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外国文学作品导读
12251500000016

第16章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导读

学习提示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简·爱》的情节梗概。简·爱个人奋斗和成长的历程。《简·爱》的艺术特色。

生平与创作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小说家。夏洛蒂的父亲是一个助理牧师,爱尔兰人后裔。1820年,她随父亲定居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的霍沃斯,一直到去世。1821年,母亲去世,他们姐弟五人由他们的姨妈照料。不久,四姐妹被送到科文桥一所专收牧师子女的寄宿学校就读。这是不幸的一步,夏洛蒂相信这导致了两个姐姐在1825年的死,也永久性地伤害了她的健康。幸存下来的孩子在家里完成他们的教育。他们广泛阅读,钦慕拜伦、司各特、《一千零一夜》等作家作品,沉溺于由他们所创造的丰富的想象生活中。他们开始写一些故事,在家里创办家庭杂志,夏洛蒂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名为安格里亚的想象王国。1831-1832年,夏洛蒂在罗海德学校就读,1835-1838年,回到那里担任教师。在那里,她结识了两个好朋友。1839年,她担任斯基普顿附近的西奇威克家庭的家庭教师,1841年,在罗顿担任怀特家的家庭教师。1841年,她和妹妹艾米丽到布鲁塞尔由埃热夫妇主办的一所寄宿学校学习语言。同年年底,由于姨妈去世,她们被召回霍沃斯。第二年,渴望丰富经历的夏洛特只身一人重返布鲁塞尔,她深深爱上了埃热先生。但这桩爱情在夏洛特再返霍沃斯后就夭折了,同时,她与妹妹创办一所学校的计划也没有成功。1846年,三姊妹的诗歌结集出版,但几乎没有引起注意。此时,她们每人都完成了一部小说:夏洛蒂完成了《教师》,艾米丽完成了《呼啸山庄》,安妮完成了《艾格尼斯·格雷》。但《教师》在夏洛蒂生前没有出版。很快,她开始创作《简·爱》,1847年出版,她一举成名。但夏洛蒂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成功,一些不幸就接踵而至。她的弟弟勃兰韦尔于1848年9月去世,艾米丽在同年12月去世,安妮在第二年夏天去世。尽管有这些悲剧,她仍然继续创作《谢利》,这部小说于1849年出版。1854年,几经犹豫,夏洛蒂决定与追求她的父亲的助手尼柯尔斯结婚,但几个月后,夏洛蒂就病逝了,她的病可能和怀孕有关。在夏洛蒂的有生之年,她在三姊妹中享有的声誉最高,但也遭到一些批评,如有人指责她的作品下流和唯情主义,这深深地伤害了她。她的作品中充满激情、梦幻、超自然描写,简·爱的狂暴和激情与夏洛蒂的狂暴和激情联系在一起。简·爱的感情有一个成长过程,起初她的激情不受控制,度过了充满痛苦的童年时代,后来多次的情感不受控制,妨碍她到达幸福的彼岸。

《简·爱》作为一部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至今仍有着经久不衰的吸引力;而以夏洛蒂·勃朗特为首的三姊妹也成为荒凉、孤寂的约克郡的文学传奇。据说1947年适值勃朗特小说出版的百年纪念,数以万计的游客造访了约克郡偏僻的三姊妹故居。

情节梗概

简·爱自幼失去双亲,身无分文,寄养在舅妈里德太太家。粗暴和毫无同情心的对待激起简·爱的反抗精神。一次激情的爆发使得她被送到收养孤儿的洛伍德学校。在那里,食宿条件极其严酷,但她也从教师坦普尔小姐和另一个孤女海伦·彭斯的仁慈和善中得到安慰。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度过了几年悲惨的生活之后,成了一名教师。坦普尔小姐结婚后,简·爱离开那里,在桑菲尔德庄园找到一个家庭教师的职位。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富有、严厉、喜欢冷嘲热讽,是一个拜伦式的主人公,他被简·爱的智慧和独立精神吸引,爱上了她。在经过多次抗拒之后,简·爱同意嫁给他。但在婚礼正在举行时,有陌生人突然出现宣布这桩婚姻存在障碍,因为罗切斯特已经有一个妻子。这时罗切斯特妻子的弟弟现身证实了这一点。原来罗切斯特当年在西印度群岛经商时,父兄出于财产考虑,骗他娶了一个疯子。等罗切斯特明白真相为时已晚,只能在痛苦和消沉中度日,直到遇见简·爱,才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恳求简·爱留下来,但简·爱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不辞而别。她在荒原上几乎冻饿而死,幸被教士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收留。后来简·爱继承了叔叔的遗产,在发现约翰兄妹是她的亲戚后,坚持把3万英镑的遗产在4人中间平分。约翰向简·爱求婚,并要求她与自己一起去东方传教。简·爱受到极其虔诚、具有钢铁般意志和强烈献身精神的约翰的压力,几乎答应他的要求,正在这个时候,简·爱内心听到了罗切斯特的呼唤。简·爱返回桑菲尔德庄园,发现那里只留下一片废墟。罗切斯特的妻子在疯狂中放火烧毁了庄园,自己也葬身火海。罗切斯特为救妻子,烧瞎了眼睛,一只胳膊也断了。简·爱找到罗切斯特,有情人历经艰辛终于团聚。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来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重见了光明。

分析与评论

小说中简·爱是个人奋斗型的主人公。她身材矮小,相貌平常,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不具备在社会上立足乃至取得成功的任何外部条件。但简·爱倔强、勇敢、正直、真诚、富于独立意志和斗争精神,这种内在的性格品质是她能从逆境走向顺境,由寄人篱下到缔结理想婚姻的关键所在。简·爱的成长历程明显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里德太太家,她受尽歧视、冷落和打骂。一般情形下,她选择避让;在忍无可忍之时,也敢于奋起反抗以维护自己的清白和安全。正是她的倔强和勇敢,才促使药剂师劳埃德先生下决心游说里德太太送她去洛伍德学校。在洛伍德学校是简·爱性格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简·爱以自己的诚实化解了诬蔑,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她在那里经受住了寒冷、饥饿、疫病的考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简·爱的心灵生活一刻也没有停止,她读书、幻想、思索种种社会的不公、思索基督教信仰的缺陷;她与坦普尔小姐和海伦等友善的人倾谈交流,精神内涵得到很大提升,独立的人格逐渐建立起来。第三阶段是桑菲尔德庄园的简·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她深爱罗切斯特,却不愿意拿尊严作为交换。当她看到自己留下来只能做罗切斯特的情妇,就毅然地选择了离开。在约翰家,当约翰动用宗教的力量对她施以巨大的压力时,她仍能够跟从心灵的召唤,拒绝约翰的求婚,再一次显现出独立意志。她彻底摆脱了“神恩”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精神境界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第四个阶段。她最后重回罗切斯特的怀抱,并非妥协和退让,这个时期的简·爱经济独立,意志自由,罗切斯特反而身处逆境(财产受损、身体受伤、心灵孤苦),简·爱的归来颇有点“拯救”罗切斯特的意思,这充分显示了简·爱追求平等爱情和婚姻的理想。简·爱的生活步入顺境后,她性格中博爱、宽厚、真诚的一面有了更充分的展示机会。她分遗产给约翰兄妹,悉心安排阿黛尔的教育,精心照料丈夫的生活起居,并从与丈夫的厮守中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简·爱是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形象。作者没有把她塑造成传统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漂亮女主角,也没有让她像于连、拉斯蒂涅、利蓓加·夏泼(《名利场》)那样利欲熏心,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意识。她从不向社会中的恶势力妥协或与其同流合污,而是以自己内在的精神之美,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和精神的独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处境。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早已经确立,但在婚姻家庭观念和制度上,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十分强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是男尊女卑,男人是女人的主宰,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建立在夫权至上和明确分工基础之上的:男人在外工作,挣钱养家,承担社会责任,女性则不被鼓励进入到公共的社会领域,她们的生活天地唯有家庭。在家庭中,她们要照顾丈夫,抚养孩子。她们的身体属于丈夫,她们的贞操受到严格的社会监督,丈夫可以任意抛弃她们,她们却没有要求离婚的权利。毫无疑问,简·爱是一位新型女性形象,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叛逆者,她追求精神独立、人格独立,主张婚姻自主,男女权利平等,这些都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女权思想的反映。当然,简·爱形象也有其局限性。她的女性理想基本上是世俗层面的,除了嫁给一个相爱的男子,她不再有其他的社会理想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简·爱》的艺术价值,还表现在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真实反映和批判上。比较同一时期的其他现实主义名作,《简·爱》虽不以对现实生活反映的广度见长,但它抓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同样能洞微烛幽,鞭辟入里。如婚姻家庭关系。里德太太狭隘自私,对孩子毫无原则地溺爱,这种不良家庭环境造成了几个孩子性格发展的缺陷:约翰专横霸道,伊丽莎刻板冷漠,乔治娜轻浮虚荣。在这样的家庭里,简·爱作为寄养者完全得不到同情和关爱,而是饱受歧视和虐待,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罗切斯特的婚姻是受父兄欺骗的结果。他因为无法过正常的婚姻生活,不得不把疯妻禁闭在阁楼上,自己或者到国外寻花问柳,或周旋于众多太太小姐们之间,在空虚无聊中打发时间。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经历揭露了英国宗教慈善机构的伪善和黑暗。这所教会办的收养孤儿的寄宿学校卫生条件恶劣,缺衣少食,一次疫病流行,使许多孩子送掉了性命。比这种物质匮乏更可怕的是精神的摧残。孩子们每天被要求从《圣经》中领会基督精义,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却是体罚、强迫和羞辱。孤儿收养所的施主勃洛克赫斯特听信里德太太的一面之词,不问青红皂白就宣布简·爱是说谎者,还把她放在高凳子上示众,更令人感到愤慨的是,他的这种行为同样打着堂皇的宗教旗号。海伦虔心事主,也没有能够在疫病中幸免于难,她实际上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慈善机构的牺牲品。

《简·爱》在艺术上是一部佳作,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对叙事时间的巧妙利用。就整体而言,《简·爱》采取的是第一人称倒叙形式。小说的最后一章显示,简·爱叙述故事的时间是在与罗切斯特结婚10年之后,而故事的起点则是简·爱10岁的时候,其中的时间跨度长达20年。倒叙能使叙述人不断对经历过的往事进行评价,夏洛蒂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评价制造出时间间隔,又使不同时段的评价纵横交错,浑然一体。叙述人经常在叙述完一段经历之后,马上从当前出发,对往事进行评价,如第2章简·爱被关到红房间后,她思考自己为什么会与里德太太一家人发生冲突,她的思考水平不是一个10岁的孩子能够具备的。有时叙述人从过去的某一个时刻出发,对更早的经历进行评价,如第21章简·爱重返里德太太家时,脑海里出现了许多关于她幼年时期的痛苦回忆。有时又从过去的某一时刻出发,对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评,如第16章最后一段。还有的时候,叙述人拉当前的读者和她一起参与对往事的评价。如第36章:“那么读者,你以为处在失明而狂怒中的他会叫我害怕么?——要是你这么想,就太不了解我了。”作者巧妙地利用叙事时间上的变化所带来的叙述角度的变化,用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消除了由于时间间隔可能造成的叙述人与往事之间的疏离感,增强了叙事的直接性、可信性和现场感,为叙事贯注了高昂的激情,赋予叙事一种无可辩驳的内在逻辑力量。

评论家切斯特顿这样评价夏洛蒂的《简·爱》:“如果用最简短的一句话来表述她的丰功伟绩,我想,可以这样说:它通过最低的现实主义,达到最高的浪漫主义。”《简·爱》真实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严峻的社会现实,真实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生活历程和复杂的心路历程,但这部作品获取现实主义成就的艺术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却带来浪漫主义文学方面的贡献。罗切斯特高贵的出身,传奇般的经历,外表冷漠、严厉,甚至有点邪恶,但内心却火热、温柔、善良,活脱脱是一个拜伦笔下的浪漫主义人物。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经历充满奇幻神秘色彩。她身处掩藏着某种秘密的凶险宅第,面对着被神秘的过去困扰的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化装成吉卜赛人给来宾算命,让简·爱生出朦胧的憧憬。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屡次现身,深夜发生大火,让简·爱感到恐惧和不安。婚礼现场陌生人突然出现,使简·爱的预感成真,婚姻梦想被击得粉碎。小说中还穿插了许多梦境和幻觉、预兆和感应,把气氛渲染得扑朔迷离。小说中被压抑的激情、紧张的冲突,最后童话般的大团圆结尾,都与浪漫主义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夏洛蒂巧妙地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交融和结合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简·爱》才成为一部雅俗共赏、魅力常驻的小说。当然,小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有些情节过于荒谬不经,有些地方前后脱节。比如约翰三兄妹居然是简·爱的表亲,简·爱靠飞来的横财毫不费力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等。

《简·爱》中的自然描写也颇具特色。小说故事以夏洛蒂的家乡约克郡霍沃斯为背景,霍沃斯位于英格兰东北部,地处荒原沼泽边缘,多风多雨,冬季寒冷漫长。小说中的简·爱经常出现在凄风苦雨中,总是感到寒冷,这与霍沃斯的自然条件是一致的。当然,小说中自然描写的作用不限于此,它还有烘托、对比人物处境,昭示人物心灵活动的功能。小说人物身处逆境时,自然界呈现的多是其恶劣的一面,如简·爱在里德太太家和初到洛伍德学校时,自然界的寒霜冷雪与她的困境相呼应,甚至成为她困境的一部分。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的前途不明朗,各种人事都包括在谜团之中,与之对应的是黄昏、暗夜、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气氛阴郁、朦胧、狂躁不安。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时是在夏季,走在干涸、幽暗的荒原上,她的心中被茫然、绝望占据着。简·爱从到约翰家起,生活进入顺境,心境渐趋平静,自然界也开始“和风拂拂,甘露芬芳”,万物生机盎然。显而易见,夏洛蒂笔下的自然景物不是单纯的点缀或者装饰品,它是主人公心理意识的外化和形象表现,也呼应、召唤着人性中那些巨大的沉睡的激情。

关键概念

勃朗特三姊妹

思考题

1.夏洛蒂与她笔下的简·爱在精神特质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2.分析简·爱的奋斗历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3.《简·爱》的艺术特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