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孝武皇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
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因诏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博德亦羞为陵后距,奏言:“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愿留陵至春俱出。”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乃诏博德引兵击匈奴于西河。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无所见,还,抵受降城休士。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悦,拜步乐为郎。
……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上帝让谁灭亡,就让谁疯狂。皇帝让舅哥成功,就让李陵做搬运工。
贰师将军李广利先生征大宛勉强成功,成功得勉强,虽然封侯了,但是赢得不够服众。好在当时国家用兵的机会多,将军立功的机会也就多。这一次,汉武帝让舅哥李将军再出击匈奴,好像不是为了解救苏武同学,要在现在,解救被扣押的外交官绝对是发动战争的最好理由,那个时候,汉匈长期处在战争状态,打打和和,所以出兵也用不着找什么理由。国舅哥李将军挂帅,还有一位背点的李将军,也就是名将之后李陵,被调来押解粮草。
这就和传说中的中国乒乓球队的情况有些相似,教练喜欢的,打主力,不喜欢的,水平就算高一些,到了金牌和荣誉面前,也得让,甚至干脆让你当陪练。当年湘军攻打太平军老巢天京时,也是这样的格局,曾国藩安排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为攻城主力,这剿灭太平天国的首功就跑不了了。当时,包围天京的各路人马都心照不宣,都得让着曾家老九,因为他哥曾大帅太牛了,太有面子了。战场上虽然是血肉横飞,但是轮不到你飞的时候,你还没有资格(准确地说是你的部下去飞),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也不是总有机会。
李陵对押解粮草没有兴趣,他肚子里憋着火呢,三代的火。李家三代和皇上的舅哥过不去,或者说“既生李何生舅”,就是这么命苦,就是这么点背。
后来的事就不详细说了,李陵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提出要率领五千步兵进攻匈奴,给自己压指标,还不要费用,这样的经理人老板想不喜欢也困难。我往坏处想皇上:刘皇上当时一听李陵的方案,心里一盘算,五千步兵?就是全部“翘”了,损失也不大,李陵这小子又这么邪乎,说不定能重演一次《奇袭白虎团》。要知道,当时一个骑兵要用五六匹马随队保障,五千步兵,对于皇上来说,真的省大发了。
李陵为了证明自己,把自己和部下逼绝路上了。所以,不能憋着邪火做事,不能和自己的小命较劲。
李陵最后兵败降敌,至于他当时是真降还是假降,只有上帝才知道。司马迁非要说他也知道,李陵同志是假装投降。李陵带五千步兵和匈奴主力打了照面,最后力战不敌,假装投降,以待来日,这个结论如果下了,那么,贰师将军带着汉军骑兵主力,兜一圈回来,连只兔子都没打着,怎么办?
皇上觉得舅哥窝囊,自己窝火,这个叫司马迁的史官又在这里利口嚣嚣,也是一股子邪火冒出来:“把那个噪音制造者拉出去,让他噤声!”
司马迁以为自己说的对,所以声音特响亮。问题是你对了,皇上就错了,皇上能错吗?肯定不能,结果还是你错,你错了怎么办?砍头。不想让砍?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融一下,就砍你的下头。
司马迁被执行了腐刑,也叫宫刑。宫刑和后来把正常人阉割成太监好像还有差别,宫刑只是把男性的睾丸去掉,而太监则是连外生殖器都割掉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种带有污辱性的刑罚。
司马迁不意数言获罪,身心摧残。他的痛苦流露于文字的能有万一?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茸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
以上均引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来都收在中学课本里,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也与时俱进,这篇文章是不是已经被删除了?我不知道这篇文章还能不能在课堂里诵读?这是一篇能让中国孩子变得深刻的文字。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透露了一个情节,就是他被判定有罪以后,本来可以用金钱赎罪,但是“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所以,只有接受最残酷的处罚。这件事,因为是当事人的陈述,自然不容怀疑。但是,司马迁的罪是“沮贰师”、“为李陵游说”,本质是指责皇帝的错误。这个罪该如何量刑,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什么规则标准,全看皇帝哥哥的喜怒程度。如果皇帝要你死,拿金山一座也赎不了,否则韩信等人早就拿钱买命了,皇帝要劁掉你,让你悄声,恐怕拿出钱来也是没用的。皇帝是认准司马迁没钱同时又没有人敢借钱给他,才故意增加了一个选项逗司马迁玩玩:
刘彻:A.拿钱;B.接受手术。你选择哪一个?
司马迁:沉吟半晌。B吧。
刘彻:各位观众,司马迁同学选择接受手术。(盯着再问一句)确定?
司马迁:确……定!
刘彻的特写镜头:一脸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