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宗成皇帝咸和四年(公元329年)
夏,四月,乙未,始安忠武公温峤卒,葬于豫章。朝廷欲为之造大墓于元、明二帝陵之北,太尉侃上表曰:“峤忠诚著于圣世,勋义感于人神。使亡而有知,岂乐今日劳费之事!愿陛下慈恩,停其移葬。”诏从之。
是年二月,西军进石头,苏峻之乱平定。
是年四月,温峤病故。温峤死是因为牙痛,牙痛是因为上火,上火是因为联军的协调工作太累人了。在中国要当领导,最大的能力就是协调。我原来的老板就说:“不会协调就不会工作。”所以当干部要做主动齿轮,当兵仔要做螺丝钉,你要拿出吃奶的劲转动,把N多个齿轮全带动起来,不管他们是不是锈死了。
温峤协调陶侃以及各路诸侯平乱,所以累,所以上火,所以牙痛,所以就卒了。朝廷准备把温峤遗体从豫章(今江西南昌)移到建康,和元帝、明帝葬在一起,这种体贴人团结人给人面子的事多半是王导主张的。陶侃上表说:“算了吧,温峤活着就劳神,死了就让他多休息会儿吧,不要折腾了。”时陶侃任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加都督交、广、宁州诸军事。
是年八月,后赵石虎攻入长安,抓到了刘曜的太子刘熙,前赵政权这就算完了。氐王蒲洪、羌酋姚戈仲俱降于石虎,石勒领导的后赵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区,军事胜利的过程中也崛起了新的军事强人石虎。
咸和五年(330年)二月,后赵群臣请石勒即皇帝位,石勒熟悉中国的历史,这哥们儿没事就请人给他读《史记》、《汉书》,也知道在削平反侧之前,皇帝弄不好就是烧烤架上的鸡翅,所以就弄了个“大赵天王”的名称,过渡一下,算是皇帝的初级阶段吧。过了半年多,好像没遇到什么压力,主要是南边既没有抗议,也没有制裁,石勒于是即皇帝位。
石勒以世子石弘为太子,让另一个儿子石宏任大单于、都督中外诸军事。封石虎为太尉、尚书令,晋爵为王,石虎才是真正的“都督中外诸军事”。
如果说刚开始石勒是为了生存而战,随着地盘越来越大,石勒就不能不考虑发展问题了。石勒虽然不识字,但却是一个有政治意识的人,从一股势力的小头目成为政治领袖,差别就在这里,那就是必须懂讲政治。对于石勒来说,汉人的皇帝体制是个好东西,既然知道什么是好东西,那就一点也不用客气,直奔好东西而来。石勒引进了汉人的皇帝制,同时把有本族特色的大单于继续保持着,照顾一下本族族情。
石勒讲政治,有很多小故事。苏峻败北后,祖约跑到了襄国,投靠石勒。张宾死了以后,石勒身边还有不少汉人谋士,有个叫程遐的,说:“天下粗定,当显明逆顺,故汉高祖赦季布,斩丁公。”(这段故事我以前讲过)刘邦是石勒学习的榜样,程遐以汉高祖刘邦为案例,让石勒学榜样,见行动:“咱是不是把不忠于晋室的祖约……”石勒点头:“杀!”
忠是硬道理,这个汉人总结的道理,在胡人那里迅速成为“普世价值”。石勒在规划帝国的同时,有着深刻的隐忧,他和南方的汉人皇帝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高管不买老板的账,倘在如今,开个G2峰会交流一下经验教训,找找对策,甚至联起手来面对共同的挑战,这都有可能。但是隐忧既为隐忧,就不足为外人道,否则就和庾亮一样了。
石勒准备在都城襄国(今邢台)营建新宫,廷尉续咸苦谏——你说你是廷尉,多好的差事,皇上建皇宫又不会耽误你发财,干吗呀这是?石勒身为皇上,当然想杀谁杀谁,就像我们想删除电脑上哪个文件就删除一样,所以想拿续咸动刀,让同志们都闭上鸟嘴。中书令徐光劝谏得相当有水平:“老续的话不能听,但是应该宽容,‘以言获罪’会留下不良的人权记录。”
石勒叹口气:“他妈的随便一个烂仔,赚了点钱,都要买大房子包二奶,何况我现在执掌全国的政权。这个宫殿是肯定要建的,先通知他们停工,让他们知道我是尊重言论自由的。”
石勒说的原话是“以成吾直臣之气”。对于自己来说,直臣、曲臣什么样的臣老子都能应付,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儿子石二代,所以要培养直臣之气,要留几个敢讲真话的人,以便有什么风吹草动,有人敢出来讲话,不要让儿子受蒙蔽,让野心家受到一点点阻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