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人生成败的心态全集
12223600000061

第61章 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现在有一种“终身制学习”的提法,就是说一个人要终身都要学习,要能够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古时候人都很注意学习。

春秋时的晋平公,政绩不平,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眼睛看不见,但心里亮堂着呢。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诚然,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

朱总司令有句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一个人的知识多少往往取决与你学到多少,就会得到多。你要知道的越多,就要学习的越多,一个人的知识的多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通过学习才走向成功的,永无止境的学习,谦虚求教,永远追求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指引你逐步走向成功。

这就要求一个人能够持续的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是每一个勤劳者所必要的。

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从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勇于学习,不断钻研中受益的呢?

著名的“大侠”金庸就是这样的人物,以今日金庸在香港乃至世界上的名声地位,读书求知识一般都不会再被摆到生活首位,但他却不,他在接受英国剑桥大学颁予荣誉文学博士名衔的同时,作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世界名校英国剑桥,对于推荐荣誉博士衔头有极严谨规定,如果在数万名博士和硕士中有八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会宣布推荐某位人士获颁授荣誉博士衔头无效。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亲身到香港宣布这一消息,表示了金庸获得的衔头是得到肯定的,而且剑桥大学还决定,今年六月由大学校监菲力普亲王亲自向金庸颁授学位。

金庸在接受剑桥大学宣布颁授荣誉文学博士之后,立即向剑桥大学提出申请,要求到剑桥大学继续攻读,务必完成博士课程。剑桥大学校方已经对金庸的申请表示赞赏,但同时也表示他不必特别到剑桥来。然而,金庸坚决请求给予他入学,最终获得剑桥校方同意,并且决定由剑桥著名教授David McMullen担任他的博士生导师。

陈寅恪说过一句名言:“不求学位,只求学问。”金庸正是抱着这样的心念申请就读剑桥博士学位的,他明确表示,这次入读剑桥,志在求学非为求学位,为的是向他敬重的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陈寅恪、钱穆等先驱学习,追随前辈,终生学习,广求学问,以增见识。

在德国还有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在离德国科隆不远的西比希城,约翰娜·玛克司夫人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在9年前的1994年,当时70高龄的她,经过长达6年的刻苦攻读完成了学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科隆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文凭。9年之后的今天,玛克司夫人又在年近八旬的79岁时,完成了长达200页的博士论文,最后被科隆大学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小城的市民们,无不对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赞叹不已,由此她还当选为该城“最伟大女性”。

人从小就要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地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自己才能进步。

在物质生活上,知足者常乐。如果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有幸福。但在学习上,总是知足就会裹足不前。所以,在学习上,要知道精进才行。精是专一,进是不断。专一不断地进取,才是对学习的态度。

庄子云:“生有涯,知也无涯。”我们人一期的生命有限,知识的大海却是广阔无边,有时穷经皓首,也不一定能遍学一切。

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有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能力。如果一天到晚总是在挑别人的毛病,而不去看别人的优点,就很难说有什么可学了。到头来学不到本事的是自己。而只有善于不断地学习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