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易数解码
12302800000016

第16章 数(6)

上述认识体系的分类是按照它们的性质或大体上按逻辑划分的。但是认识的历史过程多少有些不同。物理体系的概念好像在人类文明的很早时期就已经出现。然而,将物理认识抽象为数学表述,以及使物理定律和数学理论之间的基本差别不再很大,人们花了很长时间。迟至公元400年,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才求得小数点后7位圆周率值π(圆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这一个数字大约持续了1000年才获得进一步发展。19世纪前后,抽象体系中的某些新概念兴起。如概率(Laplas,Pierre Simon,1812),非欧几里德几何学(Bolyai,John和Lobachevski,Niolai Ivanovich,1826)等。抽象思维和物理观察开始分家,应用数学从抽象体系中分离出来进入认识的物理体系。从这种意义上讲,抽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如果有人坚持认为应用数学是数学的分支,可以把它称为“概”数学。这个“概”字是从不同于“周期函数”的“概周期函数”中引伸而来的。20世纪20年代之后,产生了信息方面的概念。Turing"s问题确定之后,信息论(Shanon,Clanud Elwood,1948)和控制论(Wiener,Norbert,1948)改变了认识的观念。随后,新概念如模糊和灰色体系补充了这种改变。这种改变的主要结果是引入人或主观性。从认识的信息观点说,应用数学成为主观数学或信息数学。由于认识体系的历史过程,不是按性质或逻辑分类。因此,方法论中的缺陷还需要深入检验。

认识和知识

翁文波先生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抽象,它可以寄存在物质介质之中,如文字、磁盘、电波等。但它的性质是什么呢?对于知识性质这样一类问题,恐怕很难有公认的见解,个人只能以自己的一种观点作为起点,其实谁的或怎样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求知的人是否考虑了这些问题。如果考虑了这些问题,并形成了系统体系,那么就会用更深刻的观点来看有关的一切。翁文波先生个人认为:知识应该说是一种认识的结果。地球绕太阳转,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是事实,之后既是事实又是知识。引力这一事实早已存在,这一思想也早已有之,但只有当牛顿用精确的数学公式表达万有引力时,才成为科学知识。所以科学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如果把不是事实的说成知识,那就叫迷信。

发展演化

《老子?经下篇》第三十六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道是万物化生的总原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二气相交而生第三者,如此生生不息,便繁衍了万物,因此万物禀赋阴阳二气的相交而生。这阴阳二气互相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体,始终调养万物。”事物都在不断发展演化中,自然灾害事件也不例外,预测也就是根据其发展演化,提取信息以预知其发展趋势而达预测目的的。

形与象和唯理与唯象

在唐朝文献中,以“象”表示实际体系,以天地为代表;以“形”表示抽象概念,以阴阳为代表。《圣教序》(公元639年)说:“象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意思是说:实体的东西是明显的,笨人也不会迷惑;抽象的概念,聪明人也会搞糊涂。唯理者侧重于讲道理,也就是从理论出发,一种理论解释一种现象。如果理论错了,就是运用再好的方法也等于南辕北辙。比如,本来用加减运算就能求解的问题,偏用微积分来运算。要知道在数学中越复杂的运算,假设的成分越多,使用起来失真的东西也就越多,结果与实际情况也就相差甚远。唯象者就不存在这些弊端,它是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预知信号中信号的物理意义和定义至少有一部分是已确定的,或者是可以推理得到的。这样看待信息可以说是唯理的。拟合信号,即对于信息的定义和性质不作任何事先的假设,而从实际情况里面找出信息来,这样看待信息可以说是唯象的。科学内部过去有过唯理和唯象的争议,现在,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已经没有纯粹的唯理学派和唯象学派了。

局部与整体,零与整

《墨子?经下》说:“于一有知焉,有不知焉,说在存。”大意是说:对于一个体系,可以知道其中的一个局部,一时还不知道其它局部,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墨子?经上》说:“体,分于兼也。”意为“部分”(体)要和“整体”(兼)区分开来。西方文明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拆零,他们善于把整体拆开来研究。中国古老文化表现之一就是天地合一,从整体角度看。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西方结合是大有前途的。

常态与异态

常,是常规、常见、常识、常数、一般、习惯、典型等;异,是异常、异体、异议、特殊、例外等等。概率论的数理统计方法是属于求常的方法。它的统计量如平均、众数、期望、方差等等都是一批数据的共同性质。这一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样本越多越好,样本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总体的均值,从而有较大的可靠性,容易得出有代表性、规律性的研究结果。它适用于事物的常态预测。信息预测是提取信息的方法,是属于求异的方法,例如在信号处理上,就是提取为数不多的有用信息,再用加减运算来表达,这种方法可以预测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数与数学

《汉书?律历志上》说:“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数为数学上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一般认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①培根曾说过,数学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钥匙”。伽利略也说:“自然界中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许多问题的研究都是从数学入手的,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牛顿力学推动了微积分的产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促进了微分几何的发展。翁老在数学应用方面也受益匪浅,在对天灾预测的探索中,就是从研究质数问题入手的。对质数研究,过去认为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谁也没料到,质数研究在密码学中得到了应用。翁老通过对质数的加减运算,找到了一把“丈量”天灾的“尺子”。如果在质数问题上进一步探索的话,可能会找到一把破译无序世界的钥匙。

连续与不连续

关于连续与不连续的问题,我国古代哲学家早已有所认识。说明连续性的有《庄子?天下篇》中惠施(约公元前370-公元前310年)中的命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否定连续性的《墨子?经下》中的命题:“必半,无(毋)非半不可也。”

②客观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的,需要定义原点和单位;许多物质和事件却是不连续的,如电子、细胞、婴儿、星球以及地震、暴雨、战役、革命等都是一个一个存在的,不存在半个或半次。现代数学中有许多分支,如解析数论、代数几何、微积分等,大都是与连续性有关的,主要适用于时间和空间问题。但是,对于可数物质和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还研究得甚少。翁老认为,最基础的质数加减法问题也还没有完全掌握。

鼎革与创新

我们的知识永远在革新。正如《易?杂卦》所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欧几里德是两千多年前的大数学家,但他对非欧几里德几何却一窍不通。和他去讨论概率论,他大概也会大惊小怪。爱因斯坦是现代的大科学家,与他解释模糊数学或灰色体系,可能也不十分容易。我们在这一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对于新知识可以有两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在博览群书之后,学习其中前人(特别是外国人)的部分精华,著书立说。 第二种态度是在博览群书之后,发现其中前人(特别是外国人)的一些错误或不足之处,创立新说,供后人学习。这一态度,意义深远,但困难重重。与其他人创新,你去学习,不如你去创新,供他人去学习。所谓创,颜师古说:“创,始造之也。”也正如《孟子?万章章句上》所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翁先生希望人们采取第二种态度,先一步创新,以告后人,但必须有决心,去克服极大的困难。我们在读书研究过程中要敢于挑错,发现问题比什么都重要,这实际就是创新。研究的主要任务,至少可以有三种提法:读书为主;学习为主;求知为主。爱读书是最低层次的追求;学习他人的知识进了一步;善求知者层次最高。求知是人生的一个主要目的。但是求知是不易的,创新更加困难。这与固化在人们头脑中的“排中律”有关。排中律不仅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充斥在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学科。中国有句老话叫“死马当成活马医”,其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哲学内涵。什么叫死、什么叫活,恐怕在医学界还没有定论。有的人认为人停止了呼吸就意味着死亡,但是如果及时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也许能“起死回生”;有的人说只要心脏停止了跳动了就可以断定人死了,但是,如果及时打一针强心剂或者使用起搏器也许能使心脏重新跳动。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人在生死之间,存在着一个不死不活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推而广之,世间的许多事情不是排中律所能解释的,而且大量的是处在“不死不活”状态。如果我们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审视这个世界,就会发现科学中的薄弱环节,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这样才谈得上创新。创新的第一个困难在于过去学到的知识中,包括许多将来要被修正的错误。书读得越多,错误的知识也越多。一份今天考满分的考卷,到100年后,可能只能评50分。所以自己已学到的知识,可能就是创新的障碍。例如:一个硬币被投到桌面上多次,其中有a次正面向上,b次反面向上,问投到无穷次后,a与b之差,或a-b是几?这是一个偏叠加问题,也可以说成为:“醉汉散步问题”。

假设有一个醉汉,在一条无穷长的道路上散步,他每走一步向前或向后的机会相等,问他走了无穷步后,他在何处。这可能有三种答案:(1)在原地;(2)在无穷远;(3)在不定的某地。翁老认为他在无穷远,这是一个可能被有的老师打零分的答案。翁老用二项分布,推导了醉汉走了n步以后,可能离起步点的步数。又用计算机模拟证实。吕牛顿又推导出n为大数的近似公式,这样他也有被打零分的可能性,如果这个醉汉的位置离开计算值太远了,我们就提取出一条信息:“知道他不是真醉,而是假醉。这就是用“否定的否定”来提取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用处广泛,效果良好。创新的另一个困难在于社会和学术界接受新知识有惰性和偏见。例如,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使原来依稀若云的星空,清晰地出现在人类面前。他还发现了木星的四个卫星,但当时有些笃信(圣经)的人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甚至不愿去看一看伽利略的望远镜,即使有人看了,也说:“这些好象是用魔术的符咒把新行星从天空咒了出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是常见的。例如,过去有一位科学家曾建议我国采用吹氧炼钢,但工业界不采用,等到国外广泛推广,我国方才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弥补国内空白。可惜这位科学家未能亲眼看到。还有,科技和教育制度,对创新的鼓励,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创新在于重新认识,如果我们认为已有的知识完全正确,那就没有必要创新,所以要重新认识一切,包括我们自己和世界。在最基础的数学世界中的三个概念(集合、公理、关系)中,都可以提出问题。在更具体的物理世界中的三个概念(物质、时间、空间)中问题更多,例如,时间和空间都有原点和单位的问题。1984年,翁文波先生预测世界石油年产量,结果得到的数值和以后数年的实际产量比较接近,关键问题是取1918年为时间的原点,10年为时间的单位,这些时间的原点和单位,接近人类石油工业发展的时间和步调。每个系统,都有适应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的原点,并且可能又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相对论的一个观点可以认识为空间的原点是可以运动的。由于我们未能从认识到自己已有知识的可变因素,往往把应该创新的问题漏掉了,现代的许多实际运算中,时间和空间的原点都是不变的,我们不妨变他一变,可能会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新现象。

(吕牛顿、张清编)

①《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73页。

②著斤(音酌),即斫、斩的意思,该句的意思是斫物必须是可分半的,如果不能分半就是不能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