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经一日一谈
12217800000031

第31章 与民一体的智慧

【原文】

入幕以宾为名,主人礼貌盛衷,即敬肆所别。大段仪文何可不讲。若诚意无渝,则小节亦须从略。饮馔之类当视主人之自奉何如。故其自奉素丰而俭以待我,是谓不诚。若待我虽俭而已丰于彼之自奉,即为加礼,更不宜琐琐求全,向客胡观察文伯处,因言肉败,贵逐庖丁,常以为悔。故后来历幕,从不以口腹责人。至主人所用仆从,大率不知大体,万不可稍假词色,或后于求之渐。若些小过失,量为包容,远怨之一端也。

【译文】

进官府做事当幕客,主人礼貌的多少是主人尊敬与否的重要表现。重要的礼节不能不讲。如果诚意不改,那么细小枝节必须从略。像饮食这类事情,应当看主人自己吃的如何,如果主人吃的一直很丰盛,对幕客又很节俭,这是主人心意不诚。如果对待幕客虽然俭朴,但是比主人自己吃的丰盛,这是主人礼貌有加,就不要再斤斤计较了。以前我曾经在胡观察胡文伯处做幕客,因为说吃的肉腐烂了,胡观察就责骂、赶走了庖丁,我对此事常常感到后悔。所以后来不管我在什么地方做幕客,从不因饮食的好坏责备人。至于主人所用的仆从,大多不懂重要的道理、规矩,切不可对他们词严色厉,或干涉他们以求得自己处境的好转。对一些小过失,要权衡利害,以宽容为好,这也是远离嫌怨的一个方面。

【智解】

孔子曾说,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很多怨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有古语说人要“躬自厚而薄责与人”,意思是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不要对别人太苛责,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确,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爱挑毛病,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对,唯有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非的标准。我们有时也难免会犯这种错误,认为自己做的什么事情都是对的,别人做什么都是错的,习惯以教训人的语气指责别人。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别人去做。要是做得不好,就会横挑鼻子竖挑眼,指责他做不好。这种人其实是很招人讨厌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德,教导人们要对他人有爱心,要宽厚,但对自己却要很严格,这样的人,他的人格是健全的,容易受到人们的尊敬。孔子曾说,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很多怨恨。孟子说,要求别人很多,而自己做得甚少,就像不锄自己田里的草,却跑去挑别人田里的草,这种人是很讨厌的。

有一句话叫“从自己做起”,意思是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事事走在前面,以行动成为其他人效仿的榜样。这样在要求别人做什么事情或不要做什么事情时,你的话你的要求就显得有分量。有时即使我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能苛求别人也做到,因为人和人毕竟是有这样那样的差别的,你能做到的事情,他人不一定能做到。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你体谅别人的难处,容忍别人的弱点,宽以待人,才能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不为人讨厌,反讨人喜欢。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在生活的细节当中要注意不要使自己成为挑人毛病的人。别人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你是否就没有呢?别人犯了错误你那么不满,难道你自己就不犯错误吗?你不原谅别人犯的小错误,当你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你能够要求别人原谅你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

我们的世界原本并不完美,但是我们周围有些人则总是生活在追求理想完美的世界中。他们以为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弱点是件没有面子的事,因为大家都认为被别人发现弱点,就会被对方揪住小辫子;或是以为被别人看到短处,能力就会受到怀疑。总之,无法在别人面前保持自己的完美形象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不值得的。这可真是浅薄的看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你总是如履薄冰地与别人交往,而且在别人面前从不犯错误,当然会树立你自己的美好形象,但是更多的是带给别人莫大的压力,对方在你的面前会极其不自在。而你自己为了维护好不容易树立的形象,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种无懈可击、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这种人时常都保持着警醒的姿态,即使身边已经没有其他人了,他还是不允许自己犯一丝错误。有的人把完美主义当做自己取得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他相信实现完美是他达到理想高度的唯一途径。可是实际情况怎样呢?他对失败的恐惧使他做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工作效率远不如他的同事。完美主义也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等都会受到损害。

在人际关系中,许多完美主义者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使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影响,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对别人却指指点点,品头论足。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陷入孤独的境地。

每个人都有缺点,与其刻意地把缺点掩盖住而伪造出完美的外表,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普通人的性情。有些人很喜欢给自己的孩子护短、有些人很容易见异思迁、有些人极度地爱慕虚荣、有些人则嗜好杯中物,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缺陷,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罢了,完全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斤斤计较。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东西,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矫枉过正,反而失去事物的本原。“大行不拘小节,大礼不辞小让”,一件事情,只要主旨是正确的,就没有必要过多注重格式和细枝末节。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要做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虫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远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虫蚀就扔掉木材,天下就没有完美的木材。

有一个关于伯乐相马的故事: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家里,有能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好马可以从外貌、筋骨上看出来。但千里马很难捉摸,其特点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我的儿子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马,但没有办法告诉他们什么是千里马。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请您召见他吧”

于是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之后九方皋回来了,向秦穆公报告说:“千里马已经找到了,现在沙丘那个地方。”秦穆公问他:“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取,结果是一匹公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兴,于是将伯乐召来,对他说:“真是糟糕,您让我派去的那个寻找千里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知道是不是千里马呢﹖”伯乐长叹一声说道:“他相马的本领竟然高到了这种程度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原因啊他抓住了千里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面现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领,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他看到他应该看到的,而没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观察到了他所要观察的,而放弃了他所不必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人,才真正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那匹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难得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