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穆皇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
姚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及病,谓诸子曰:“石氏待吾厚,吾本欲为之尽力。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我死,汝亟自归于晋,当固执臣节,无为不义也!”弋仲卒,子襄秘不发丧……
姚弋仲和苻洪都有像样的儿子。老姚和老苻也都知道关中地位重要,这个重要性和鲜卑一比就更清楚了,有大后方进退自如。苻家占了先机据有关中,姚家在石祗被屠灭后,难以自存,所以老姚临死嘱咐小姚,也就是姚襄,到晋室朝廷那里去,这就是出路。
在《晋书·姚弋仲载记》里,老姚的临终讲话有一句很肉麻:“中原无主,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删了。
老姚是绝对的老江湖,极善雌伏,羌族势力较弱,作为部族酋长,老姚一直沽直卖忠,史书称他“性清俭鲠直,不修威仪,屡献谠(dǎng)言,无所回避”。只要“直性子”打造成品牌,相当有好处,我直就是忠、忠就是直,和谁都可以直来直去,特别对领导尽可以知无不言,不管说什么,反正我的忠诚是不受怀疑的。在香港黑帮电影里,常有这一类人物,也是不修威仪,不摆架子,和谁都天然熟,见谁都拍肩膀,别人怕犯忌讳的话,在他嘴里可以畅行无阻,表面上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实际上心思缜密,说话从来没有真正得罪过谁,做事更是依足了江湖规矩。这种人生存能力特强,久经风雨,牌子不倒。
老姚也可以说是三朝元老,最早侍候刘曜,后来在石勒手下称臣,和他关系最密切的则是石虎,这三位主子,都不是白给的,但老姚在他们面前都混得开。祖逖的弟弟祖约叛逃过来,老姚对石勒说,“祖约残贼晋朝,逼杀太后,不忠于主,而陛下宠之,臣恐奸乱之萌,此其始矣”。石勒一听有理,就杀了祖约。至于老姚在石勒那里,自然是“忠直之臣”喽。
石虎杀掉石勒的儿子石弘,这位“忠直之臣”需要上好的演技才能过渡,老姚称病不朝,石虎请了N回,这才慢腾腾地上了班。老姚见了石虎,正色道:“奈何把臂受托而反夺之乎!”——干吗要这么办呢?意思是还有别的不那么露骨的办法。听话听音,老姚只对方式有点小意见,至于核心的东西,老姚其实是不反对的。
装直卖傻,倚老卖老。姚弋仲在石虎这个翻脸不认人的暴君手下安逸得很,石虎临末了,有个叫梁牍的汉人造反,声势很大,连石虎都有些害怕,赶紧召老姚来处理。老姚来了,石虎没精神不见他,只是让设宴招待,老姚这时知道自己的身价涨了,“脾气”也大了:“召我击贼,岂来觅食邪!我不知上存亡,若一见,虽死无恨。”——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特爱面子的人,那意思是什么权力呀、金钱呀、美女呀,老哥哥我从来都不在乎。
老姚见了石勒,数落起石虎:“你儿子石宣死了,那你也不用忧烦生病,保重身体要紧啊!石宣这孩子身边没有好人辅佐,以至于让他们兄弟相残。不过他也有错,他对下边的人太严格了,所以激出事变。您病了这么久,新立的太子石世这么小,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天下必乱。您要操心也应该操这个心,至于外面的盗贼,洒洒水了。”这么推心置腹的数落,就是石虎这样的魔鬼也会感动,啥也不说了,眼泪哗哗地:老姚忠臣哪!老姚讲完内政,再说外患,你看这态表得多有气概:“老羌请效死前锋,使一举而了!”
待石虎“授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赐以铠马”,姚弋仲立即贯甲跨马于庭中:“汝看老羌堪破贼否?”
乱世出英雄,也出精明人,自谓“老羌”,最能见老姚精神。
在乱世善于自存,是老江湖的看家本事。石氏败亡,老姚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知道儿子们只能暂托于江左,以待机会,为了自固自存,必须把姚家打造成“忠诚世家”,所以这篇临终嘱咐凝聚了高度的政治智慧:石氏待吾厚,所以我要尽力,我本一狗,各为其主,现在主子死了,狗的忠性不改。所以他慨然要求儿子们:“固执臣节,无为不义。”
忠诚是那个时代的稀缺产品,老姚洞察了市场先机,牛人一个!不这么高度评价他是不厚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