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献皇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周瑜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政,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奋威者,孙坚弟子奋威将军、丹阳太守瑜也。
“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共青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
把周瑜封为“共青团员”的是毛泽东,但这位“共青团员”在《三国演义》里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在和刘备集团联合抗曹的过程中,处心积虑地想杀掉诸葛亮和刘备,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被“三气”而死,死的时候,还不依不饶,说什么“既生瑜何生亮”。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扬刘、贬曹、抑孙,倾向性很严重,舆论导向很“正确”,小说里周瑜的很多糗事完全是污蔑不实之词。
问题是,看《三国演义》的人永远比看《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的人多,平反的速度永远赶不到被冤枉的速度。要说起来,《三国演义》在这方面很成功,毛泽东说“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其实并不确切,这种事也是古已有之,早就发明。
周瑜作为世宦子弟,三公之后,完全可以说达到了世事洞明、人情达练的境界,包括文化修养也是一流的,“曲有误,周郎顾”。如果让他指导排演一台音乐舞蹈史诗,他也是《东方红》的水平,不似有些作品,只看见花了钱,没看见用了心。
周瑜年轻有才,以少击众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孟德,建立如此功勋,在一般人想象中,周瑜此时不知会狂成什么样子,所以在传统戏剧里面,周瑜的形象都有一些张狂和轻佻,而事实上,周瑜在“执臣节”这方面非常注意,能始终做到不逾矩。
周瑜和孙策是朋友、连襟,恩同兄弟,但是在周瑜心中,君臣之分很清晰。要知道,周瑜的出身门第要比孙策高得多,同在乱世,一样拥有自己带出来的武装,但是和孙策一见面便结下君臣之固,这一点,和当年张良一见刘邦便倾心输诚一样,如果没有主动地剖白臣服的心迹,孙策也会心里嘀咕“既生策何生瑜”了。
对孙策的尊重和忠诚已然不易,对尚未掌权的孙权,周瑜也是一般对待。孙权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将军,其他人对孙权“为礼尚简”,而周瑜见到这位小弟,却是“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孙吴能够在乱世中顺利进行权力交接,且接棒的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仔,这和有周瑜这样知本分、懂规矩的重臣有极大关系。当时诸侯纷纷被曹操剿灭,其内部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未结君臣之固,江东孙氏集团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内部团结,有一帮人如周瑜、张昭等愿意紧密团结在核心的周围。核心之所以能成为核心,一是自己有分量,能够凝聚别人;二是周围有忠贞之士愿意众星拱月一般拥护你,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火烧赤壁之后而不是之前,曹操曾派蒋干游说周瑜,周瑜就对蒋干说过一段话,可以看做周瑜自明心迹:“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听了只能干笑两声,终无所言。回去蒋干对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辞可以挑拨离间的。”
赤壁大战之前,孙权集团的工作重心,一是削平江东境内的山越,也就是土著势力,让他们归化,这一点,孙吴政权是作了历史性贡献的;第二就是防御曹操势力南侵。这一阶段孙权集团的战略思维是内向的,防御性的,赤壁大战之后,孙权集团从一贯防御的思维中解脱了出来,有了放眼全国的可能性,周瑜是其中的代表。
周瑜是孙权集团里第一个提出来“取蜀而并张鲁”、“据襄阳以蹙操”这样战略大思路的人,周瑜和鲁肃在为孙权作战略思考时,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周瑜比鲁肃更大胆也更激进一些。鲁肃坚持联刘抗曹,而周瑜虽然也重视刘备集团的力量存在,但在内心里是看不起这个平民集团的,也不愿意把他们高抬到战略盟友的层面上。赤壁大胜,如果说年轻的周瑜不免要骄傲一点的话,那也是更看不起刘备了。周瑜准备溯江而上,先取蜀后取汉中,最后是“北方可图”,这是完全丢开刘备的打法。战后刘备要求尽占荆州,甚至亲自找孙权勾兑,在周瑜的坚决反对下未果。
周瑜果要取川蜀,从形势看来,难度还是挺高的。第一,刘备在四郡屯兵,周瑜是很难放心攻蜀的,难免要和刘备摩擦;第二,曹操肯定也不会坐视不理,一方面可以在东线牵制,另一方面,更会先下手汉中,与周瑜针锋相对;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孙权集团虽然据江东十数年,周瑜要逆水仰攻,战线这么长,也和曹操南下一样,综合国力不足,也是势不能穿鲁缟也。
有一个细节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周瑜在向孙权建议入川时,第一句话就是“乞与奋威俱进”。“奋威”是指奋威将军孙瑜,他是孙权的堂兄弟。当时,借老板的钱自己开公司,借旧主的兵自己打江山的事太多了,所以周瑜为了避免影响君臣之固,主动要求孙权派一监军,让纪监委现场办公,以释嫌疑。这就是为人臣执臣节的做法。锐圆以前说过,做皇帝每日的功课,就是用X光和CT机天天扫描臣子,看谁是神仙谁是妖怪。像周瑜这样有家教的,自然就知道规矩,主动把自己设定可以怀疑的对象,坦然地面对帝王家的有罪推定。不要以为替主子立过大功,就以为自己是免检产品。
周瑜不幸英年早逝,他的构想没有实践的机会,后世也没有讨论的兴致。不少人认为周瑜有点得陇望蜀,狂妄自大。不过世事难料,假如给周瑜一些时间,这个构想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周瑜的火车也许能开到四川和汉中。
相比之下,周瑜的后继者鲁肃更现实主义一些,他认为刘备集团的力量不可或缺,在鲁肃的一力主持下,孙权把江陵及以北的实际控制地区借给了刘备,使刘备的势力可以跨越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