其是以“行云流水”喻说文风,以“系风捉影”喻说把握描写对象特征之难,不仅避免了说理的繁冗,给人以直观、亲切、醒豁的印象,而且概括了古往今来无数作家的创作甘苦和构思经验。它们和这封信中提出的几个卓有建树的理论主张一起,成为后代许多文学创作中的治学追求和评论时的重要依据。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题解:

苏轼被派到陕西任职,弟弟苏辙想到他一定会经过河南渑池,就给哥哥写了一首诗《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渑池,是现在河南省的渑池县。当年兄弟俩进京赴考时,曾经经过此地,并且曾寄宿在一寺庙里,还在庙里的墙上题写了诗句。苏辙也曾被派到渑池当主簿,但后来考上了进士而没有到任,所以他才说“曾为县吏民知否”。整首诗透露出苏辙浓浓的怀旧之情,他想起了过往的种种,想起了上次经过渑池的时候,是兄弟相伴,但这一次却是苏轼独自一人前往,因此对人生飘忽不定的际遇有些感慨。苏轼收到后,就回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①,坏壁无由见旧题②。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③嘶。

【注释】

① “老僧”句:老僧,名奉闲。僧人死不用墓葬,常是火葬后造一小塔以藏其骨灰。

② “坏壁”句:作者和弟弟苏辙曾寄宿过渑池县寺,还在庙里的墙上题写了诗句。

③ 蹇驴:指病驴、疲驴。蹇,跛足。

编后小语:

当我们问自己人生是什么的时候,这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或许我们只能回答人生像什么。苏轼用新颖独特、巧妙妥帖的比喻告诉我们:人生如同雪泥鸿爪,鸟儿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留下了指爪的痕迹,但它飞去之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要往东还是往西呢?把对人生的哲学解释表达得如此空妙而有趣。诗的后四句是在应和苏辙之余说:还记得我们过去所经历的困难与做过的努力吗?前路茫茫,回想前尘往事,我们感到困乏孤寂。虽然旅程中,相伴我们的,只有疲驴孤独的鸣叫声,但是,还是应该勇往直前的,更应该积极乐观地迎向未来的人生旅程。苏轼的诗,常常藏有耐人寻味的道理,仔细咀嚼,总能让人心领神会。人们经常引用的“雪泥鸿爪”一词,便是从苏轼这一首诗中而来。

初到黄州

苏轼

题解:

作者因“乌台诗案”被关押达三月之久,元丰二年(1079)底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职。从题目可看出是他初到黄州所作,它流露出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严峻生活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自笑平生为口忙①,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②知鱼美,好竹连山③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④,诗人例作水曹郎⑤。

只渐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

① 口忙:语意双关,因言事得罪被贬谪,兼指下文“鱼美”、“笋香”的享受。

② 长江绕郭:黄州在长江北岸,三面环水。

③ 好竹连山:黄州多竹。

④ 逐客:逐臣。员外,散官,正员之外的官,是闲职。置,安插。

⑤ 水曹郎:隶属于水部的郎官。梁时何逊、唐时张籍、宋时孟宾都做过水部的郎官,他们都是诗人。

编后小语:

苏轼写这首诗时四十六岁。他二十三岁时初就科举,名满天下。然而二十多年来,非但没有功成名就,反而蹉跎至此。壮盛之年自称作“老”,并言“荒唐”,看似轻松诙谐,在自嘲的口吻背后也有难言的自伤之情。颔联描绘初到所见,紧扣诗题,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颈联以自我安慰之笔写身为闲官,何乐而不为?更以古今诗人自喻。尾联反话正说,按宋惯例一部分官俸用实物折价抵算,苏轼为检校官要用酒袋抵薪。这点睛之笔,在风趣中带讽刺,为诗带来喜剧色彩。在复杂、微妙的内心感情中,诗的内涵显得深厚,呈现了苏轼一贯的人生态度,那就是不管遭受多大的迫害和打击,也始终保持旷逸豁达的人生态度。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题解: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潘,指开酒店的潘大临;郭,指卖药的郭遘。他们是苏轼到黄州后结交的新朋友。女王城,在黄州东十五里。前韵指《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一诗。

东风未肯入东门①,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③,故人不用赋招魂④。

【注释】

① “东风”句:城中还无春色。

② 江城:指黄州,因黄州在长江边上故名。酽:味道浓厚。

③ “已约”句:暗示安心于此。

④ 招魂:《招魂》是战国时屈原的作品。此句说,老友不必可怜我受贬谪而设法调我回京。

编后小语:

本诗写温馨难忘的朋友之情。与旧友重游旧地,旧事却已如春梦逝去,这个惹人的烦恼只好任友情的温馨去轻轻地排遣消融了。怀念故人,无不是往事如烟消散,纵然有些微痕迹,勾起回忆,亦已是如梦的恍惚。苏轼通过新鲜的比喻将难言之事、理、感受等非常形象地写出来。例如“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比喻。大自然犹如永恒的坐标,以“年年春风”,对“匆匆过客”。因此,对生命的短暂,对人事的得失,也就没有眷念、悲哀的理由,只要在世,就放宽胸怀,平常而自然地生活下去。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题解:

作者被贬惠州后,又被贬到海南岛上的儋州。元符三年(1100)五月,因遇大赦,才移任廉州(今广西合浦)。这年六月渡海北归,写了此诗。

参横斗转欲三更①,苦雨终风也解晴②。

云散月明谁点缀③,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④,粗识轩辕奏乐声⑤。

九死南荒吾不恨⑥,兹游奇绝冠平生⑦。

【注释】

① 参、斗:星座名。横、转:星转动。

② 苦雨:久雨。终风:从早刮到晚的风。也解晴:也懂得放晴。

③ 谁点缀:典出《晋书》。谢重陪王道子夜坐,当时月色明净,道子叹为良景,谢重却说:“不如微云点缀。”道子因戏说:“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太清邪?”

④ “空余”句:典出《论语》,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此句意为政局升平,我已渡海内迁,不必再叹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了。

⑤ 轩辕:指黄帝。《庄子》的《天运》篇记黄帝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并借机发挥了“一生一死”、“变化齐一”的老庄哲学。此句指由渡海声涛联想黄帝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说自己此次南谪,粗识老庄忘得失、齐荣辱的道理。

⑥ 九死:屡次濒临死境。

⑦ 兹游:此次南贬。冠平生:平生第一。

编后小语:

终于得以渡海北归了,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内心的兴奋之情。全诗融情入景,借景写情,显现作者履险如夷,破忧为喜的开阔襟怀。且用典妥帖,对仗工整,语带双关,值得细细品味。

水龙吟

次韵①章质夫《杨花词》②

苏轼

题解: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全篇层层铺叙,句句都是寄托之笔,且把杨花、思妇、“我”,这三种本来毫不相干的形象加工锤炼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全新的艺术形象。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萦④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⑤。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 次韵:指依照一首诗词所和,称次韵。

② 杨花词: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杨花,指柳絮。

③ 有思:有情意。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④ 萦:缠绕。

⑤ 缀:连缀。

编后小语:

斯人远去,杨花纷飞,似花非花,便如那美丽少妇的幽怨。丽人伫立庭院,痴望那即将消逝在庭院围墙内的随风飘舞的杨花,可是也要尾随它而去?愁思起,柔肠转,浅唱低吟。泪眼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惜花人何在?

后人评说苏轼之词豪放旷达,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而歌,然而这首直追风流才子柳永的绝妙好词,却极为精致细腻,其境界更是空灵婉约,幽怨缠绵,精妙绝伦。

西江月

梅花

苏轼

题解: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玉骨那愁瘴雾①,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②幺凤③。

素面常嫌粉④,洗妆不退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⑤。

【注释】

① 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 绿毛:似鹦鹉但更小的珍禽。

③ 幺凤:鸟名,即桐花凤。

④ 涴:沾污。

⑤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编后小语:

梅花历来以其优雅的姿容、高贵的品性成为众多词人吟咏的对象。在这首咏梅词中,梅花仿佛化身为一位清丽秀雅的佳人,拥有冰雪般的身姿,仙子般的风韵,不施粉黛,素面唇红。她历尽风霜苦寒,质本洁来还洁去,在春天到来之前便消逝长空,终不与梨花同梦,其洁净孤高之品性可见一斑。东坡在此词中以气质高雅之梅花比喻超尘脱俗之佳人,寄托了无限追忆与情思。此词也因其空灵蕴藉之意境,被《词品》的作者杨慎誉为“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望海潮

秦观

题解: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分界,随感情发展的需要,一气呵成。以今昔之殊,抒盛衰之感。全词以写景为主,只从“东风暗换年华”、“重来是事堪嗟”二句透露身世之悲,体现秦词之和婉风格。

作者信息: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

梅英疏淡,冰澌①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②俊游,铜驼③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④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⑤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① 冰澌:冰块。

② 金谷:金谷园,在洛阳城西北,晋石崇所建,常在其中宴饮宾客。

③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洛阳宫门前四会道口置铜驼,夹路相对,时对铜辽街。

④ 西园:洛阳名园。汴京也有西园,此借指汴京的名园。

⑤ 是事:事事,凡事。

编后小语:

“东风暗换年华”,“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寥寥几笔,便委婉地道尽诗人才华被人所赏识,而在政治上由于党派失利而遭到贬谪后的感伤。从上阕中的用字“疏”、“淡”、“暗”、“细”、“乱”和下阕的“夜”、“碍”、“妨”、“渐”、“斜”、“暗”中这些选词中可窥见秦词委婉含蓄、清丽淡雅的风格,读之如饮龙井,滋味淡雅却又在心间隽永不褪。比如,作者用一句“东风暗换年华”,表面上写眼前自然界景物之变化,实则一语双关,把一个失势党人的无奈无力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东风吹,春意浓,白絮飞,蝴蝶舞,本来应该正是才华横溢的作者大展抱负的时候,可惜春好却不愿到这失势渐老的人家,令人感慨无穷。

满庭芳

秦观

题解:

据说此词作于会稽(浙江绍兴),作者当时三十一岁。《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此说与本篇内容相合,当属可信。上阕写离情,回忆往昔,不胜惆怅;下阕写临别赠物留念,并托疚意。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①。暂停征棹②,聊共引③离樽④。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⑤。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⑥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⑦,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 谯门:谯楼,城上的高楼。

② 棹:船桨。

③ 引:持、举。

④ 樽:酒器。

⑤ 销魂:极度伤心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