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经一日一谈
12217800000018

第18章 树立自己的威信

【原文】

官能予人以信,人自帖服。吾辈佐官,须先要之于信。凡批发呈状,示审词讼,其日期早晚,俱有定准,则人可依期伺候,无废时失业之虑。期之速者,必致与人之诵,即克日稍缓,亦可不生怨言,第欲①官能守信,必先幕不失信。盖官苟失信,幕可力尽。幕自失信,官或乐从。官之公事甚繁,偶尔偷安、便逾期刻,全在幕友随时劝勉。至于幕友不能克期,而官且援为口实,则官之不信,咎半在幕也。

【注释】

①第欲:但希望。第,但是。

【译文】

当官者能够守信用,人们就会敬服他。我们这些做助手的人,必须首先做到讲信用。凡是指示发文呈状、审理诉讼案件,这些事情的日期有一个确定的原则。因此人们都可以按照日期办事情,不会担心浪费时间,荒废事情。日期定得早些的,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即使规定了严格的日期,由于其他原因而稍微推迟了,也不会招致人们的埋怨和不满。但是想要当官者守信用,做幕宾的人首先就不要失信于人。因为如果当官者失了信,幕宾还可以尽力弥补。而幕宾自己先失了信,当官者有时就会乐于顺从。当官者公事繁忙,抽空休息一下,就可能会使事情超过原定日期,这就完全要靠做幕宾的人随时劝导和勉励。至于幕宾不能够严格地按既定日期办事,而当官者又把这作为拖延的一种借口,那么当官的人不讲信用,起码有一半的责任在幕宾身上。

【智解】

唐朝玄宗皇帝在勤政楼大摆酒宴,同时上演各种剧目,让百官和老百姓共同观看。老百姓把道路和广场都塞满了,仪仗队的卫士们用棍棒像雨点一样殴打老百姓,也无法制止。

皇帝很郁闷,对高力士说:“我因为全国各地都丰收,四方又没有战乱,所以大摆酒宴,要和老百姓同乐,没想到老百姓如此喧闹混乱,你有什么办法制止吗?”

高力士说:“我是不行的,皇上把严安之找来试一试,必定能行。”皇帝于是下旨,严安之来了以后,围着广场走了一圈,用上朝时手里拿的手板在地上画了一条线,然后对众人说:“超过这条线的人处死!”然后就轻轻松松、风平浪静地摆了五天酒宴,演了五天戏剧,老百姓都指着那条线说:“严公界!”没有一个人再敢踏前一步。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在上者能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做到正直仁德,那下面跟随的人就会自觉地效仿他,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好起来,国家也会因此而文明强大起来。儒家学说常讲:“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试仪表,故令行于天下。”都是说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让自己成为众人的表率,用正直的言谈教育其他人,用道德的力量征服其他人,尤其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高洁的品性来,这样他说的话才能有人听,做的事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只在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满口仁义道德,实际当中却背道而驰、虚伪透顶是不会有人信服的。

心正才能身正,身正才能服人。要想做到心正,思想道德水平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就不能用普通人庸碌的信条来要求自己。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这是自然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思想是行动的指挥者,是现实活动的基础,所以要想行得正,做得端就要先把思想摆正。思想就像一个人一切行为活动的罗盘一样,起着指导方向的作用,有了端正的思想,人的行为也就不会偏私,如果思想不正,就如同用脏水洗衬衫一样,是不会引导出纯洁高尚的行为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很重视修身修德的,尤其对读书人更是以圣人的言行作为表率,要求言行一致,不出虚枉之言,不行矫信之为。先修身、再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如果自己的思想水平不能照圣人之言修行得纯粹,连自己都打理不好的人,又怎么能指望他管理好家庭,乃至于处理好国家大事呢?所以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自身做起,而修身首先要修德,也就是道德素质,其实就是思想水平。其次要修能,就是才能。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方面也要培养自己处世的能力和本领,德行与才能双管齐抓,偏废了哪一方都是不行的,光有德行只会读死书的人是书呆子,在复杂实际的世事中办不成什么事;而没有德行作为根基,再聪明的头脑也可能落入歧途,走上不归之路,不但会毁了自己,还会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害。古今中外历史上众多的搬弄是非、曾经显赫一时的小人不在少数,远的不说,中国近代被称为“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就是一例。在清末的戊戌变法中,清光绪皇帝要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袁世凯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统领新军在天津小站练兵。在他的新式军事指挥管理下,这支西洋式训练方法的军队迅速成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军事力量。后来戊戌变法失败,清光绪皇帝向袁世凯求援制伏守旧势力,袁世凯满口答应,可是在紧要关头却倒戈一击,倒向了慈禧太后一方,结果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袁世凯以其不义之行换得了官运亨通,成了北洋大臣。当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成功后,袁世凯再次背弃自己的阵营宣布反对清朝,拥护民国,口口声声支持孙中山的政权,但最终篡夺了民主革命的果实,自己抢夺了民国大总统的位置,名义上是总统,实际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至此他还意犹未尽,在一片讨伐声中,违背天下意愿公开恢复帝制,结果只坐了几十天的皇位,就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郁郁而终。

袁世凯不可谓无才,否则从清末到他称帝的漫长岁月里,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一个无能之辈是不会长盛不衰的,而他能一直挺立在社会纷争的潮头,说明他的头脑和才干是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所以袁世凯也称得上是“乱世奸雄”,但是袁世凯无德无信,虽然他口里对于孔圣的言行十分推祟,但在行为中贯彻的却是阴谋奸诈的见不得人的小人之行,不但屡次失信于天下,而且还逆历史潮流而动,恢复帝制。这样的人,再有才能,把整个国家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最终也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可见,无德之人的才能再大,也不可能成就光明正大的雄伟事业,要想征服天下人的信服,必须要把心摆正,行得正、坐得端,在这个基础上再施展出过人的才能来,才有可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一时的阴谋诡计也可能取得成功,但是天下人终有一天会看清你的真面目,到那时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无德无行不会长久。

心正表现在思想上、言谈上,但最终也是最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头脑里装着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把道理说得天花乱坠也是没有用的,这并不能证明这个人是真正的品性高洁,因为言语并不直接干涉到利益,而只有把所说的、所想的贯彻到行动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性来。所以说行重于言,说得很多做得很少不会有什么效果,把思想言谈落实到行动上,用事实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思想才能让所有人无话可说,漂亮话奸臣小人也能说得出来,但是光明正大,利国利民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做的,因为那样会减少他们的利益所得。如果要想让别人信任你拥护你,要摆正自己的良心,然后躬身力行,就不愁不能一呼百应。