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宜一口气读完;如果中间隔断,势必失去阅读的“快感。
最近两日,我一口气读完刘墉的《攀上心中的巅峰》,深有所感。
借这本书的缘由,也是因为邓康延兄以前将我的作品与之比较,并批评了我的文章。所以很大程度上,是寻找一下刘墉文章的高明之处。
此书7万字,182页,定价16元,做出版的朋友大致都懂,这样的定价略微偏高。当然,因为刘墉的书有质量保障,所以稍微高点也无妨。
我看此书,有五大特点。
第一,一篇长文常常被分割为多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下大概只三五百字,很容易“陷入,带来阅读上的轻松之感。
第二,作者的文本多采用亲历事件,给读者极大的真实感,加上身为画家、作家的刘墉阅历丰富,自然很有“看点。
第三,作者选取讲故事的方式,却没有严谨的结构,似乎是东拉西扯,给读者最大程度的“亲和力,也就是很有点话家常的味道———名作家与人话家常,很容易被读者悦纳。
第四,尤其重要的是,作家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总是能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说的多是新闻事件(或者名人名事),事件本身大家是熟悉的,可是刘墉切入的角度总是很“刁,会让人眼前一亮,大多会感叹:我怎么不会这么想?
第五,比较直白的写作方式。文中不断出现“我亲爱的年轻朋友们“中国的年轻朋友们等这样的话语,让阅读者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以上正是作家的聪明之处。按说,刘墉的作品并无深度,40岁以上的人大致不会喜欢。这,想必刘墉和他的团队也是十分清楚的。可以肯定,刘墉也一定写不出来钱钟书那样的散文、鲁迅那样的杂文,甚至孔庆东那样不着边际的调侃,但是,他的聪明正在于此,因为他的书恰恰定位为给青少年朋友看,在书的广告语中开宗明义:“这是为年轻人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关键的不是深刻,而是实用;关键的不是经典,而是通俗。所以,青少年朋友一读之下立即会和自己的人生结合起来,反思过失,明确未来。我看,刘墉的书是有这样的效果的。
当然,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适合所有的读者。一位作家所要做的就是:你为你自己拥有的读者写最好的书,这已经很完美。我们不要苛求任何一位作家能写出被全部人接受的书,也不要期望一位作家的一本书能改变多少人的一生。只要这本书,让某些心灵有些感触,让某位人士稍微有点改变,就已经是很成功的书,已经是很成功的作家———文学对人的改变,正是在潜移默化中。
刘墉的书在中国大陆有很大的发行量。刘墉的作品以指导青少年成长为主要目标,深得青年人的喜欢。我多次购买、阅读刘墉的作品,也仔细研读过他的作品。刘墉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观念新、角度新,刘墉对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固守成规,而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这是我最认可的。刘墉之长,正是当下社会孩子之缺,所以,读刘墉作品,学刘墉思维,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一篇好作品,一定是慧眼观察、慧心思考、慧手表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