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12233500000122

第122章 谈人类世界

你们是否注意到有这样一种观点,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厌恶自然和自然观,总想让自然变为社会的附属物。这种观点,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都有可议之处。本来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特殊地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突出地表现为历史观的变革是正确的,然而过犹不及。没有自然观的历史观,不可能产生历史观的变革。

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不是大圈圈套小圈圈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不是细胞与社会机体的关系。人类历史领域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飞跃。没有自然界,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而由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飞跃并非自然自身发展的简单延伸,而是与人类进化相联系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由自然到人类社会,不是世界物质的大圈圈中出现了人类社会这个小圈圈,而是世界物质运动形式上升进程中的一种飞跃。

世界不能归结为自然界,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人类社会。世界是总体性概念。在人类社会产生后,它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但世界绝不能缺少更不能排斥自然界。既然世界不能排斥自然界,哲学中就应该包括自然观;有人类社会,当然有社会历史观。它们有区分但不能彼此排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把自然界放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来考察,在具有自身规律的客观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中,看到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但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也不可能取消自然界,不可能把自然观合并到历史观中。自然界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仅需要有专门的自然科学研究,也需要专门的哲学研究。如果从人类社会领域中排除自然,排除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社会就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存在。如果历史观没有坚定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前提和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就不可能产生。

认为人之外的自然界是无,毫无意义,这是书生空论。没有意义和不存在,是完全不同的。有没有意义,是对人而言的;存在与否,是对自然界自身而言的。这两者不应混淆。被认为没有意义的、超出人的实践范围外的存在,在人类实践历史进程中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的实践范围,由所谓无意义变为有意义。如果它根本不存在,何以能转变呢?正如地下金矿,不为人知,毫无意义,但它确实存在。当人开始开采时,它就由无意义的矿藏变为有意义的矿山。金矿可以炼出黄金,黄金可以变为各种黄金饰物,成为艺术品,但这一切变化的可能性都取决于地下的确存在金矿。

一个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绝不能厌恶自然,厌恶自然观。我们应该反对旧唯物主义,而不是反对唯物主义。尊重自然,包括尊重它的客观性和自然规律,应该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基本条件。一个连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都不承认,企图把自然界合并到社会,让社会吞并自然,让社会历史观吞并自然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只能打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