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中的提供选择
“选择”是指从多种备选对象中进行挑选与确定,同挑选、选取、筛选等词汇意思相近,适用于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对象中来进行确定。唐震在《接受与选择》一书中指出“选择”具有两种属性,即选择就是对同一指向的不同对象做出抉择;选择就是自我在对象关系中置于主动的地位。叶千华在《人生选择是关键》一文中写道:“说选择,我们人人事事都在选择之中,选择取舍、选择得失、选择进退、选择好坏、选择对错、选择美丑等。这些选择都有个条件问题;允许不允许选择,有没有选择,能不能选择,要不要选择,会不会选择等都是个能力问题。”
我们认为,“提供选择”是指教师在“教学公平”思想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公平合理地分配各种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辅导形式等),给学生更多自由和主动选择的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合其发展的一种教学意识和行为。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首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选择权利的认可,即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其次,体现了教师追求教学多样化的自觉,会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不断探索;最后,反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会选择中提高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由此可见,“提供选择”是教学公平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课堂教学中的“提供选择”就是实施体现差异的教学。“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强调学生的个别指导,而且还强调在教学中要提供学生多种选择。因此,课堂教学要真正公平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让课堂教学实践都成为“正时间”。具体而言,做到课堂教学中的提供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提供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提供学生课堂练习的选择等。
二、课堂教学在提供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上海市黄浦区课堂教学上的教育公平问题已逐步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研究教师能否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平等地对待不同个性、特长及发展水平的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广大教师对教学公平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1.学习内容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或者有时无法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通常将同一内容同时教给兴趣不同、个性迥异和能力有差异的学生。
2.学习方式方面。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但在实际的课堂上通常会引导学生以同一种学习方法来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则毫无创造性地通过教师传授的同一种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缺乏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往往没能被充分挖掘。
3.课堂练习方面。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往往基于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目标用同一种课堂练习模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心理的感受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能力强的学生缺乏思维性的挑战,能力弱的学生缺乏成就感的获取。
上述缺乏选择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课堂教学的不公平。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落实,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兴趣的培养,以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公平合理地分配各种课堂教学资源的意识比较缺失;其次是,教师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多样化的教法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资源的能力尚显不足。
三、提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上海市黄浦区广大教师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从事大量针对课堂教学中提供学生多元选择的研究。研究中主要就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课堂练习的选择这三方面进行研究。为了全面了解我们在提供学生选择方面的做法,下面将选取教师们的具体实施案例进行展示和解读。
1.提供多样性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在课堂上,教师需设计多样性的学习内容,拓展每个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学习内容设计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的、尽可能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兴趣、特长和能力水平的学习内容。通过多样性的学习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在不同程度上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这不仅能促使每位学生乐于完成学习任务,还能让学生在公平的课堂环境里滚雪球似的慢慢建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曾经开展“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大型拓展课的选课活动本案例节选自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韩立芬:《提供选择:拓展型课程的活力所在》,未刊稿…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校园门口、楼道大厅张贴课程海报,将学校开设的所有拓展型课程列入其中,图文并茂,公示两周时间;二是利用校园网站,将供学生选择的科目挂在网上,学生利用校内外时间浏览,考察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三是学校组织开课教师深入每一个班集体,向学生介绍宣讲课程,让学生了解关于课程的更多信息,为学生做出合理选择提供服务;四是利用楼道内的橱窗,陈列多门课程以往的开设成果,让学生了解学长们所经历的课程故事;五是向学生家长发放学校课程规划和具体课程介绍,让学生获得家长的选课意见和指导。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同时,多样的学习内容迎合了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而基于学生基本发展和个性发展所采取的提供多样选择性的课程和学习内容能促进所有学生的适当发展。
2.提供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体验需求在课堂上,不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掌握的知识和实际能力是有差异的。他们往往会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保护和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达成最终的学习任务,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八年级本案例节选自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薛瑾:《美术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育公平》,未刊稿。的美术课程里有一节课是关于色彩构成的。它以象形字为媒介,请学生用彩色纸做一幅剪贴画。上课时,师生重点讨论了象形字的绘制,包括构图分割、线条布局和色彩的运用。教师通过演示,将不同颜色的纸叠在一起剪下来,然后挑选出所需要的色块,拼贴起来,再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绘制,并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完成拼接。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将绘制好的字依样剪下来了,并小心翼翼地放在一边,生怕弄乱了排列顺序找起来就麻烦了。有的同学将一张纸分割成九块,将三张不同颜色的纸叠在一起剪,就有二十七块了,之后从这些不同形状色块的纸里,挑出九张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的造型,犹如拼图一般。班中有一个特别爱思考的学生叫小张。当教师走到小张身边时,竟然发现他并没有将几张彩纸叠在一起剪,而是将分割好的色块按颜色搭配各剪了一块,这样分别剪下来的色块拼贴在一起时边缘可能会对不齐,但是他拼接得也非常完美。教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潜在的能力,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体验需求,这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公平的思想。
3.提供差异性的课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感受需求课堂练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课堂练习设计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层次的、尽可能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课堂练习,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内心的成功感得以满足。
上海市中华路第三小学的一位教师在一堂英语课上,提供给学生难易程度不同的语言学习内容。教师让学生为虚拟的购物网页上的鞋子和袜子制作广告语。在此过程中,她允许不同能力的学生各取所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选择难度适当的广告语进行模仿或创作。有的学生可以就简单的广告词或者词组进行机械性的模仿,有的学生可以就提示的核心语言将广告语填写完整,还有的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想法自行创作新的广告语。教师的课堂练习着眼点是让学生将本堂课中的所学语言能在一个特定的任务中完成语用输出。教师基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提供给学生三种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模式来完成既定的语言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都享有成功感。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课堂练习中同样要尊重学生个体,平等地给予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感受需求,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公平得以彰显。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存在着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多样性,学生的课堂练习也存在着多样性,因此教师就有提供选择的可能性。基于课堂教学公平的“提供选择”是关注个体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发展的时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自由、平等地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来自学校的实践探索
探索6:提供选择
——拓展型课程的活力所在作者为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韩立芬。
学生应学习哪些类型的课程?获得哪些性质的知识?如何向学生传递这些类型和性质的知识?这涉及教育本身内在的权利与机会问题。课程关乎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和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课程,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专家指出:“教育本身是一种促进人类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活动,教育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拓展型课程恰好体现了这种教育观念,着眼于“提供选择、激发兴趣、拓展视野、丰富经历、促进健康与个性成长”的一类课程,这类课程中常常包含着许许多多具体的拓展科目,而“提供选择”是中学拓展型课程的最根本的育人功能之一,保证学生参与拓展型课程学习的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是实现拓展型课程教学公平的三个组成部分。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科目,实现拓展课教学的起点平等起点平等是指:“人从事某一活动或享有某种资源的起始状态的一致性。”美国教育家科尔曼在他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机会”寓于某种特定课程的接触之中,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形式的教育中介。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设计者赋予学生内在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
保证拓展型课程的起点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拓展型课程的选择权并且在众多课程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学习课程,这是一个美好的教育理想,将此理想转化为现实,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选课平等的机会,我们不妨撷取来自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的课程案例,说说实现教学起点平等需要做的几件事情:首先,保证具有可选择拓展型课程科目。学校虽然不大,学生数量也不多,可是,学校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拓展型课程门类、科目却十分齐全,总共有三十多门课程,远远大于学校的班级数量。开设的课程类型涵盖了“社会人生、科技创作、逻辑思维、语言文化、体育健身、艺术修养、实验设计、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总能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
其次,为学生提供选课的途径与载体。学校开展“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大型选课活动,具体讲,选课过程分成五个组成部分:一是校园门口、楼道大厅张贴课程海报,将学校开设的所有拓展型课程列入其中,图文并茂,公示两周时间;二是利用校园网站,将供学生选择的科目挂在网上,学生利用校内外时间浏览、考察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三是学校组织开课教师深入每一个班集体,向学生介绍宣讲课程,让学生了解关于课程的更多信息,为学生作出合理选择提供服务;四是利用楼道内的橱窗,陈列多门课程以往的开设成果,让学生了解学长们所经历的课程故事;五是向学生家长发放学校课程规划和具体课程介绍,让学生获得家长的选课意见和指导。
最后,为学生提供“二次选课”的机会。学生选课的过程充满着感情因素,一开始可能出于对某个科目名称或者某个学生的推介选择了课程,经过几次学习体验之后,发现自己不是很适合学习课程,学校允许这部分学生进行二次选择。这虽然给课程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但是学校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保证学生获得自主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