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经一日一谈
12217800000023

第23章 保持公正的心术

【原文】

谚云:“官断十条路。”幕之制事亦如之。操三寸管,臆揣①官事,得失半焉。所争者公私之别而已。公则无心之过,终为舆论所宽;私则循理②之获,亦为天谴所及,故立心不可不正。

【注释】

①臆揣:主观想象和揣测。

②循理:依照常理、常规。

【译文】

俗语说:“官断十条路。”作为一个幕僚,在处理公事时也是这样。握着三寸之笔,心中思虑着官事,其结果是得失各占一半。他能够辨别清楚的事只不过在于公私而已。心术正,即使出了差错,也是无心之过,到最后还是会被百姓的舆论所宽容;心术不正,包藏祸心,按照常规办事也会产生诉讼和纠纷,还要受到天地良心的谴责。所以作为一个幕僚,心术一定要端正。

【智解】

天地之间的万般事物,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以及世上变幻莫测的情境,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观察,就会感到深不可测,头晕目眩;如果用脱俗的眼光去观察,就会发现其本质永恒不变。可见,不论对人、对事,都应该本着公正的平等心态去对待。

公而无私者,做人行事不是单考虑一己之私,而是保持一颗公心的。这里的公是公平、公正的意思,也就是以大义为出发点,没有私心,也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祁黄羊就是一个这样怀有公心的人。因为他威信很高,晋平公常常征求他对文武诸官的任命意见。

有一次,晋平公召见祁黄羊。他问祁黄羊:“南阳守官玩忽职守,不负责任,你看谁去合适?”祁黄羊想了一想,说:“就老臣所知,解狐可以去担任。”

晋平公听了甚感惊讶,说:“我曾听人讲,解狐与你是仇人,你怎么会推荐他呢?”祁黄羊点点头,说:“确如您所说,我与解狐有不解之仇。但是现在您并没问我谁是我的仇人,而是问谁可以胜任南阳守官。我以为此人精明强干,勤于政事,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晋平公听罢感慨地说:“爱卿真是个公正无私的人,可敬可佩!好,那就接受您的推荐,派解狐去接任。”

解狐上任以后,励精图治,干得确实十分出色。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召见祁黄羊,对他说:“国中现在缺少一位能干的法官,你看谁可以担此职务?”祁黄羊立即答道:“以我看,祁午可以。”晋平公听了,很不高兴,说:“我知道,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怎么能向我推荐自己的儿子呢?难道你不怕别人议论你徇私舞弊吗?”

祁黄羊正色答道:“不错,祁午是老臣的儿子。但现在你是问我,谁可以担任法官这一职务,而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啊!”晋平公想了想,觉得祁黄羊并没有错。于是说:“好,我就任命祁午为法官。”祁午上任后,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受到上下一致赞扬。

后来,孔子知道了祁黄羊出于公心、为国举贤的事后,赞叹说:“祁黄羊真是无私磊落的人啊!他为国举荐贤才,做到了外不避仇人,内不避亲子。实在是难能可贵!”

其实,大公无私是一种美德。人若无私,自然活得坦坦荡荡,刚直不阿。但为公谋利的时候,更是对我们的毅力和意志的考验。人食人间烟火,都有七情六欲,毫无利己之心,实难做到。有人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顶多是“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人只有在为自己之后,才会有精力和能力为别人,而且当你已具备这些条件时,则不可不为别人。无私不是否定个人的合理欲望和正当利益,一味地谋私利的结果,很可能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私利未必得到,又伤害了他人,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

大公无私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无私的人把自己置于大众之后,进而能受到众人的拥护和敬佩。道义不能瞬间离开,丝毫违背;正气不能瞬间违背,丝毫损失。这就是值得称道的人与那些汉奸贼子、贪官污吏、匪盗流寇、奸佞小人不同的地方。

赵普第一天推荐某人做某官,宋太祖没有应允,第二天赵普又来推荐其人,宋太祖还是没有准奏,第三天,赵普又来推荐其人,宋太祖大怒,把他的奏折撕得粉碎摔到地上,赵普便跪到地上把破碎的奏折捡了起来。回家之后,赵普把那撕得粉碎的奏折拼凑起来,又拿去上奏宋太祖,宋太祖被他的诚心所感动,重用了推荐的人。又有一位大臣应当升迁,宋太祖素来不喜欢那个人,不同意。赵普坚持为那人请求,并且说:“刑法用来惩治罪人,赏赐用来奖励功臣,这是古今通用的道理。而惩罚与奖赏,您怎么能以自己的喜怒来专断呢!”宋太祖大怒不已,站起来,赵普也跟着他站起来。宋太祖进宫去了,赵普站到宫门口不回去,最后终于得到同意。赵普的刚毅、果断就是这样。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宋太祖赵匡胤,有“无可无不可”的容人之量与雅量,并能够看出赵普的刚毅、果断精神。

如果以一种怨恨的样子,以自我之见为念,以自我之见为是,以自我的喜好憎恨为怀,又如何为天下呢?不抛弃自己的私怨私仇,不抛弃自己的私心私念,不以天下人的心为心,不以天下人的意为意,不以天下人的力为力,就必然孤陋寡闻,短见狭隘,无所作为了。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地存在着,就是因为它们是自然地存在着,而并不是为自己而存在。所以,懂“道”的圣人是把自己置之于大众之后,反而能受到众人的拥护和敬佩;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全。那么狭隘的世人过分看重名利,因而“宠辱皆惊”,得宠和受辱都担惊受怕;世人过分看重自己,因而“贵大患若身”,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一样。如果无私,还有什么害怕的呢?如果忘掉自身,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公正到了一种境界,便没有什么束缚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