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人生成败的心态全集
12223600000060

第60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引以为戒,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

《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孔了的这种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管是比我好或不如我的人,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别人的缺点自己也要引以为戒。

《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就是讲述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带领弟子东游,一日在大道上见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此童正是项橐。子路见状,停车呵斥,还是不动。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稍一顿,项橐问:“人之体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见,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孔子无对,依适才君子之约,正要问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礼,夫子也来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学游,恐沉而不浮。”项橐道:“不然,鸭子不曾学游,反而浮而无沉。”“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语塞。

于是,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打道回曲阜,从此不再东游。

孔子是一代大圣人,还能够拜一个七岁小儿为师,足见其好学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都是仍为不足取的,都是应该改正的缺点,也只有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才会真正地进步。

有个博士刚毕业被分到一家研究所,他是单位唯一的一个博士生,所以有些清高。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刚好同单位的李科长、王科长也在钓鱼。两个科长都是专科、自考学历,他就不太想搭理他们。三个人一路无言。

不一会儿,只见李科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李科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个博士嘛!过了一阵,王科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过了一会,博士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也不愿意去问两位科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别人能过的水面,我就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

两位科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位科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同行的人当中,必然会有一个人能够成为我的老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在某方面比我优秀,他身上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这句话很恰当地比喻出了治学应所持的态度,指出学习应该是时时处处的,没有身份、地位、资历……之分。也表达出一种好学不倦的精神,对于比自己低微的人也可以当成老师,也是一种心胸的表现。这句话,很好地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所以,重温并认真地领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很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