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宗成皇帝咸康四年(公元338年)
春,正月,燕王皝遣都尉赵槃如赵,听师期。赵王虎将击段辽,募骁勇者三万人,悉拜龙腾中郎。会辽遣段屈云袭赵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虎乃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帅舟师十万出漂渝津;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帅步骑七万为前锋,以伐辽。
鲜卑慕容皝联络石虎夹击段辽。段辽是鲜卑段部第一位首领段日陆眷之孙,前任首领段牙的远房堂兄弟。
鲜卑人之所以动议打鲜卑人,是因为段辽收留了慕容皝叛逃的哥哥慕容翰。因为段辽也侵扰赵界,石虎马上同意,另外,慕容皝把兄弟质于赵,诚意大大的。段辽经不起两面夹攻,选择向慕容皝投降。慕容翰先是向北逃跑,投靠了宇文氏,有意思的是,这位老兄后来又和慕容皝和好,返回了慕容部。
慕容皝受降,石虎不乐意了,正好有了借口,向鲜卑慕容的老巢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进发。
后赵实行的是五丁取三、四丁取二的政策,地大人多,人多将狠,石虎逞勇好斗那是大大地有名,羯兵北上,地动山摇,慕容皝心下发憷,想出逃棘城。将军慕舆根谏曰:“赵强我弱,大王一举足则赵之气势遂成,使赵人收略国民,兵强谷足,不可复敌。”
望风而逃则风愈猛,打仗讲究气势,慕容皝还不错,接受建议决定守城,虽然上下牙吓得嗒嗒响。赵兵“蚁附缘城”,《孙子兵法》曰:“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石虎攻了十几天,让孙子给说中了,只好引兵而退,慕容皝的儿子慕容恪率两千骑兵追击,斩获三万余首级,大胜。
诸军逃溃,只有一军独全,这一支部队的领导是游击将军石闵。石闵本姓冉,乃是汉人做了俘虏,石勒看这小子有点出息,就让石虎收为义子。一族皆姓石,父子兄弟都是这么认下的。
我们知道,这位石闵(冉闵)也是睡在石虎身边的赫鲁晓夫,后来他对胡人实行种族灭绝,把石虎家也洗白了,“天涯煮酒”有不少冉闵的粉丝。
石闵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能成为后世民族主义粉丝的偶像,还在忠心耿耿地帮助石虎揭发赫鲁晓夫式的人物,石闵对石虎说:“蒲洪雄俊,得将士死力,诸子皆有非常之才,且握强兵五万,屯据近畿;宜密除之,以安社稷。”虎曰:“吾方倚其父子以取吴、蜀,奈何杀之!”待之愈厚。
蒲洪后来改姓苻,他儿子苻健开创前秦,孙子苻坚(但不是苻健的儿子,而是侄儿)让前秦空前强大,但是眼见他起高楼,又眼见他楼塌了。
石勒倚赖石虎父子,石虎倚赖蒲洪父子,汲取历史教训谈何容易,都是记吃不记打。我们是事后诸葛亮,他们当时的注意力集中在做大做强,以为一切尽在掌握。
慕容皝为消除肘腋之疥,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外族的石虎打本族的段辽,由此看来:
一、族群之分没有那么严格,一切都还是赤裸裸的利益角逐;
二、战争的动因和晋室一样,高层内部矛盾以及战争,然后拉外族帮忙,都是“安内必先通外”,都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大爷脾气。慕容皝有不讲信用之嫌,差点让石虎灭国;石虎前败于刘曜,再败于慕容,“不败将军”的名头受损不要紧,恐怕是对外扩张、统一中国的雄心也大大受损。
和当今国际争霸的情形一样,像鲜卑段氏这样的弱小势力最后成了牺牲品,大家伙对练的时候,都愿意拿他们当沙包,热点火力点都在小国身上。
自公元298年李特率流民入蜀,神州分裂,此时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十六国时期,大体的格局是南北对峙,间或有三国、四国,乃至五国并存,恍如重回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在后人看来,更具有一种向上的状态,各国都在体制和文化上创新,伴随战争的,还有各种活跃的学术思想,同样活跃的还有平民中产生的精英分子。而在十六国时代,南迁士族极度保守,苟且颓废,而北方的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上层贵族也迅速地腐败。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评价西晋王朝时说:“封建统治阶级的所有凶恶、险毒、猜忌、攘夺、虚伪、奢侈、酗酒、荒淫、贪污、吝啬、颓废、放荡等等龌龊行为,司马氏集团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其实放眼望去,胡人的几个王朝都差不多,还得加上凶残嗜血。
历史不总是向前进的,文明有时很脆弱,野蛮往往很有扩张力,历史长河一个旋涡就是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前途是黑暗的,道路倒不曲折,是一条从黑暗奔向更黑暗的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