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12317500000010

第10章 提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资源(2)

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内容,实现拓展课教学的过程平等根据教育公平的要求,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实践性,努力改进课程实施过程,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在拓展型课程学习中自我实现与个性发展的需要。

拓展型课程教学实施有别于基础型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以模块形式呈现,一门课程之中包含着不同的内容模块,它们之间往往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了最初的课程选择权,已经选择了自己乐于参与的拓展科目,学生进入某一课程的学习阶段后,仍然具有多次选择机会。

1.学生可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模块

例如,“上博印象”课程之中就包含了“钟鸣鼎食”、“魅力莲花”、“君子之玉”、“软陶制玉”等模块,这门拓展型课程主要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展,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选择其中的某个模块,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探究过程。这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细化与选择,是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选择,学生不会因为选择了某门课程,而被动接受课程中的全部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环节还可以进一步体验自主、体会平等。

2.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生个性差异十分明显,不同学生的能力表现各不相同。尽管不同的学生可能对某类知识有着同样的志趣,但是他们对待学习过程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喜欢讲讲说说,也有学生喜欢动手制作,有的学生喜欢独立学习,也有学生就喜欢与同学合作……为此,拓展型课程教学环节也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种选择。教师要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中为不同学生创设平等参与的机会,重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天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来自一线拓展教学的案例有很多,如“青铜器纹饰”拓展课,因为教学之中需要学生动手画画、查阅资料、展示交流等,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展开学习过程,学生很开心自己在小组中获得表现机会,而且是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

三、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实现拓展课教学的结果平等我们如果从拓展型课程实施与评价角度看,课程的育人价值实现的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程度,即学生获得平等教育机会的满足程度。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可以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体验的课程等不同层次的存在形式。他强调课程实施要关注每个层次的课程对不同学生发展机会的影响,换言之,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从不同层次的课程之中获得均等的个性发展机会。课程评价伴随着整个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能否从中获得平等的机会。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以分数为主,测试占据课程评价的主导地位。虽然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价并不反对使用分数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但是,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应该更加提倡有个性的激励评价、注重过程性的自我评价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应该因学生不同而有所区别,让学生在课程实施的结果中感受自己被平等关注。

1.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拓展型课程尤其是学校的自主拓展型课程,学生基本上走班学习,学生自我评价阶段、内容与途径多种多样。在常规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可以边教学边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将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可以偏颇。

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关注,也可以是整体的、系统的、有策划的。“嘉年华”课程模式下的拓展型课程学习评价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学校利用拓展型课程走班授课的集中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游园”活动。在“游园”活动中,学生既有展示交流自己所学课程学习成果的过程,也有走走看看,观摩其他课程学习成果的过程。在“游园”活动中,学生将自己认同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与同学分享,与此同时,也能够从前来分享自己成果的学生数量、热情、互动程度“反观”自己学习成果对他人的影响情况,成为学生人人乐于参与、人人踊跃展现自我的自主评价过程。

2.学生获得参与评价课程的机会

人们把“座位、同学、教师、参与学的机会”看成是影响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关键变量,这四个变量对于拓展型课程教学而言,“学生参与机会”对于实现拓展课教育公平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参与机会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更体现在学生对课程发展与完善过程的参与,也就是说,学生应该获得参与评价课程的平等机会。

“嘉年华”课程模式就是学生平等参与课程评价的真实写照,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观察过程、填写课程评价量化表格、记录同学们的游园方向以及在不同科目现场的驻足时间,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参与评价之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有理由喜欢“嘉年华”课程实施模式,因为,学生在“游园”中均获得充分实践和体验机会,体验不同角色——展示者、讲述者、倾听者、探秘者、观众等;体验环境的变换,富有新鲜感;体验悬疑十足的挖宝和探秘过程。因为自主拓展型课程多数是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吸收所有学生参与课程评价过程,方能够站在学生身心发展的立场完善课程。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教育公平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实现拓展型课程的教育公平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拓展型课程的自身特点,把“为学生提供选择”和“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作为促进拓展型课程教育公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在拓展型课程建设中寻找更多的、更有影响力的课程实施策略。

探索7:尊重审美感受差异,为学生

提供多种选择作者为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陈路。

美术学科的教育是一个关于视觉审美的教育,通过美术教育来提高学生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然而,审美又是一个个体的行为,是每一个个体与众不同的感受,所以必然存在差异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视觉审美感受性的差异是体现美术教师教育公平意识的一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绘画意愿,提供可选的表现对象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限定绘画的对象,以限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但课堂上总有学生会问:“老师,我可以画别的吗?”面对这样的问题,一般教师都会给予否定的回答。那么,教师是否想到了这样的问题反映的是学生缺乏绘画的意愿,或对表现的对象缺乏兴趣,或对表现的对象缺乏感知的经验。而兴趣与经验恰是学生创意表现的基础与动因。数字绘画能否考虑到学生的绘画意愿,提供可选择的表现对象,使学生的作品充满个性呢?

1.案例描述:“水果娃娃”

“橙子是我最喜欢的水果,我想把橙子变成可爱的水果娃娃”,老师示范着在文件夹中找到橙子的照片,并在Artrage绘画软件的界面中打开画面,然后点击喷枪工具,给橙子添画了圆圆的眼睛,又用粉笔工具给橙子添画了嘴巴、鼻子和耳朵,还给橙子添画了四肢和服饰。照片上的橙子变成了表情丰富、动态传神的水果娃娃了,教室里传出一片惊叹声。

“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已在桌面上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水果文件夹,你可以打开,找到你最喜爱的水果,用Artrage绘画软件中的画笔工具直接添画。”老师话音未落,学生们纷纷打开了文件夹,寻找自己最喜爱的水果,有芒果、草莓、西瓜……不一会儿,课堂里多了许多水果娃娃,学生们的脸笑得像水果娃娃一样可爱。

2.案例分析

这是一堂低年级的绘画课“水果娃娃”,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在照片上直接添画人物的五官、动态和服饰,将水果拟人化,赋予水果以人的神态、动态与情感。运用Artrage绘画软件可直接在照片上用各种画笔工具添画,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教学中教师预设一个文件夹,学生可以从中自由地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水果照片,选择最能引起他们联想和想象的绘画对象,每一位学生的绘画意愿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空间得到了保证。学生作业完整美观,这也是用传统绘画工具所无法实现的。

二、尊重学生的感受差异,提供可选的画面效果画面的效果取决于构图、肌理与色调,学生对自然物的感知存在感性体验上的差异。同样,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也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人喜欢平稳的构图,有人喜欢柔和的色调,有人却对表现对象的肌理感受深刻、兴趣浓厚。教学预设中,能否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效果,尊重每一个学生感受的差异呢?

1.案例描述:“海边小景”

“点击缩放工具,你可以看到所画椰树渐渐可以变大或变小,你可以观察自己的画面调整椰树的大小。点击移动工具,还可以搬动椰树的位置,我们的画面构图可以利用这两个按钮不断调整,直到你自己满意为止。”看完教师的演示。学生们顿时忙碌起来,那从未有过的体验让他们欣喜。

“请你打开色块枪工具,试试按钮,看看喷出的彩点有什么变化?”老师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可以变化色点的大小!”“可以变化色点的形状!”“可以同时喷出多种颜色!真漂亮啊!”

“设置笔的压力为1%,色块大小为16%左右,色块形状为圆形,多色选项为8%至12%。你可以从采集器中选择一组颜色保存在调色板中,选择图层选项中的在此图层上制作模板,选择倒转模板色块枪选择颜色喷背景,然后移除模板。背景与主题的色彩搭配有色彩倾向,你喜欢哪种色彩倾向的画面?”老师的话音未落,教室里你一言我一语。“我喜欢蓝色的,宁静舒适!”“我喜欢橙色的,温暖的感觉!”“我喜欢绿色的,看上去很舒服!”

2.案例分析

Artrage绘画软件中的模板工具的强大功能给了学生重新构图的机会,这是传统绘画工具所无法做到的。重新构图正是尊重了学生审美感知的特点,使学生想象构思的过程变为一个可视的构图调整过程,为学生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知经验提供了可视的思考过程。教师还引导学生研究色块枪工具的调节按钮,主动发现色块枪工具大小、形状和色彩上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在掌握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尊重自己的审美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表现效果。画面色调的控制一直是绘画教学的难题,在数字绘画中,教师呈现不同色调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欣赏中感受色调情感传递所带来的愉悦,并选择适合自己情绪的色彩,充分体现尊重学生视觉审美感受性的差异。

三、尊重学生的感知特点,提供可选的表现方式每个人感知客观事物的方式不同,有人过目不忘,形象记忆能力较强;有人观察细致,善于从相似的事物中发现差异;也有人对客观事物的形与色缺乏敏感性。在教学预设中,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感知差异,提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1.案例描述:“秋天的梧桐树”

“秋天到了,路边的梧桐树呈现斑斓的色彩。你能将秋天树叶的颜色储存在调色盘中吗?这里有三种方法可供你选择。”老师边演示,边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选色方法:“方法一:记忆法——秋天的梧桐树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颜色?你可以在颜色采集器中找一找,点击后储存在调色盘中。方法二:观察法——你可以在文件夹中打开一张参照图像,观察照片中秋天树叶的颜色,并在颜色采集器中找到相同的颜色,然后储存到调色盘中。方法三:吸色法——用工具栏中的吸管工具吸取参照图像中秋天树叶的颜色,直接将吸取的颜色储存到调色盘中。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你找准秋天树叶的颜色呢?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找色。”

2.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